欲望的治疗

读书评论:
  • Dussardier
    07-31
    估計翻譯以後還要修訂的
  • Yiyang
    07-05
    论据展开有点太拖沓了
  • SansAgate
    03-16
    努斯鲍姆或许不是最严谨的古典学者,书中饱含个人风格鲜明的阐发。但你总会有那么一些瞬间被她丰沛、细腻、正义、契而不舍的拳拳之心振振之言所征服,以这种方式与(她所精心挑选的)作品共振,重新发现并珍视人之为人最赤裸的品格。去年春天读善的脆弱性,读欲望的治疗,读爱的知识读情感的激荡,我像个哑巴竟完全难以提出学术问题。我是爱的白痴,只是被玛莎老师一轮轮问诊。昨日友人谈对爱的疑惑,重翻此书,再读论爱欲论死亡两章,不免潸然。
  • 囤土豆的流浪猫
    08-15
    内容还是收获很多,有的时候还会有感同身受,感觉自己在被治疗,包括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一旦变成医生—病人的关系后,就很容易进入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中,这个时候如何保证对话是一个很需要技术性的做法,因此如作者在结尾说到,哲学论证和文学形式密切相关。关于激情的讨论,激情、愤怒与判断的关系,因为生活经验感觉也收获良多。但是关于这本书的形式,不得不抱怨,作者可能想要创造一种和读者对话的氛围,于是就化身老奶奶,放下身段娓娓道来,但是实际上经常过于迂回曲折琐碎散漫,有的时候把握不住作者的重点,线索感也不明晰,于是导致看这本书的效率非常低……当然,译文本身还是感觉良好的
  • 超越虚无后存在
    06-17
    这本和善的脆弱性放在一起 成为这一年来读的最晦涩难懂的书 一有翻译原因 二在于伦理学和哲学的专业知识储备差点意思 三是大量的古典著作文本分析 这本相比善的脆弱性更甚 表面上是欲望的治疗 实际上愤怒 爱欲 悲伤 这些信念的基础 只是在不同的古希腊哲学流派中表现出不同的思考方式罢了 信念本身是否合理 信念源于何处 情感是否必然导致某种信念 情感难道都是具有自我意识的吗 情感和随之而来的信念 一定会形成必然因果关系的行为吗 作者并没有给出答案 只是透过不同的哲学视角帮我们分析这些理念 怀疑论 伊壁鸠鲁 斯多亚 亚里士多德 在作者眼里 看起来在医治人内心的痛苦上都是有自己的致命缺陷的 残忍和仁慈相伴而生 有些哲学削弱了主体感性 有些哲学削弱了俯瞰理性 但实际 人的欲望是不能治愈的 只能自我舔舐
  • lemonsino
    11-01
    以亚里士多德为坐标,医学类比贯穿“治疗”全程,伊壁鸠鲁学派、怀疑论、斯多亚学派,都想让“哲学成为人类生活的医生”,带领我们走出生存的困境。一位名叫妮基狄昂的学生,在本书中“自始至终都是如此焦灼地渴望学习如何好好生活,希望自己总是站在真理的一边,想要在克服无序和邪恶方面取得些许胜利(就像她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小小的胜利’),这样就可以与某种完全平衡的、对一切真正具有价值之事物的依恋相协调。”张力(矛盾)总是不可避免,但寻找情感边界、伦理尺度的尝试一直在继续。
  • 新鲜海捕鱿鱼
    12-23
    一个背谬的身份,伊壁鸠鲁派诗人;他的创作是背谬的,为他的文采加冕的维纳斯也是他所反驳的作为爱之神化的同一位;他的辩论是背谬的,对神一般的生活所做的辩护却滑向属人的有限性;背谬的还包括他笔下的那群野兽,为抵御的目的训练出来,却从内里对我们自身做了与沉迷爱恋的人相同的事:撕咬。“用言语,不用武器”,他说。诗的语言已然逐步牺牲,以贫瘠的形态结尾。克罗西普斯则令激情等同于判断,甚至首先是对未来的预判断,因为仅理性自身足以承担起激情的功能。而悲伤的渐弱,若不是对失去的爱人之崇高价值信念的放弃,就是对与之胶黏的那部分生活的期望的变形。在后一种情况中,恰是对他价值的重估尝试将悲伤重新激活。卢克莱修经由梦的分析暗示的无意识在塞涅卡笔下作为实践理性的秘密功能出现,而外在的野兽则展现为爱和愤怒,或灵魂中的巨蛇。
  • Sy
    09-29
    《善的脆弱性》姊妹篇,读了再读这本。
  • Karl
    11-05
    202110打卡。古希腊化著作评论集,借助古希腊化时期思想资源,论人的理性部分如何处理非理性的情绪、激情与欲望,由可代入的角色妮基狄昂串起。论述很精彩,思考很迷人,但要说现实指导价值,还是存疑。我更偏向理性的交给理性,非理性的交给非理性,两者并行不悖,丰沛的非理性不容压抑。
  • 豆友173336888
    11-13
    哲学的治疗传统;对卢克来修论爱欲的治疗一章很喜欢
  • Ahhhhh
    08-28
    看得晕乎的,从整个结构来看阿姨可能不是只想理出哲学史的一条脉络,而是“六经注我”。以医学类比和哲学治疗为线索讨论人如何生活的问题。哲学不是不关心人的,相反,它是最关心人的学问,它不只寻求人的自我理解,还“教我们行动,而不是说话”。这个结尾……总感觉和《善的脆弱性》有点类似,都是用一部悲剧来指出之前已经提供的解释的矛盾之处。阿姨这么喜欢开放性结局吗?要不她写的太长长长长长了,不然挺适合作为中学阅读的。“以对《美狄亚》中愤怒的解读为结尾,有什么好处?”“作者在最后并没有直接给出对愤怒的确定的结论,结合现实,说说你对愤怒的理解。”
  • Endymion
    02-21
    之前对希腊化时期的哲学了解太泛泛了,推进起来很慢。尤其是卡在伊壁鸠鲁和怀疑论那几章,直到廊下派才又再次找回激情:去接受自主的、秘密的、自由的审判。这不是末人的道德,是人为自然立法。p.s.美狄亚是我最喜欢的神话母题,但是这一本我觉得不如《善的脆弱性》。
  • I Tiresias
    09-24
    一本虎头蛇尾看完的书
  • សាឡុត ស
    04-20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西哲史无法cover的学习希腊化时期哲学的视角——治疗哲学的视角。本书主要认为,哲学的一个另外一个作用(除了理论推理以外),就是治疗人的心理病,情绪病。本书从导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开始,逐渐以伊壁鸠鲁学派(特别是卢克莱修),怀疑论,最后进入斯多亚主义的伦理实践。以论愤怒,论爱欲等等给人造成的情绪波澜,展开这些学派对这些情绪的治疗方法的差别。当然,总的说法是,希腊化哲学认为,一切情绪病来自不正确的认识,具体消除这些不正确认识的方法各有不同。然而,这也是局限性所在,因为有时候,心痛这种躯体化表现,是不能通过哲学来医治的,别人捅了一刀,这种痛感只能通过身体的自我恢复来消除,而没有其他的方法。
  • 老嘎叽
    05-14
    御夫与蛇,这些反柏拉图主义的符号,它们在上升。美狄亚则完全与她的激情合一,她离开我们的世界、走向太阳,离开道德判断的地带、走向那没有神灵存在的地方。
  • Chole_Ma
    08-06
    这是一位女性哲学大咖的著作,我认真的看了好久,但是我真心没怎么看懂,我决定下半年找时间再看一次,希望到时候能更新这个评价。
  • 珊瑚
    08-23
    设想一种有斯多亚主义美德硬核并兼顾人的脆弱性和开放性的伦理观。她要求人有积极和坚韧的底色,充分运用理性,学习、自省、思辨、爱和交流、行动和发展,最终实现自身的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