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末城市

读书评论:
  • 奔兔吉尔
    03-10
    懷舊情愫和迴歸恐慌造就的世紀末症候群,一切以「九七」為界點分析流行文化,雖然如今看來對於徐克、王家衛的解讀已經有所侷限(電影母題一直在延續,而達明一派等人的歌詞才是瞬時性的),但勝在那份清醒的前瞻性。【159】
  • Lucifer Sam
    12-22
    文化研究小册子,提供了理解97前过渡期HK社会文化的一把钥匙,关于达明和后殖民的篇章很受用。
  • ifeng
    04-05
    能够紧扣香港具体的历史语境研究世纪末,比较到位。毕业论文又要毙掉一个idea。
  • 克雷蒙
    04-26
    除了徐克章节对“乱世”的分析不够深入,其他的章节如王家卫章节的颓废概念,记忆章节的怀旧电影类型,后殖民主义章节提及的between colonizers身份二元论,皇后大道东的分析都值得再读读。
  • 陽 Edward
    06-13
    补记;洛枫的文化研究直觉是很准确的,能够从文本和符号中精确攫取出她所想使用的部分,用卡琳内斯库的颓废理论解读王家卫、本雅明的浪游者理论评析达明一派以及利奥塔的后现代来图解黄玉郎的漫画,都是牢靠且不牵强附会的文化研究。
  • 非虛構
    04-28
    为“躲避风浪”迁往香港的几茬移民,大部分留有心理暗伤,对母体的疏离感较强。而他们及其子女、孙辈,古了现时香港人口总数的一大半。与其他移民地区更为不同的是,回归以前的香港实行的是殖民主义教育。从课堂到社会,“崇英”意识渗透到每个角落。在这种环境中,正确的国家观念和鲜明的民族认同感是很难破土而生的,大文化传统在香港人身上是缺失的。因此香港常常被称为“借来的时间”、“借来的空间”。而香港的文化形态最初主要体现为东南沿海接壤的民间文化形态,保持着和粤南地区的小传统文化脉络,这种自给自足的民间文化形态随着英国的侵人而被打破,渗透在原来的粤文化中,民间社会的传统和这种新教精神在近代以来混合在一起。成为香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保存了下来。因此,一些研究者称“香港社会长期以来是一个文化断裂体”。
  • 蓝胡子砍桔子
    08-02
    令世界侧目的黄金年代。世纪末的墨镜王,游荡在都市中的《迷惘夜车》,九七意识,在中英之间寻找自我的角色和声音,在夹缝中追寻历史身份。关于港漫,我知道郑问和黄玉郎,印象中有部叫泪眼煞星还是疤面煞星的漫画,作者是日本的,但有一种港味,经典元素黑道 家族 江湖…得以窥见港漫在当时的影响力。
  • 棠棣之华
    09-09
    最好的功效在于后来者借助其把握97前夕香港社会动荡、文化现状与知识分子心态,其本身的文本分析现在看来实在算不得多么深入了。
  • 黃大門
    07-03
    喜歡作者對墨鏡電影中人物的形容:「這麼多『大可不必』,但他們還是都去做了。」己身是一場命運的呈現,但卻失控了,這就是末世,荼蘼花事了——何必如是?(大可不必)何以至此?(大可不必)——命和運都是我,我之揀擇,敗亡與毀滅,對生命毒辣的報復。達明的部分也很喜歡!以及!關於周蕾對香港自創的後殖民between colonizers的定義(被動與移交,毫無自主權,既不能屈服,又無法順從),很難不贊同。再以及,被安利了也斯的《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ᕕ( ᐛ )ᕗ最後,就用一句歌詞祭奠六月吧:縱怨天,天不容問;嘆眾生,生不容問。
  • 我是喵叔
    07-03
    徐克和流行音乐两篇尤佳,惊喜发现几首从未听过的罗大佑的歌,近代香港实在是一个太过精彩迷人的地方。
  • 大黑天
    06-13
    偏本土意识,激进的政治立场,恋词癖的精英文化立场。同样是流行文化,对流行音乐赞赏有加却对流行漫画大加鄙夷。对流行音乐身份、殖民元素的分析颇有见地,却缺少对其商业与神话属性的批判,与此同时揭示了前者在玉皇朝漫画及运营中的体现,对其历史内容的过度批驳则又体现出一种非中国的立场。作为颓废吟游诗人的王家卫,半失语状态下香港人通过怀旧电影对历史与身份的追寻,进行政治批判与历史演义的徐克背后何尝不是一颗中国心。
  • 麦快乐
    07-29
    任苍白统治再没往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