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画战勋

读书评论:
  • 开心的李小帅
    03-09
    挺不错的角度 作者硕士论文的扩写
  • catse
    12-23
    图不错,感觉乾隆爷就是个强迫症,每逢大战必定画画,留画纪念
  • 拜伦
    01-25
    细致入微地分析了战勋图的流变,很好地解释了“建构”,但对于作者调用的“文化霸权”理论,似乎没有很好地勾连和论证。
  • Padi-Shah
    02-16
    我想到流传于朝鲜的“胡猎图”以及北学派是不是清朝刻画战勋的产物呢?
  • Tradition
    12-29
    写清朝的武功形象塑造的,几个插图真是不错,反映清准大战,由于有了西人绘画技术的功底,所以真实性远比以前高了不少,但书太单薄了,不值得买
  • M
    02-17
    不扯新清史还能再加一星
  • 江海一蓑翁
    08-22
    从考察战勋图在描绘手法、图像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演化历程,来探究清政权构建尚武文化和国家威慑力的策略。选题非常新颖,具体分析过程深受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福柯的权力规训理论和新文化史思潮的影响。分析重点在于政治文化建构,而对其传播与接受历程分析不足,但瑕不掩瑜,已足够精彩。
  • 长风
    03-18
    作者分析了从宦迹图发展而来的战勋图,和明代文官着官服督战不同,清初战勋图主人公着戎装参加战斗,并且更加注重战斗的描绘,作者从文化霸权的角度分析这一变化,认为满清收编转化明代士大夫文化,通过武功战勋的描绘来塑造皇清的统治威权和文化霸权。作者对新清史依然裹挟着“汉化说”的做法不满,认为是新瓶装旧酒并未体现满清的主体性,这点个人不是很认同,因为汉化本就是自主选择,本身就是主体性的体现,战勋图功臣图本身就是汉化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元素。
  • Binns
    10-31
    缺少漢人的接受史,“共謀”何從談起?
  • 延期席缪可爱浪
    07-21
    有观点处甚少,作者提出了假说,找到很多材料,但是没有一个完整的逻辑。图像在政治程序中的作用是具备的,但这种图像究竟是主观还是无意的,难以界定,作者也无意于此。更重要的是,如何区别图像传播中的商业、道统与政治等不同的目的与效果类型,也被忽略了。整体来说,味如鸡肋。
  • ici
    06-08
    读过作者的硕论,当时还是比较惊艳的。时隔多年现在再看觉得有点站不住脚-.-
  • jakdan
    02-11
    很多人批评这本书问题在于“作者没有明这些图画的流传范围,就试图依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解释满族何以成功统治中国”——问题在于前印刷资本主义时代,中国(汉人社会)作为想像的有机共同体的条件同样是不存在的。因此,这些图画不必达到印刷资本主义时代文化霸权的流布与控制范围,只需要在有限的汉族精英阶层(权贵阶层)小范围传布,即可达到文化霸权的目的了。
  • 晓林子悦
    12-12
    特别的观察角度。而且资料和图片都非常详备,一步步的推导言之成理。
  • 悲丿要歪常
    11-21
    探讨视觉文化在建构“武勋”政治文化中的作用。作者拉出了明代勋迹图(消费性视觉文化用以宣示精英身份,尽管技法与题材都不具区分性)在东北亚战争环境中传播,皇太极绘制太祖实录图宣示满洲统胤,康熙朝宫廷仪式图回避皇太极之跳脱并调和汉地传统礼仪,乾隆朝题材、技法、表现对象(个人or叙事)、印刷(铜版画)、展示空间(紫光阁)之登峰造极的四段论。最后指出平定准回得胜图之地位因乾隆后期国势衰落而被不断抬升,是为清朝武功极盛之符号。全书大部分篇幅用于解说图的内容及若干特征性元素的出入,配了精美的插图,阅读体验甚佳,但没有考察接受/观赏之体验,未免仍流于“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单向度之讥。关于皇太极到康熙的转变论述薄弱——在稽典未为风尚的时代,断裂性不一定是主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