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的历史

读书评论:
  • 内涵名字不会取
    03-31
    (不知道什么时候买的,更想不起为什么会买)读完后浅薄的我觉得有一丝悲凉,那些渴望抓住的,到头来一场空。
  • char
    05-16
    脸和面具,脸和媒介,脸的方方面面艺术史。
  • 里相玉
    11-17
    补上,确实肥肠模糊了
  • 橘子没有煮鱼
    04-08
    11.7花了几天时间三刷这本书,重读了之前很多忽视的内容,总的来说三部分的核心分别是面具、肖像和媒介,脸和面具的关系串联起图像史的种种问题。
  • 梦见自己考第一
    10-10
    讲面具、戏剧、死亡面具的部分像写词典一样,内容罗列,缺拼凑不出意义来,到了20世纪部分,作者的灵魂好像才一下活过来了,然后死于当代艺术部分,后来在政治波普部分又活过来了
  • 独自退场
    10-10
    1.来得即时,因为“我再也想不起陈微的脸了”,受益良多。博尔赫斯说,“有关梅兰希顿的最后消息说,巫师和一个没有面目的人把他弄到沙丘去了,如今他成了魔鬼的仆人。”2.有两点。最震惊的恐怕是书中一带而过的一个观点:自我是为了他人才生出的。第二点是在论述培根(也许还有莱纳),何以前面有表情的肖像画成了面具,而在培根这里,同样也是情感表达的尖叫/恐惧/绝望却成了“生命的余音”,甚至就像是贝克特的人类境况?仅仅是因为培根将脸“撕”了下来而且取消了界限(毕加索不是,毕加索呈现的首先是一种认识论,一种“观看之道”)?大概是:绝望是当下时期(或所有时期?)的人类处境,或者不如说,它满足了当代人对人类处境的想象。
  • 零度倾斜
    09-11
    虽然乍看之下很专业全面,图片也好;但是其实很多地方过于牵强,其实学术研究很多理论都是赘述,因为要想点新的角度,就硬凑。这个有点这感觉。但是总体还是挺专业的,可以看看
  • fushia
    07-07
    好看好看好看 推荐推荐推荐
  • 电子潮汐
    12-18
    书很好很丰富,但艺术史也太无聊惹
  • ly的读享生活
    07-03
    脸,无处不在。仪式,崇拜,真相,镜像。既是人类学,也是心理学;既是社会史,也是艺术史。作者很有范儿:人脸、面具、肖像、摄影、自我、政治意识、被消费的明星、整容的心理机制……图像学意义的“脸”。我们所见的,与所想的,隔与不隔,传达什么信息?一部很好的全面阐释”脸“的艺术哲学著作。
  • 血源2出了吗?
    12-30
    勉强3星,真不该买啊哭泣。段落中大量的引号、括号和注释极其影响阅读体验(至少可以用标点挤压改善一下)。一段肥肠模糊和粗糙的史,倒是提供了一些待看list。
  • 又及
    04-29
    读到中段,渐入佳境。要读第二遍,才能把握。180429,读毕。不算一本著作,但确有很多真知灼见散落各处,尤以第二部分为佳。0501,重读了序言和第一部分,其实也很好,尤其是127页谈阿尔托去世前的那副素描杰作,文字简洁、到位、感人。译文也好。0504,重读完毕。确实,这书,有很多真知灼见,但混乱,主题还是,在脸与面具之间,中间插入表情、摄影、肖像画、电影、图像等等。脸与面具好像处于两极,但又并非截然对立。大概。是好书,但谈不上喜欢。
  • 08-02
    《脸的历史》,追溯了艺术史中脸的各种特征,从古典到现代,探讨了脸在各类媒介中的美学意味,俨然是一部文化史。
  • malingcat
    08-25
    四星半。不是一部顺序写来的书稿,更像是对几个关键问题的论述合集。脸与面具的关系显然深深纠缠着作者,从图像人类学的角度说,有洞见,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说,就略显薄弱。涉及艺术史中经典作品的部分相当出色。印刷装订大气优雅,加分。
  • 哭之笑之
    04-06
    p8马瑟·牟斯《关于原始交换形式——赠予的研究》译成《礼物》不好吗?
  • 大旗虎皮
    07-08
    尽管对书的内容和方法有充分的预期,结果还是有许多出乎意料的精彩之处。脸,是无法穷尽的形式和主题,贝尔廷已经彻底告别了艺术史研究的传统框架。没想到贝尔廷的中译本,都是他后期的著作,那些声称正在翻译早期著作的出版社们,你们在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