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的贫困2
读书评论:
-
陈褚卫06-11虽然已经看了不少斯式漫语,这一本真的太难读了…
-
MManuel07-02结论是不读1直接读2还是有点问题。。
-
灵感点唱机11-01斯蒂格勒应该是一个20世纪现代音乐的爱好者,对于极简主义的艺术了如指掌!
-
顽皮的板儿牙02-232主要回应了1开头提出的“美学武器”设想,但比1的信息浓度高太多。生造词很多。序章,以乐器学做铺垫,谈音乐工业所造成的感性机械转向问题。一章,通过“惊呼”“袭取”我的某物,进行豪式循环式的美学参与,从而将“潜能”过渡到“行动”。二三章,从博伊斯的艺术实践及理论(尤其是社会雕塑概念)入手,谈论美学“行动”的条件。四章,在弗洛伊德语境下,认为艺术是野性的升华;在达尔文语境下,比较动物美学与人类美学。加了几撮普鲁斯特。五章总结,艺术因其“不可计算”性,作为超历时化在工业时间中出现。美学就是政治,反之亦然。不要对政治进行美学化,要对生产和市场进行美学化。启发极大,言不尽书意,自己看书吧。有斯蒂格勒读书会麻烦叫我,mua!
-
雲雀舌03-04…“能意”“惊呼”这类自创词的指涉效力未免太差,生僻、迂回、飘忽,用起来还要再补充解释用法,何不读点原教马和海德格尔然后直接用自己的语汇来铰接思想和经验现象?中间再塞一层斯蒂格勒徒增理解壁垒,经验研究者可以做跟他一个层级的事情——至少在读过他之后可以——而不是拿他当理论框架更不是对他进行解经
-
北辰11-03p30页的一个翻译问题:otium翻译成“休闲”,虽是本义,但确实难以跟斯蒂格勒直接关联上。相关内容参看张洋翻译的《手和脚》斯蒂格勒小讲座的90页左右。此外,《象1》里面提到的“语法化”(个体化小史)应是跟德里达的《论文字学》有关,至于是“语法”还是“文码”,还需要斟酌一下。随手一记。
-
飞天小歹徒05-09博伊斯的部分没太看懂在说什么 翻译过于离谱…
-
穆霒11-18这位大哥,相对你抢银行的经历,这本书对我贫瘠的理解能力的凌辱更称得上是犯罪。有没有人管管这帮法国佬,天天弄些碎片吧啦的烂材料当论著,有没有点学术规范意识?!
-
易外太空06-29这本书里斯老师的思考与西蒙东关系太紧密了 简直是IPC与MEOT 的结合版本 但关于弗洛伊德的那一章确实没怎么看懂
-
寄居象04-23你永远可以相信,一个银行劫匪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哲学家,斯蒂戈勒提供了一些相当有趣的视角,尤其是其对于个体化、义肢、技术哲学的思考,人是以技术化的方式存在的,而技术根本上诞生于去功能化和再功能化之间的相位差,而一种能够循环生产的技术必然是一种技艺,需要感性的参与,但在超工业时代,资本机器正在将最后的感性从器官的层面上剥离,所以我们需要参与一项具体的战斗,为重建集体而战斗。
-
韧勉11-01斯蒂格勒在序言中指出希望可以做出不用了解他的研究前史,就独立成篇之专著,阅读本书深感他是一个20世纪极简音乐和现代戏剧的爱好者,故而对于音乐、空间、哲学的关系理解深刻透彻。他指出戏剧和音乐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时间的艺术。诚然,任何艺术都是“若干时间”:阅读的时间和凝视的时间;任何音乐也都是若干空间:当代音乐的伟大冒险果断地探索着这个空间性,尤其是声学与音乐协调研究所。无论如何,音乐的内在本质是时间,音乐和戏剧在时间上的流动性,与以其为客体的意识流动性恰好对应,音乐和戏剧具有截获注意力的特殊权力,而市场营销必然会开发利用这种权力。音乐和视听,它们已经成为控制社会的首选工具,因此也臣服于工业经济所施加的巨大压力,迫使它们服从于眼前的利益。
-
连城雨03-27对于阅读者来说是理性的灾难吧……尽管我已经提前阅读了不少斯蒂格勒关于现当代艺术的文章提前囤积了不少黑话……但当我惴惴不安的打开这本书的之后又陷入了斯蒂格勒式小语种漩涡
-
我知道什么03-23电子人生成的语义学:电子人过程的句法+电子人存在的语法+被置于括弧里:不可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