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
读书评论:
-
云石溪08-24后三章读的英文。从文化、观念、身份认同的角度谈国际安全,找到另两种学派不能解释的例子,用实证研究证实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没错,可是,新新主义的人同样也可以反驳。所以,大概只能算是创新,却没法让所有人信服吧。用社会学研究国际关系,和用国际关系(摩根索,沃尔兹)研究国际关系,两者根本没法在同一层对话吧。今后要多听建构主义的辩论。
-
葱爆咸烧白12-09用身份和文化两条线把国家安全的偏好穿起来了,有几章特有意思,比如说新思维导致认同变化、导致冷战结束,反过来说,认同变化是不是能够导致新一轮的竞争?也未可知。
-
wishyll09-01Katzenstein在国际政治和比较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里都有广泛的建树。作者的学术想象力非常的好,问题意识也非常的敏锐,这一点是学界所公认的。这一部文集大概是他在IR研究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一册。就现在的标准而言,论及所谓观念,身份,认同多少而言在IR的研究里颇有神棍之感。而且,观念与政策的变迁自身就是内生的,所谓观念和文化大多时候,无非是自我利益合理化的一种辩护的手段而已,单纯更换一个名词,既不能指出相较于理性的选择,观念的重要性也不能指出观念的独立作用。不过,个人感觉,这一领域如果还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话,彻底的研究设计和丹念的文献回顾仍旧是不可欠的。尤其是针对何种问题,我们的确可以说就行为者的规范性评价和现实性认知与观念之间的冲突直接左右了政策的结果。
-
李戴斯04-09an impressive constructivist account of material/rational security issues [...I read it for my IR essay...which is neither constructivist nor impressive ]
-
follett06-15其实建构主义, 很容易就沦入政治不正确了所谓inferior community都出来了... 老卡把握的很好啊. 第十章 Risse-Kappen说了不少令人震惊的事实。 不过还是没有解决, how the states initially identify each other as allies, as "WE"??(所谓共同认同从何,从哪儿来?他者, 我, 的界限由何产生?民主国家也不是一开始就同盟阿!!)的问题, 枉费了鸠山由纪夫的大力提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