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与花椒
读书评论:
-
Amberose08-26写得真是太好了,翻译得也非常棒,强烈推荐给大家
-
沁云02-12文字坦诚,译笔有趣。但作者吃过也浪费过后的“反思”仍然令我感到不适。这是一种既得利益者的口吻,尽管不那么明显,像本书封面照片隐含的东方主义色彩一样隐晦地存在着。
-
拧发条鸟07-15“举箸思吾蜀”。看书途中不晓得去翻了多少次吃的。非常可爱的作者。翻译小姐姐也翻译的很好。
-
句芒09-13还是隔,隔靴搔痒的隔。三分不能更多!
-
赫恩曼尼07-10人间烟火,异国食客,既猎奇幽默,又温暖感动。读着读着就会心一笑:四川人的热情和英国人的冷静、川蜀大地的美食与不列颠饮食的寡淡(待过大半年,真的只有土豆还能吃),竟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
TimberNord08-21由于菜名和食材词汇的生僻,我时不时地将原作与译本对照着看,如此就顺畅了许多。仙境兔子同学翻译非常精准,特别是菜名和方言对话的把握,很可惜原作者社会观察和政治评论部分有删减,不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特别喜欢译者加的后记,看得出同以川菜为本命的译者非常非常的用心,他的广东老公也很可爱,五子棋下得非常好,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和他下过。
-
海上的亞德里安08-04编校质量对不起原作,每章都抓到小错误,离谱的大错也不是没有,比如:马可波罗19世纪来中国……编辑是不是改稿的时候饿得大脑缺血了?
-
danyboy11-08单位购书。不止于美食,漂亮的非虚构文本。1、能把中国本土饮食细致入微的刻画出来,没有停留在猎奇和味道,而是体验出各地的差别,究极出“口感”这一概念的独特性,再加上贴切且地道的表述,使得此书有资格跻身于一流的美食作品。2、构思上,按照时间顺序,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依次描写了川菜、湘菜、粤菜(港式)、福建菜、北京菜、淮扬菜,既有叙述的全面性,还通过对这些菜系的描述,分别表达出对环保、动物保护、浪费、食品安全等话题的态度,从而提升了文本的高度。3、落脚在对中国饮食一个极为准确的认知:虽然中国饮食具有极灿烂丰富多样的特点,但日常人家的餐饮才是真正的主流:蔬菜、粥饭,简单的烹饪,而这恰恰是既健康又富含积淀的文化。4、译文不错的。5、一定有人认为本书也有有色眼镜、洋人鸡贼,不过我没看出来。
-
木卫二04-18扶霞对中华料理了解到底有多深?有些人会说二道贩子,不以为然。就好比多数人对潮汕菜的了解,恐怕连皮毛都没有,就在那大放厥词讨论舌尖最美。但以全书偏重的川菜为例,她肯定比我懂得多,也尝得多,甚至还亲自操刀上阵。不过闽菜几章有暴露猎奇,浮掠而过的信息(这里可以反观何伟,以吃老鼠为诱饵,如何吊观众胃口)。吃这回事,最低限度是果腹,最高限度就是打开视野,接受冒险并尝试。但在中国,讨论吃的,可能首先要讨论食材安全(尤其是这十年),而非鱼翅熊掌不可得。付霞与其他非虚构写作的老外,在高速飙车的中国社会中,能始终旁观,并适时抽身,也是个人之幸。当她感叹新世纪初的成都,对比九十年代已经是大变样,要解释2019年的今天,中国城市全然一个样,川菜越来越辣横扫全国,恐怕又是另外一个话题。
-
成知默08-082018年已读079:一个英国人关于中华美食的探险,所谓“西方视角下的中国”已读过不少,其优点多在于“去熟悉化”,让我们从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的日常中发现另一种更新鲜、更鲜活的事实。与纯粹的旁观者角度不同,在经历自身文化对中国饮食的成见、初来乍到所面对的文化冲击、体验与磨合之后的文化认同,作者也完成了从置身事外到融入其中的角色的转变。只是与国人不同的是,作者在打破饮食禁忌的同时,也在反观与反思这些禁忌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最触动的一点是作者称自己在书写成都的“墓志铭”,当然不只是成都,时代突变中的种种急功近利、暴殄天物之举,早就无法用“发展”作为借口了。
-
Vielleicht11-23挺失望的,作者的观察水平实在一般,对很多问题的理解都是浮于表面,对有些人和事物的理解更是近乎幼稚。我想如果是一个中国人写出这样水准的纪实文学,大概是不会有人买账的。我知道贴标签很不好,但是作者真的很像一个富有同情心充满好奇但是没有自我主张的白左
-
晓林子悦07-231.本质上是一部文化接受史,作者从厌恶到熟悉到克制地书写,逐渐从局外人的视角进入中国菜的内部,不同文化的冲撞与理解是题中要义。“恶心”这个词语在书中多次出现,这往往是外国人对中国菜的最初印象。2.从20世纪90年代写起,上半部分写川菜,细微有情趣,毕竟作者在四川生活了几年,后面写湘菜、粤菜、闽菜、北京菜、淮扬菜,因只是短期旅游或考察,相对比较浮泛。3.口味这一章非常生动,有种英式幽默感,脆、酥、嫩、滑、爽、麻,分析地道,说中国菜的口味很难用英语来形容,“基本听起来都像给狗吃的”,举的几个例子太好玩了,不光“吃”,“品尝”也有文化差异啊。4.作品跨越时间比较长,因此多少能看出中国饮食文化本身在最近这些年的变动,中国菜与中国人对外界文化也有一个接受和改造自身的需求与过程。
-
Sound_Fury07-27最大的看点是异域文化背景对中国食物的热情,其余观察力不足,题材深度太浅。不是缺乏素材,而是该展开的、该深入的都没有做到,谈及政治和社会问题更是孩童视角。当作休闲小书和游记读读还可以,但作为纪实文学,缺乏该有的信息量、现实意义和深度。
-
桑宁08-26半本好书。前半写成都生活和川菜都非常地道,一看就是新东方烹饪学校之流出来的专业厨师,而且不是学究型,有自己的见解。后半写其他地方的美食,突然就没意思起来了,有一种为了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而故意博眼球的感觉。
-
透明07-29郭德纲相声说,相声这行火了以后,转行来讲相声的人挺多,干嘛的都有,厨子居多。你说你一厨子好好聊做菜不行么非跟这儿聊政治?让不让人好好吃饭了?
-
许桉09-222.5星,全书真的没有一点文采,比大白话还大白话。作者觉得她是很了解中国了,其实一直都是外国人视角,只有在成都学厨的那段写的很让人向往,别的问题的思考在我看来有些可笑。关于中医、关于共产主义、关于食品安全、关于新闻的发布尺度等等,都只看到表面;就连她最应该是写的专业的美食,也写的浅,从写北京美食的那一章就看出来。全书中都体现了一种洋人是一等公民的优越感,当然这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她所接触到的中国人不自觉的把她当成一等公民,即使到2018年了也还如此。
-
绀三郎07-10向大四川美食和这位四川译者致敬!本地人才写得出的美食风物啊,什么是土创?这就是土创!来自本土译者滴二次创作!
-
钟螺08-06大家最喜欢的那种中国通洋人,吹中国文化,批判中国现实,两面都讨巧。感到悲哀的是,不论作者多么强调自己融入中国社会(甚至是底层社会),也无法磨灭她只是来中国旅游与消费的罢了。一种侃侃而谈的二道贩子传教士,不是她的错,但仍然悲哀。
-
仙境兔子不忘记05-16这本书从内容,文字到作者,都是那么亲切可爱。另外这书的译稿作者本人也看过一遍的(对她中文很好),和我讨论提出了一些意见,并且对一些不太准确的地方进行了修改,嗯我觉得可以传为佳话了。:)
-
Gloriousfall07-17我想给扶霞发成都市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