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前卫与文化工业

读书评论:
  • 我可能是穿越了
    10-04
    这本书从熟人的角度去介绍了几位当代艺术家,但是里面是纯文字,缺乏相应作品的图片,看起来稍微费力。
  • 文化恐怖分子
    04-05
    翻译一般,迈克尔·阿舍那篇(原书第一篇)就有标注错误,原文是site-specificity通常翻译成特定场域或场域特定性,或者在地性,结果翻译成了场域独特性,还把原本的site-specificity标注成了specificity,这么明显的概念疏漏简直是误导人,这系列翻译真的是良莠不齐
  • 哑口鲑鱼
    01-07
    读的第一部本雅明·布赫洛的书,边读边在网络查找各个艺术家的作品及其风格特征,对评论博伊斯、汉斯·哈克、安迪·沃霍尔的三篇深有感触,对布鲁泰尔斯的工业诗及装饰板艺术放在如今的大众文化语境里也有体会,其余很多文字对我来说还是深奥难以理解,有的句子结构复杂词汇意指混杂又月五六行那么长,希望再来重读的时候能够更有领悟。在懵懂之中有一个较为大概的轮廓,具有批判性的艺术原创是怎么进入工业体系成为艺术生产或商业艺术,高雅艺术与商业艺术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是如何不可阻挡的崩溃。文化工业中的新前卫艺术各种流派与思潮相互冲撞与否定,即使艺术家本身拒绝承认,但还是有意无意杂糅与推进,变换跳跃、融入文化工业转型。最后,如果出版的时候,有插图就会好太多了,评论的许多作品,在网络都很难找到,让读者看遍国外博物馆也不太现实
  • 阿番
    06-09
    艺术理论式评论集。布赫洛的语言表述模式值得学习
  • Evangeline
    12-10
    结合《第二次的原色》,当成背景材料读,相互映证看作者观点,会比较好些。唔,也只是好些,而已……应该去看英文原版的。
  • Karin
    10-31
    布洛赫受到太多同行的影响了 导致自己写的文章看起来很零碎 但是对后现代主义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 无懈可击的植物
    11-16
    非常典型的美国学者写作,标准格式,引经据典,也因此没有了文字的魅力与让人顿悟的观点。
  • Ahhhhaaahha
    02-10
    书里竟然没有插图,翻译的也太烂了,但还是很期待布赫洛研究里希特的那本博士论文能够引进过来。
  • 真好
    04-05
    感谢译者的机翻,并为作者在机翻中依旧闪烁的真知灼见而感动。
  • 練る
    08-16
    如果说比格尔针对阿多诺关于现代艺术的论述,厘清了前卫艺术/先锋派和现代主义的界限,布赫洛则进一步阐发了这两种趋向内部的复杂性,尤其破除了比格尔为历史前卫赋予的弥赛亚式光晕。在这本文集中,布赫洛将现代艺术的历史脉络埋在新前卫及现代艺术诸变体的批评中,审视艺术如何调谐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的微妙互动,判断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如何走向媚俗或反讽。粗犷的老马克思框架和精细的艺术批评在拉扯中形成了错杂的褶子。只是,布赫洛等为新前卫辩护的批评家和艺术史家们固然建构了一个更精致的框架,这个框架的视域依然是那些曾经的理论家照亮的,而此中的价值争端并未出离自律性和辩证性的节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很难判断这个框架对理论家而言、对艺术家而言,是不是只是一个更精致的笼子。此外,书做得很糟糕,并没有什么插图,也无应有的译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