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现实主义
读书评论:
-
咨询狗都不干11-02观点让我耳目一新,结论逻辑上也行的通。但分析过程还是存在预设立场,选取样本案例不免带有特殊倾向。
-
人间草木11-29这本书太可乐了,令人想起19世纪研究霍乱的伦敦人,在偏见和顽固的前提下,以最科学的方法和最严谨的态度,得出了令他们满意的、完全扯淡的结论。书还是好书。
-
OrbisUrbis04-11看完只想做pre骂他冥顽不灵,从几本兵书就想推及中国战略文化,结论不啻鼓动战争,其心可诛噢
-
东林遗孤11-23更具现实主义特征的备战范式肯定比作为自我沟通符号的孔孟范式更符合中国战略文化,我的research proposal就是写的这个方向
-
不仁兽05-26花一样的分析模型,证据都是有选择性的证据,感觉结论不是很有新意——中国不是和平鸽,而是读过孙子兵法的老鹰。不过将武经七书作为分析对象,对于一个母语不是中文的加拿大人来说,还是很厉害了。
-
葱爆咸烧白10-01结论和启发意义比较朴素,但是这个把古书做成编码的方法,有意思。
-
R.Peng04-2720190412读过,补记
-
阿文08-14看着方法不错,实际上却得出如此结论。读过武经七书人,其最后观感,以及获得教益与作者通过定量分析感觉完全不同。本书乃兵书,兵书即为军事教程,均不过御敌制胜之法,多有以利求胜的主张。军事之法不同于治国之法,所谓“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司马法•天子之义)。且七书一旦论起治国,皆看重修文德。所以实在费解作者研究结论。甚至怀疑其所作图式分析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
-
蠙衣生11-25运用了最令人厌恶的话术:你的一切都是政治目的,而非道德动机
-
Duke_Luxemburg12-14江忆恩的研究通过严谨的论证和对资料的熟稔运用,展示了战略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稳定的自变量而存在。中国的战略文化中存在一个主流和两个支流,备战范式作为主流的操作性战略主导了大部分中国的军事行动,权变作为主流的操作性战略是备战范式的补充,而孔孟范式作为符号性战略,主要起到内部沟通、界定敌我和调和认知的作用。江忆恩的研究挑战了和平偏好作为中国战略文化的迷思,其研究方法之谨慎,使其批评者很难从研究本身进行批评,而大多出于价值判断和“文化自负”。
-
ourmfzh04-29我看大多数人的批评意见和我差不多,逻辑上是讲得通的,但是案例选择有些偏颇,扁平化和平均化的统计方法,运用理论模型预期的方法,都使得案例研究趋向于自说自话。认知图法相当好,但编码背后的理论假定(说得越多越是主要的真实的想法)不敢苟同。本书显然是按照博士论文的框架写的,博士论文撰写者可以参考本书设定论文结构。
-
fario02-12挺有启发。结合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中清廷官员从主站到主和的变化,可以看到实力评估的确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区别是明廷官员对于敌我实力的评估基本是客观的,而清廷官员对于中英军力差距的评估发生了一个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另外书中选择的研究对象有点极端了,考察军事教科书和军事大员的奏折,那肯定得出鹰派观点没跑啊。且蒙古对于明朝而言也是个过于极端的敌人,考察一下明对周边其他国家的态度,就会发现蒙古的独特性。
-
YoRHa-E05-16无疑是一本文献功力深厚,研究方法严谨的作品,对于传统上先验盲目鼓吹孔孟非暴力范式的一次有力回击,备战范式的引入丰富了对传统中国战略观的认识。然而问题是这种强调现实主义或权力政治的做法却是基于民族国家这一欧洲现代性的历史经验,其是否适应于中华华夷民族的历史事实还具有一定的疑问。
-
Acer03-27没怎么看懂。大略是从中国武经里总结了几个对外战略的范式,然后用明代的实例验证了下。内容和题目不搭。
-
王维时01-18这本书的逻辑力太强了,一个外国人分析的如此厉害,真是国际主义战士
-
青稞先生08-03国际关系建构论的研究,我也赞同文化非本质的看法。但这本书的论证在史学上是不合格的,漏洞不胜枚举……几乎没有过程和事实性研究,文献统计法+很粗浅别扭的诠释+取样问题……显得很外行,建构论经验变迁史分析不如看玛莎•芬尼莫尔
-
德意奥人10-16问题意识、方法论与文献综述极其强大,但论据无疑有选择性偏差的问题。但偏差不意味着完全翻转,这也意味着,与江忆恩观点所完全相反的对中国战略文化的传统认知当然也是很有问题的,这侧面证明了本研究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