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逃难
读书评论:
-
Brasidas04-30“然艺之独绝者往往超出情识之表,乃与婴儿为近。婴儿任天而动,亦以妄想,缘气尚浅,未与世俗接耳。今观子恺之贵婴儿,其言奇恣直,似不思议境界。盖子恺目中之婴儿,乃真具大人相,而世所名大人,嵬琐忿矜,乃真失其本心者也。” —— 马一浮
-
注销时刻准备着09-08年度最佳传记作品,列文森奖获奖作品。
-
天唱03-15打破了近年丰子恺研究的沉寂。
-
竹竹12-29光是如此多的注解就够客观
-
Vesper。。。11-09那种简约而深刻的美,深深的体会到了。那确实是个能人才子层出不穷的年代。读完之后很想读读李叔同。
-
老姜01-25精装,及封面用纸过度减一星。
-
昴06-03半归隐在宗教和文学传统中的笃定温和的不妥协,至今已被儿童漫画的标签彻底淹没了
-
不履不停11-01"敝帚自珍"的心态很难反映问题。
-
歹势可乐03-28也是把所有参考资料都给捞下来了
-
DAIXI05-19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
-
Alba_W02-28“不仅是政治流亡者,那些大艺术家和真正的思想者,在他们自己的国度都是异乡人。艺术家身上的独特性和不合群,让自身所有的事情都变得不同寻常,甚至有时会令人奇怪。即使在最熟悉的环境中,也会感到疏离,这使他开始了流亡。即使在从出生到死亡,都生活在自己最为熟悉的同一处所里,他也是一位流亡者。”
-
NADPH02-13惊异于丰子恺文革时云淡风轻的表现。可以在那种环境下依然心灵安乐,那么子恺的"同情心""儿童心"确实值得我们思考(不过作者为丰子恺那些献媚文字图画翻案的论证并不是很充分)。国共的道德,其实都很破败、腐朽。反而在民国积贫积弱、战火连年环境中不合时宜得提出"幻想"的艺术道德,虽然像是一个边缘人,可无疑是有未来的眼光。同甘地很像。丰子恺也是嗅到现代化危险的人,物质丰富,精神无聊。所以他的一生都在逃难,逃苦难现实的难,也都在归乡,然而精神的故乡永远在他方。所以即使回到石门湾,他还会说"我觉得这里仍不是我的真的本宅,仍不是我的真的归宿之处,仍不是我的真的家"。可能唯有翻译和文艺才能作为疯癫世界的避难所吧。专题和历史趋进式的写法挺不错。
-
璃人泪@201101-17既是个人传记,又是一个时代的掠影。其中的有些画论颇有见地,极能体会先生当年心境,也极想信笔挥毫。当然,最羡慕者,是他能有大量的时间追求自己真正喜爱的事业,坐享儿女成群,我也像他这样用画笔记录儿子的憨态可是一直顶着家人的唠叨和责骂的,哪里偷闲得起。其中有时代的原因,也是男人和女人的根本区别吧。
-
鸣鹿02-25如果传记都写成这样,世界上的好书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用心写作,用心梳理资料,丰子恺的成长、生活、作品等,都有很深刻的解读。
-
disorder01-06很厚重的一部传记,很多话可能只有外人才说得出
-
ly的读享生活01-12书极好。厚重深沉,严谨又大气。传记作品典范。每一章都附有百余条参考文献,作者真的沉潜做研究,唯有报以感佩和致敬。我手头有丰子恺不少著作,以前也看过一些研究丰子恺的文章,但直到读过了这本书,我汗颜自己的所知浅陋,才算真正开始系统、全面地了解丰子恺,他的文艺理论、思想演变以及那个时代给他、给很多人的烙印和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