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之神

读书评论:
  • snowsheen
    04-06
    对史料的解读有一些硬伤…(硬到我都看得出来…)但讨论的话题挺有意思
  • 阿特拉斯抠抠脚
    06-23
    4.5。粗略翻过。中国人当代信仰可从其中借鉴一二。
  • 陈毓秀
    07-26
    无甚洞见,但可以打发时间。
  • 梁咩咩
    06-29
    3.5,考察了民间信仰背后的社会性、政治性和商业性,关于信仰与商业的互动作者后来认为更加微妙密切
  • 周公度
    12-28
    结论都挺可惜的。对神祇的信仰,其实是对秩序的需求。
  • 赵天霸
    05-23
    四川省图书馆。今天看书效率也是rio快。依托南宋洪迈著《夷坚志》和地方志等资料,基本描述出了南宋民间信仰的概状。
  • 涉江
    04-26
    围绕“惟灵是信”的观念,聚焦于南宋,在唐宋变革的背景下阐释中国的宗教观念。作者带着美国人独奉一教的经验,切入中国的实用主义,探讨了信仰与社会(地方势力、商业发展......)的互动。前言中对经济与宗教关系的反思值得注意,作者认为宗教可能是先导于经济的,如冥钞之于纸币,买地券之于地契。第三章“理解神祇”启发颇多,作者提出寺庙的及神像的形象会影响香火及灵验度,就此而言,物质与观念的互动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也可从视觉经验的角度出发,对人与寺庙的互动做进一步的阐释。如果说遗憾的地方,民间宗教的提法还是有些一刀切了,跳出这一区分或许会使观照的内容更开阔些;其次,作者也有着夸大特殊性的倾向,比如灵验故事的格套可上溯至南北朝,具体的情况应更复杂,故事本身也会存在内在理路,在处理时做一个通时性回溯会更好些。
  • 瑜声余韵
    05-26
    对于中国人来说身在其中习以为常的东西,对于外国研究者来说可能是充满了疑问和惊喜的。正如译者前言中包大人所说,此书的价值在于提出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在我们忽视掉而在韩森教授眼中充满新意的是什么背后,还有很多未解的为什么。“变迁之神”和“唯灵是信”这两个概念对民间信仰的概括很传神到位。
  • 丛林宜歌
    08-06
    汉学家韩森当年的博士论文,关于宋以来“惟灵是信”的民间信仰的研究。此前读过两千年以来同题的几本书,印象较深的有汉学家万志英的《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李天纲的《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因为成书较韩晚了十余年,在广度和深度上各有拓展,回头来看韩森此文便略有点泛泛,点到为止。
  • 大脸猫
    04-30
    因为研究史料所限,描述的大多是浙江和福建的民间信仰,而且偏向于水路交通发达之地,比如浙江内部衢州、金华和丽水等地的神明情况介绍很少,一些结论和描述在今天看来有些不足,比如断定宋代不再出现动物神和山川神。
  • 湘灵
    11-09
    资料来源:《夷坚记》碑文 庙记《宋会要》 方志 南宋长江以南的民间宗教 新颖之处在于论述市场经济对民间宗教的影响,信仰由地方走向区域,政府乡绅大众在此间的作用但是总感觉资料还是欠缺的,得出的结论是基于他的假设,结论也有些模糊
  • 白月无华
    10-16
    探讨民间信仰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南宋的神袛体系。民众的选择,为灵是信,神袛多样化人神共存的观念导致地方官员与精英的共谋,寻求朝廷的赐封。中世纪区域性祠祀的兴起,论者认为与商业社会的兴起有密切关系,然而引起“祭不越望”的支持者的批评。文献资料丰富,论证逻辑缜密。p71“庙戏”
  • 水桶妖
    05-23
    名著名译。材料的局限制约着结论的深入和说服力。神祇的盛衰与地方精英是如何互相影响的?如果神祇的灵验也是精英谋划的结果,这样神灵与社会的关系才算说透了。否则,只是蜻蜓点水。
  • 旧容颜
    12-19
    作者试图寻找宋代民间宗教领域的“演变”。关于南宋民间宗教,作者主要观点如下,一是除龙王外,民众几乎不再崇拜动物神;二是平民出身的神祇增多;三是民众选择所信奉的神祇的标准是实用主义原则,即“惟灵是从”,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神祇的不断人格化,人神关系完全受人的希望所左右;四是宋代官方对民间神祇的封赐开始普遍化(尤其是从神宗以后),而封赐是中央与地方、官府与基层共同努力的结果;五是唐宋之际商业发展对民间神祇的影响体现在神祇增加了商业型神力,以及区域性神祇崇拜的兴起,作者以湖州为例进行说明。六是区域性神祇的神庙主要坐落在商人们的足迹所到之处,尤其是运河两岸及南方沿海。作者的论述深受唐宋变革说的影响,突出唐宋变革的广阔社会政治背景,同时力图摆脱肤浅的“变革”,结论很有启发性,但论证并不是很严密完整。
  • 面面
    12-16
    读来完全没有想象中的好,初读导言还觉得不错越读越觉得不够深入,而且对一些史料的理解存在问题,运用笔记小说解释各路神仙,更有西方化的感觉,正如作者说很像希腊罗马诸神,人格化很强,但史料中出现的这类情况更多的反映了因果报应的观念吧,还有以小说故事中灵验后人物对神灵还愿所做的报偿成为神仙所希望的,感觉也不太妥当。
  • Lawliet
    11-01
    怎么说呢?关于民间神祇以及祠庙的行政化制度(如赐额)进行了基本的梳理,但是总感觉只是草草了事,民间宗教如何从儒佛道三教中脱胎而成的?民间宗教对地方的权力的塑造等等方面均未深入讨论甚至没有涉及。还有就是史料的使用,作者使用的地方志基本上明清的居多,那么史料回溯的限制在哪里?也没讨论
  • 把噗
    03-18
    当今浙人的信仰同古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