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之死
读书评论:
-
山治菌不叨叨08-14读《南明史》每每被南明各位大佬之间各种内耗、腐败等等气的不行。再看这本,大明风气就这样,早就是死局了
-
湾仔王二08-123.5⭐️。熊廷弼是江夏人,还是个老乡。晚明的历史看得人揪心添堵,皇权与儒臣的博弈,官吏党争,内官擅权。努尔哈赤起兵后反而成了房间里的大象,每个人都在借题发挥。晚明就很混乱了,南明小朝廷更是可笑,四处逃窜还要内斗。从万历朝末年,1618 年辽东就开始打仗,又经历了泰昌,天启,崇祯三个皇帝,到了1644 年才由李自成攻破北京。中间风雨飘摇 26 年,也让人唏嘘。反面一想,对皇帝来说,边疆打仗可能确实不好受,但好像真不太影响自己享受坐江山的。对比明初皇帝皇权集中,高压统治,废除宰相,到后期皇帝统治越来越弱,只能跟大臣斗争取乐,不得不说早期多风光,晚期多狼狈。书里说的给辽东运粮最好走水运,在战争节骨眼了,还有人因为利益问题,宁愿陆运,而不是齐心解决问题,挺唏嘘的。
-
青椒未熟08-12熊廷弼为何而死:是死于年少困顿养成的“大炮”性格?死于性格在经抚相争的偏执?死于晚明国力微弱与坚守渐逼策略的无奈?死于波谲云诡的党政风云?死于皇权绝对意志的悲剧?——作者透过熊廷弼的年少成长、官海浮沉、锒铛入狱至最终未得善终将人的成长、命运融在国运党争。而老熊实则是位实干忠国的肱骨之臣,其潜心治理、三方战略为孙承宗、袁崇焕的盖世之功奠定基石。PS:作者史料功底深厚,对对天启的描述评价值得重品。
-
五花王08-14皇上的奶妈是万万不能得罪的,调低皇上的预期也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大明彼时的局面吧,就像必须一家拿了半座城市的旧改无止境扔钱以至于高周转才能活下去的房企。
-
早睡早起08-12人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候,在阅读王侯将相建功立业时总会感觉到热血沸腾,彷佛也想穿越回到那个年代去拼搏一番,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然而,历史中的悲剧人物却往往有更多的人格魅力,大概这就是悲剧的魅力吧。由知名记者唐元鹏所撰写的《熊廷弼之死》-晚明政局的囚徒困境,一经万有引力推出,立刻便在书友中引起热烈的反响与讨论,一时洛阳纸贵。全书以明末三杰之一的熊廷弼为主线,讲述了辽东局面的溃败、熊廷弼的启用、在辽东初见成色、被排挤至南直隶督学以及三起三落最终被处死传首九边的悲惨结局。
-
禅王08-09在本书中分析了熊廷弼战败身死的根本原因所在,还原了战场之外的政治背景,以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重新回顾晚明时期国家所处的困境。
-
spacewander08-05实在好奇明军为什么能打得那么稀烂
-
Ch6908-07中国古代的皇权制度下,治下的走向与皇帝的个人品行高度相关。书中对熊廷弼之死的分析,更验证了这样的一个结论。无论东林还是阉党均是帝王手下的玩偶,传统观念上熊之死的主要责任在于魏忠贤及其党羽,但根由必为天启皇帝。历史往往会惊人的相似,380多年前,抗击努尔哈赤先人的岳飞,死在秦桧奸臣之手,但谁能否定这不是高宗的阴谋呢?
-
北漂老汪08-06在熵增定律下,陷在王朝周期里的大明在晚期沉疴已久,积重难返,而新兴的后金无历史包袱、锐意进取,此消彼长,改朝换代在所难免,非熊廷弼、袁崇焕一两个能臣能改变的……
-
木太南08-07以晚明大将的几入辽东到身死,串联起万历到天启朝内有钱粮、军事、党争之患,外有女真蒙古的兵临城下,到最后拖垮了一个腐朽的王朝。作者把晚明君臣之间的角力归结为囚徒困境,一两个人物并不能阻碍一个王朝走向死亡。
-
海岛大馋鱼08-07熊廷弼死于谁,或者死于什么原因?晚明的困局,就在于国力衰微,军备疲惫,困于党争,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烂掉了。没钱,税收问题。战斗力不行,军队建设问题。党争,组织建设问题。敌人能力又强,几届最高领导人也不是猛人。不论辽西是攻是守,都是死局,非人力不能改变。谁去当那个经略,最后都是死局。
-
李欣原08-05晚明国事糜烂至此 难道不就是朝堂之上 衮衮诸公的责任么 亡国之祸就在眼前 满脑子都还是个人恩怨 声色犬马 换一个皇帝 换一个朝代 也不耽误升官发财 纸醉金迷 崇祯临死前的不甘与愤恨 也透过这本书传递给了我
-
齐物秋水06-24熊廷弼没有袁崇焕的关注度高,但只有连起来看,——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才能理解辽东的死局,乃至万历朝至崇祯朝的死局。悲剧人物逃脱不得时代的摆布。
-
锦翼07-14我就说吧,老熊,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没有好下场,还怼这个怼那个,全世界就你一个干活的啊?看看,我早说过……皇帝圣明!
-
bookbug07-22熊廷弼一生三赴辽东。初以御史巡按辽东,勘察失地,安抚边民,整顿军备,弹劾贪腐,建常平仓为无米之炊;深壕高堡,退守为攻,马政军纪钱粮民风始有起色。萨尔浒后以侍郎再赴辽东经略,重建防务,勉力而为,固守为正,突击出奇,内因神宗力挺,外以后金无暇,一年风平浪静。然神宗崩后,光宗熹宗继之,党争暗涌,廷弼为监军所劾去职回乡。半年后以辽沈失陷故再遭启用,以兵部尚书经略辽东,三方布置,两路经营,合纵连横,守正出奇,然与王化贞经抚不合,攻守不一,事事争执,处处角力,以致广宁溃败后双双戴罪下狱,乃有其后数年封疆案与东阉党争升级。后廷弼以辱国丧师斩于西市,传首九边。廷弼之亡,上亡于朝堂,中亡于党争,下亡于辽东死局。或曰廷弼无过,然封疆戍边无功即过,以守为攻不出即过。后孙承宗满门捐躯,袁崇焕凌迟遭食,不过死局之续也
-
新京报书评周刊07-17熊廷弼是明末一位名声显赫的人物,1622年,在后金大军的凌厉攻势下,明军大败,明廷耗费倾国之力打造的辽西防线数日之内化为乌有,熊廷弼因丢失封疆而被逮治问罪,终至推上死路。因战败而处死,看似种因得果,但其中暗藏各方角力,互相撕扯缠斗,却恰如熊廷弼在狱中书信里的那八个字所精准概括的那样,乃是“虚为之情”与“实杀之祸”之间的周旋:财政与军政之间的矛盾,文官与武将之间的龃龉,朝中党派之间的争斗,律法与人情之间的撕扯,何谓虚,何谓实,正是因为这名囚犯的生死,这一幕幕缠斗才会被推上历史的前台,因此,也暴露出明末政治中那个难以逃避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