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与诗

读书评论:
  • Misteir
    12-16
    狄爾泰的體驗與詩觀:"当知觉把同时间内的感觉建造成空间里的形象或者由感觉的连续筑成节奏、旋律、音响构成体时,作家的特性同时显露;在他身上,他的生活覆盖层、情绪、激情借本源的主宰力对知觉的构成发挥作用。接着,回忆的图像在不同的个体中在以往是相同的条件下得到了完全不同的亮度和强度、明显度和形象性程度。复制品的一系列完全不同的形式,从作为无声无色的影子的表象一直延伸到在闭上眼睛后的视空间中可投影的人与物的形象。一种维持或赋予复制的或自由构成的表象易见性和最明亮的明显性的非凡能力,是同表现性诗艺的才能相结合的。作家的在形象中的思维随处都需要明显的、需要轮廓分明的图像的运动作为它的基础。作家的在形象中的思维同时要求有丰富的已经获得的印象和回忆图像的完整性。因此,作家多半是有力的叙述者。"
  • 是青石也是顽石
    09-02
    诠释荷尔德林的精华之作
  • 林子懿
    06-25
    传记式的写作,有述有评。
  • 北茴
    09-14
    难读,这些诗人本身极其复杂。主要读我研究对象的部分。
  • Pulitzer
    12-13
    可以看出狄尔泰很深厚的精神分析功底,尤其是对难啃的诺瓦利斯荷尔德林思想的极佳入门,其中不乏很有洞见的分析值得反复细读。但这恰恰也是一种局限。狄尔泰反反复复都在说那些话,因为他的出发点被框定在,诗艺是伟大激情的自由活动的行为过程,一切创作的亲缘都直接来自于诗人本身的体验。
  • 空野和沉
    10-27
    对我来说,这是一本不算好读的书(读到一半很想放弃了…但内心又希望能够读完…一度感到郁闷):一方面提及的诗人都挺陌生,还没看过他们的诗歌;另一方面书中提及的思想内容在我目前的知识体系中是比较欠缺的一块,和过去的阅读经验存在某种割裂以及理解起来的突兀。说到底还是因为没有准备好就贸然翻开这本书了,可能会带来的启发领悟无法与固执的不解、茫然抵消,啊…我到底读到了些什么。我缺乏前置的思考便闯进德意志的诗学王国,横亘在我面前的是四座大山:莱辛、诺瓦利斯、歌德、荷尔德林,由个人经历的穴口开始,逐步探入幽深邈远的精神域地,交错闪发的思想微光有如萤火般晕染在整片关于人的自在之地。经验成为与世界交换真理的一次次凭据,想象的泡沫在内心世界里发酵成型,在理性与感性的交锋下,选择以诗性的纯真倾听自我,返还于自我。
  • 我有一个小咪
    08-11
    狄尔泰的文论不是很好
  • 应晴
    04-07
    以前就觉得这书不太行,心理主义的东西太浓厚,现在放松看看仍觉得挺浪费时间的
  • Waldeinsamkeit
    10-06
    相比作为容器可容纳的有限性,个体对神圣的不可承受的根源更在于将神圣由内向外传达的不可能性(神圣本就有隔离外部的含义)。容器和表达作为标明个体局限性的尺度规定了有限性悲剧的必然,艺术却预先展示了超越有限性的还未到来的进化:在容器一侧表现为随着生理条件扩大周游复返的灵魂得以完成道路(道路是灵魂排除其他选择后决定的前进方向,排除-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自我限制)在表达一侧表现为体验的外化,即作为对自我生存覆盖层关联的生活经验为表达的文学创造,进一步自然-有机整体向我们迎面而来,覆盖层作为客体本身在自我内讲话“自然只能从一种内在的关联…在于自然中对自身的重获中被理解”;众神因其极乐丝毫感觉不到自身于是必然需要英雄,因分享众神无法体验的感觉人必然承受生命之苦,这是神的力量本身的游戏,神话又变为被体验到的现实
  • 甜水园子温
    01-15
    这文风真的很不德国……莱辛那篇好看,康德那篇深入,剩下两篇普通。
  • 猪猪贝
    01-20
    精神史与整体心理学文论的代表作,借传记形式在体验、理解与诗艺的互动中呈现整体生命关联中的个体尊严。莱辛倔强的男子气,歌德的想象天才,诺瓦利斯爱的幻梦,荷尔德林英雄式的孤独。很感人,但读着很吃力,错译漏译很多,比如实在不能理解Lebensbezüge为什么译成“生活的覆盖层”……
  • 琴酒
    01-23
    重读,真不好读,可是比记忆里还要好。以前就觉得他是写思想史的一流好手,因为事无巨细的了解,所以对“大”人物和“小”人物的比例把握得恰如其分,既不会扭曲时代的本来面目,又不会湮没光亮。作为批评家则擅长捕捉时代的势和作者自身的动能。
  • 孟冬
    12-24
    狄尔泰选择了四位作家来论证他的体验与诗,在他看来含义不平凡的生活经历提供给作家独特的素材,这些素材只会在有内在感受的作家那里发酵,作家于是在体验中得到对生活着的世界的反思,体验与反思并行让他们的生活指向了意义。在他们,从内心感受出发建构的文字就是他们的世界,他们的生命因此成了诗。从莱辛、歌德、诺瓦利斯、荷尔德林各自的环境出发,狄尔泰发现四个人都忍受着不依赖于外部命运的命运,四人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拥有独立意志,这种意志使得他们对生活有最高向往,即素质朝着完善人的本性发展,期许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但这种独立在纯内心世界里却束缚他们,哪怕他们很自由,也使他们幸福但外在命运仍然悲惨,于是他们一个比一个走得远,一个比一个在人性的领域拓展得更深。(四位作家每个都令人感动,尤其是荷尔德林~)
  • 陆钓雪de飘飘
    01-09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无论如何,莱辛、歌德、诺瓦利斯、荷尔德林四人所惊回的千里梦,在狄尔泰这里起来独自绕阶行。莱辛灵魂经常返回这个地球的学说和灵魂穿越不同天体周游之说在18世纪的运动中对于心中怀有无穷追求感的人仰望星空时来说是不可能完全摆脱对此类梦想的爱好的;歌德与莎士比亚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大师级的;荷尔德林埋头于古希腊文化,诺瓦利斯和蒂克埋头于中世纪,而我们却发现,荷尔德林所复制的新柏拉图主义的希腊文化,恰好同中世纪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如此说来,荷尔德林同后二人的关系是不会比施莱格尔兄弟同后二者的关系更疏远的;最后,我们来返回诺瓦利斯,谁能说得清他还能做成些什么?歌德曾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本有可能成为统治诗艺文学的皇帝。诺瓦利斯的唯心主义若经直观,当毫不弱于费希特谢林黑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