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
读书评论:
-
austerlitz05-02米什莱:历史是逝者的复活,我需要由此感受死亡
-
佐为06-28勒高夫用长时段的“漫长的中世纪”概念把文艺复兴以致思想史上的早期近代都涵括进去了,他划定的中世纪下限要到18世纪中叶!他也处理了作为漫长中世纪的一个子时期的文艺复兴时期中体现断裂性的方面,即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年的四个事件。而现代国家诞生的缓慢性被他看作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连续性的一个体现。
-
婉菁11-22小册子 3.5星 最大贡献是改变固有思维模式 所谓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其实并非截然不同 好多变化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
DRYJIAYOU02-07作者认为历史分期的思想源头在于基督教的思想,尤其是奥古斯丁的六个时期的划分。关于所谓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割裂,也就是历史分期是人为按照某种价值观构建出来的,而实际上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不过是漫长中世纪的一个子时段而已。历史是漫长的,永远不会停止,历史分期的作用在于研究和反思人类在时段、时间中组织和演变的方式。对历史分期的一个很简要的讨论,篇幅不长,但很有意义。
-
江海一蓑翁09-09法国当代历史学家勒高夫的一本小书。对于历史学研究中常见的对历史分期的现象,进行概念史和思想史层面的反思,指出研究者往往为了实现分期,过分夸大不同历史时期差别的现象。进而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这一重要历史分期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认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差别被人为夸大,且存在过分贬损中世纪,而对文艺复兴过高评价的现象。在勒高夫看来,文艺复兴更像是中世纪的一个子时期,其革新与进步更多是一个缓慢演进的过程。由此,勒高夫指出历史分期论的局限性和有限适用性。其在本书中的论述,对于我们反思历史分期论,以及探讨长时段历史研究中的方法,都很有帮助。
-
paupertas07-28一本小册子,介绍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对立的学术史,并试图消解这种对立,重新提出自己的分期(18世纪中叶)。介绍得比较浅。一点感悟:历史分期问题与现代性起源问题互为表里,但两种思路都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因为古今的明显差异与历史缓慢发展都是显而易见的。
-
小猴子曰03-01“对于当代历史学家来说,历史分期化也是研究和反思的重要领域。由于它的存在,人类在时段、时间中组织和演变的方式变得清楚。”
-
Alain02-15我有很深的误解,难道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分开不是一种历史分期吗?直到第七章重点都仍在从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宗教、生物等多种维度论证两者不能在某些显著的单维度现象、事件或时间上被分开,而是互相有所重叠乃至一方包含另一方,让我以为这是竭力反对历史分期(至少是这种静态、单维的历史分期),谁知第八章话锋一转,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和从世界通史的意义上,(更动态、多维的)历史分期是必要的。私以为本书论证的命题根本不是“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而是“我们应该如何给历史分期”。
-
honeydq12-02博学的作者提供了关于历史分期的N种方式和解释,本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文艺复兴不是终结了中世纪而是漫长中世纪的一部分,强调历史连续性。作为年鉴学派代表之一,勒高夫认为我们应该给历史分期,至少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如此。
-
又及09-15一本小書,寫得還行。關於「我們必須給歷史分期嗎?」這個問題,重要的,不是回答必須與否,而是注意到,「必須」二字,以一種壓迫性的、因而使我們無從逃避的語氣,促使我們去反思,諸如什麼是歷史分期,有過哪些歷史分期,為何有這些分期等等問題。
-
优游卒岁10-25薄薄的一本书,法国人所写。作者提出了正确的问题,但解答得不够有趣,依然是法国中心主义。法国出个布罗代尔是多么的难得啊。
-
小p01-01“文艺复兴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个子时期”并不难理解,但是中世纪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叶就是个很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论断。在勒高夫的速写中,1750-1850消失了。莎士比亚是中世纪人、蒸汽机是新时代我也能理解,但牛顿、霍布斯或者洛克算哪边就说不清了。
-
邝海炎05-01历史分期会造成断裂,作者因此也强调连续性,主张把文艺复兴划为中世纪的一个子单元。这观点没什么新鲜的。整本书只有一句话可用,“历史学家必须掌握时间,同时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因为时间是变化的,历史分期对历史学家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有点无聊
-
慕士塔格01-25本书核心处理的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关系,勒高夫将我们通常所说的文艺复兴视为漫长的中世纪的一个子时期,是中世纪最后一次“重生”,二者并非是对立的,而是经历了缓慢的过度。作者将中世纪的结束定在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百科全书》出版的时候。历史分期对于历史学家是必要的,但也要避免静止化地看历史,历史永远是流动的,演变的。
-
甚小望远镜02-04正文不到150页的一本小册子,看书名会以为是一部专门讨论历史分期问题的史学史或史学理论专著,但其实只是一本简单的史学随笔。关注的问题也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史学分期(例如黑格尔的四阶段论、马克思的五阶段论、沃格林的六阶段论之类),而只是众多史学分期中的一个问题: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勒高夫认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的断裂被过分夸大了,是被米什莱、布克哈特等史家所建构出来的(虽然这也基本上是常识了),勒高夫会更认同潘诺夫斯基的看法,文艺复兴是中世纪所经历的“历次复兴”中的最后一次,换句话说,只是中世纪的一部分;中世纪真正的结束是18世纪中叶。可以聊存一说。书中还讲了一个梗,le goff的意思是凯尔特语的铁匠,哈哈。
-
NADPH04-25先写"历史分期""文艺复兴""中世纪"的概念史,然后细化文学、艺术、宗教、经济、技术、政治、地理等的实际变迁情况,发现各不相同。那么"历史分期"就被瓦解了。然而勒高夫并非辨士,他知道"历史分期"这个东西"由于它的存在,人类在时段、时间中的组织和演变的方式变得清楚"。那么历史学家应该怎么做?应该在微观宏观连续性和断裂性中间调焦距进行均衡,比如"历史分期化只能运用于有限的文明领域之内",又比如弄一个新的"中世纪文艺复兴—现代"的分界。虽然是一本小书,但是勒高夫有意进行了全景式纲要式的研究,而方法论在本书中是被淡化的。内容已经隐含了勒高夫的态度。
-
韧勉02-21本书在翻译的行文层面非常通顺,但是在人名与书名的翻译中觉得有些地方是否需要核定一下翻译标准,另外个别行文非常诡异,比如一个半句之中没有冒号分割就直接空行出现引文。纵观全书发现即使是勒高夫这样的大师,讲述核心史学理论问题,主要还是在陈述了一大堆读书笔记后再引出观点,对比意大利文艺复兴兴起的诸多社会变化,其中许多特点可以跟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完成对比。本书是笔者重新上线录制的有声书,欢迎大家在喜马拉雅app上搜索书名聆听,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