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殖民与都市空间

读书评论:
  • 几步海疆
    01-04
    一些补标。这学期修晓峰老师的亚洲文明,最后结课pre 讲了讲之前做的近代东亚观象授时,今天结课了,这本书也陆陆续续读完。虽然不敢说上课听懂了多少日本民俗宗教,但pre后老师给了很多关于日殖时期推进文化秩序(尤其是时间)重构的恳切建议,包括在来到殖民地之前,日本的自我重构,还是收获蛮多的。一直以来我个人甚或许多前辈老师们谈殖民地青岛,都是谈德占时期的“模范殖民地”较多,对两度日据总显冷落。越来越觉得之前写得太浅,还是缺乏深入具体的思考吧。
  • 锄云
    01-01
    以为很难读但开始读了以后发现很好读的一本书
  • 呼啦啦啦树
    11-23
    升远老师的学术里路真的太得我心了!!!!!!!!立足于人的立场,深入历史的褶皱,体会生命的复杂。
  • 地味な小作農
    02-07
    感觉其中大多数其实还是比较偏日本式的文献考证研究,真的做得很仔细了。同时也涉及了一些批判,思考还是深入的,得出的结论也比较符合王向远右翼批判的一些观点,也算是一种师承吧。
  • 王木子
    01-27
    很不錯的研究 文本分析能力絕絕子 我也想知道 問題意識究竟是什麼 哭泣
  • 坊っちゃん
    04-12
    问题框架理论参考文献等已经是新一代学人顶尖水平了。松枝茂夫、增田涉、保田与重郎等都是大家都知道一些但具体不甚明了的对象,很需要这样的细致研究。但落实在书的主体部分就材料漫漶。很多论述没组织起来,缺乏思想史的轻巧感。
  • SeaHoney
    06-20
    这应该是最近几年里中日比较文学,日本人中国游记或中国题材研究里最重要也最精彩的一本专著了。王老师不仅挖掘了很多文本,重估其价值,更关键的是能够从宏观角度反思国内日本文学研究与日本研究的流弊,实在是很难得的。绪论里将“作品-作家-流派-文学史”的关系比作“勋章-乘客-轮船-江河”,颇有启发性。
  • Finally
    06-28
    比较文学的方式 史料翔实 文学评述
  • 朱颐钊
    05-04
    似乎主要是以文学评论的方式勾连清季民国日本人旅燕的城市印象,读来尚觉平平。印象最深的是,似乎彼时日本人也偏爱以景山作为凭吊两朝兴亡的意象。
  • 祝駒
    05-06
    35万字看完觉得很累,但很有收获。主要以文献分析的方法,描述与批判了近代日本文化人对北京的种种叙述,并对其背后的中国观等诸因素做了深刻剖析,颇具批判意识。对周作人分析的两章为代表,阐明了日本译介的作用是如何营造周氏亲日文人实相,以助推日人对周的落水的接受更为自然顺利。但是作者的叙述很多地方过于絮叨,大段引用原文、甚至几页都不分段等问题显著,影响了阅读体验,感觉累。
  • 房顶上的猫
    09-23
    “送水独轮推车的吱嘎之声,金属棒轻捋剃头镊子的慵懒之响、卖油翁或打更人敲梆子的感伤之音,或哀伤、或孤寂的余韵让人沉醉。”以“国际中国学研究的第五个层面”为方法依托,基于扎实的文本细读,王升远先生侧重于发掘自明治维新以降来京日本文人的涉华活动与文学创作如何介入并影响了日本对华关系的进程。作者同时关注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北京和作为百姓日常居所的北京,巧妙地勾勒出“北京”国家与地方交织的城市特色。作者对文人群体展开了多重反思,首先是对旅京日本知识分子与侵华战争的反思,然后是对以周作人为代表的沦陷区文人的反思,最后是对知识分子在日益极端的政治局势下自处策略的反思。美中不足的是,第一章在讨论明治时期日本文化人的北京体验时,未及关注到他们在北京的摄影活动及相关影像史料。且全书由论文组成,通读起来稍显松散。
  • 驩虞
    03-16
    我仔细读完了全本,最有启发的可能是起标题的艺术。
  • 知白守黑
    11-27
    举个例子吧:拿着棍子在岸上敲水,永远也伤不了水里的鳄鱼;要杀死它,恐怕要自己跳进去才行。
  • 浮乎
    07-24
    结论理念先行的代表,主标题去掉,副标题加个批判就完美契合本书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