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局

读书评论:
  • 叶隐
    04-06
    Hamm, Hamlet, Ham the son of Noah, ham actor and hammer.
  • 璇璇璇
    10-12
    对生命的诅咒与放弃。(具体的感性经验已经被豆瓣读书的长时间罢工克服掉了)
  • 小猪大侠
    02-27
    没有比贝克特更迷恋鬼魂象征的剧作家了。
  • Flamme
    02-07
    20180206 无法言说 太多种可以解读的角度 但整体弥漫着荒凉与悲伤 与那位满篇Everything is a metaphor的作家相比 作品是开放的 而metaphor作家太急于控制而导致作品狭窄不已
  • 陆支羽
    10-17
    4.0。1.一颗心,一颗心在我的脑袋里。2.有那么一天,你将变成瞎子。像我一样。你将坐在某个地方,孤零零的感到空虚,永远地,陷于黑暗之中。3.无边无际的空虚环绕着你,你想起来的各个时期的所有死者都填补不了那种空虚,你在那空虚中就像是荒漠中的一粒小小的沙子。4.我喜欢整齐。这是我的梦想。一个一切都是静悄悄的纹丝不动的世界,每件东西都在它最后的位置上,蒙着最后的灰尘。
  • 城下夏花
    06-20
    2017.05.26
  • 吴起
    03-13
    两年前把等待戈多读了三遍,配合着伊格尔顿的人生的意义#《终局》读完第一遍比戈多还要荒凉,似乎滑到了彻底的悲欢主义境地,不提供给你任何慰藉,这点似乎比戈多更让人觉得可怕,虚无,彻底的虚无#没带电脑,明天有空的话敲篇文章
  • Hier Tanze
    08-04
    贝克特戏仿了存在主义的诸多范畴,如“荒诞”、“决断”、“情境”,然后戳穿存在主义的主体性谎言。戏剧结构或内容的不可理解性本身提供了一种认识,即表现出现实本身的无意义。无时间无变化,赤裸裸的重复和停滞,意味着个体成长和历史进步的假象。人们只是纯粹空洞的“这一个”,这种抽象性本身由社会提交出来。笑是苍白的,因为无物可笑,没有任何令人轻松和期待的事情,因此说笑话者自己发笑,幽默变成了荒诞;语言变得无头绪,只剩下逻辑性的问答,真正的交往已经被扭曲而不复存在。“主体终结的历史在一个幕间场景中成为主题,它堪称象征主义的,因为它描绘了主体本身的衰老,因而也就描绘了主体之意义的衰朽。唯心主义的狂妄,即把人推到存在物的中心并成为造物主,最终四面楚歌,像一个暴君的末日一样被困在‘纯粹的内在性’之中。”(阿多诺)
  • 石湃溪
    02-02
    “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撕心裂肺的悲傷,悲傷到宇宙也不復存在。
  • 01-27
    在孤独与厌倦,悒郁与怨恨之中,又尚存一丝希望,现代人内心的恐惧,无助,焦虑,绝望,麻木,不知所措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 ChrisKirk
    05-30
    我用的是你以前教我的话。如果这些话不再能表达什么,你就教我别的。或者就别让我开口。
  • 孟冬
    10-05
    直到最后一幕,还能在舞台上找到在场,所有存在的都在这里,在舞台上。而舞台之外,只有空无,只有非存在。贝克特没有给潜在的第三者(读者)任何进入剧情的机会,否则“他们将来到这里”,这是他排斥的,哈姆只是一个幻觉,谎言的造物,临时性的,随着落幕就消失,就像台词“我从来没有在那里过”。
  • carnival
    04-25
    All life long the same inanities...... / 多处能明显地感受到翻译不对
  • 零度倾斜
    01-30
    我们人生终将终结于寒冷的漫漫长夜,孤独存在又孤独离去。虚无是贝克特的核心思想,也是短暂白昼或灿烂阳光的永恒背景。剧中人,他们彼此依赖又彼此厌弃,生活琐碎正是如此。贝克特是丧,但也是犀利。精湛的语言,没有废话。#购于关门倒数第二天的上海季风书店
  • 独自退场
    09-04
    “是一片树叶?是一朵花?一个西红……柿?”“去你妈的西红柿!有人!有人!”“那么,去干掉他。有人!完成你的使命”P.S.极简风格是否与世界大战有关?在战争中,人被剥除得赤条条,只剩下最基本的东西了,比如语词。“当我跌倒时,我将因幸福而流泪。”
  • Mulii
    08-09
    想看郭京飞的话剧版,也许可供理解。
  • 人类学科研究员
    10-31
    末日气息严重,对岁月的冷嘲热讽。确实延续了戈多的荒诞。(他们并没有动)然而这个结局好像真的是出了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