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传
读书评论:
-
董益泷11-27诗词解读过多,这类传记,倒是更喜欢看《张居正》这一种形式的书籍
-
西河郡少11-12虽千万人吾往矣!年岁越长,越能想见变革之艰险难阻,这样的人物,还有如此之高明学问,确实是千年罕见。
-
小葱拌豆腐05-26收录了很多王安石的诗文,对照其生平经历,非常有助于理解王安石的情感、思想和精神状态,对王安石变法的来龙去脉也尽可能做了翔实的描述,尤其展示了王安石与旧党大臣在具体问题上的一些辩论,相当精彩,唯一的缺憾是选用史料注释太过简略。
-
和光同尘11-07病态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注定了改革派生前终将失败,死后必留骂名的历史宿命。
-
只要人知耐岁寒12-05角度新颖,文学气息浓厚
-
pumpkin12-19介甫千古(迟到的生日快乐!!
-
天枢02-05作者与朱刚老师同为王水照先生门下,本书与《苏轼传》类似,也是以文学著作为标尺,以历史记载为血肉,力图还原作为活生生的“人”的传记作品。但王安石相较苏轼,更加复杂、更加多元,故更难还原。书中呈现的青年王安石早已立定求圣道、继圣学的心智,但这一立志之途描写略显单薄;中年王安石立足朝堂,锐意进取却也知己凋零,书中侧重历史叙事,对人物处境、抉择之冲突稍显不足;晚年王安石恬淡江湖,一方面醉心佛教、也有知交渐复,另一方面依然逃不开政局翻覆,书中刻画心境转变、思绪冲突还可更身临其境。当然前述问题囿于史料之限纯属吹毛求疵,也不可能掩盖本书之好,作为古人传记已可见作者的极大苦工,急盼此类佳作更多!
-
Mercury02-18上本论诗文,下本论变法,胜在资料详实,但内容仍显浅薄。对变法所论泛泛,失之太简;对诗文逐句解释,又过于繁琐,体例上的详略失当是本书很突出的缺陷。说回荆公其人,在位时力推变法、一往无前,很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莽劲;卸任后又能远离尘俗、亲近田园、雅谈文艺,与诸政敌"相逢一笑泯恩仇"。王安石性格中的巨大张力是非常迷人的,真真当得起李敖那句"金刚怒目、菩萨低眉"。
-
风入松02-15看的关于Jeff的第一本书,七百来页,内容还是比较翔实的,对其思想发展的脉络进行了介绍,政治观点和文学风格都在书中有所体现。对于我这个对宋朝一无所知的小白来说,虽然作者对很多宋朝的制度之类的都进行了介绍,但有的地方还是有点晕,打算后续认真补补课,了解了解宋朝相关。介甫,人称“拗相公”,喜欢他的人说他执着不畏人言,不喜欢他的人说他刚愎自用,但无论谁都认同这是他本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这个特点也成就了他在顶着重重压力、在万千反对甚至唾骂中进行变法的悲壮。他承认天命的存在,但却同时依然认为个体的努力是有意义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神宗真的脾气好好2333这样的算是顶级的了吧,神荆也可以说是上下五千年来比较罕有的一对君臣了,“上与王安石如一人,此乃天也”。荆公千古。
-
枫叶无双02-17崔铭教授以理性思辨和详尽考证,描写了王安石伟岸瑰丽又黯然离去的一生。作为一名政治家,王安石在孔孟之典中苦心孤诣研究治国之策;作为一名改革家,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尝试着改变国家日渐倾颓的被动局面;作为一名文学家,他在群山万水中吟诗作词直抒胸臆,袒露时过境迁的心境变幻。但是,文学家的浪漫拯救不了残酷的现实,思想家的清醒抵不过顽固势力的反攻,这位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老人,终究没有实现“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的理想抱负,在司马光拜相、反变法派全面掌权之后于江宁秦淮小宅病逝。
-
长征7号02-09北宋群星璀璨中的孤勇者。
-
爱卢梭02-12感觉评分虚高了,可以对照《王安石年谱长编》。
-
碑林猫(认字中03-20和王水照苏轼传的风格差不多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真的招人讨厌,看书过程中一度觉得低血压被治好了且往高血压发展,真是很独断专行的一个人,满脑子回到尧舜禹回到三代,满脑子理论上出发点,不看实际执行情况。作为政治家我很讨厌他。神宗也是无语,全听王安石的跟不会自己思考一样。君臣真是绝配,就是可怜了那么多百姓。作为文学家写的诗真不错,绝句有唐风,很不错。晚年也挺惨。。白发人送黑发人,司马光上台还推翻了他的政策。盲目党争要不得,可惜两位都不太明白。
-
書小书03-27作者功底深厚,上乘之作
-
张小奇04-03目前只看了第一本,诗词解读太多 不知是否因作者是文学作者而非历史作者,导致第一本中诗词解读太多 且王安石的历程并不连贯。 而且在书中太多的文学性 少了一点历史批判性
-
种瓜得瓜12-01传记前半部,几乎是荆公诗文编年赏析。荆公一生自以变法为首要,如何一以贯之行变法事,当然也要从其青年少年时溯其渊源,诗文也当然是解读荆公最好的入手处,作者的工夫下的不可谓不深,但是不是需要这种一诗一文原文加析读的方式行文?篇幅既扩大,而阅读感受也不是“传”的预期,荆公诗文集坊间已有读本,欲深究者或亦不难得之。后半部则完全围绕变法展开,主要焦点还是在朝堂,两派间的较量。不熟宋代史料,变法期间地方具体的状况是不是可以有更详尽的反映?比较遗憾的是,最想看的荆公晚年与东坡在金陵的交游着墨不多。总体可读。另,神宗某种程度更难得,他已经不是“明君”的概念可以标签的了,他对自我角色的定位太清晰了,如果作者野心更大一点,可以写成荆公与神宗双男主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