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备忘录》与英德对抗

读书评论:
  • 轻舞飞扬
    01-12
    平心而论,备忘录后面的几篇论文可能更有意义些。这是有助于反思当下中美竞争的一本书,对想要了解德国海军战略的朋友也有所助益。一战前德国的对外政策是否可以纠正,众多学者认为克劳的意思是不可能纠正,因而英德对抗不可避免。但其实他自己也提到了国内政治因素,但没有进行详细论述。推荐去看《帝国的迷思》,其中对国内政治推动国家对外扩张有深入分析。
  • Me-262b1
    08-31
    这吧 完全就是一模一样的嘛
  • 啦啦啦
    06-27
    利益契合点,寡不敌众(阻力up up up)
  • 云何不乐
    03-22
    后俾斯麦时代的德国强硬外交,讹诈与恫吓从实现目的之手段变为目的本身,由于德国高层缺乏对国家利益的明确理解,对外关系追求的只是虚幻的民族尊严和德皇荣誉,最终一战爆发,彻底摧毁谈判筑成的脆弱沙堡。
  • R.Peng
    09-22
    20220922,备忘录原文+几篇对克劳个人经历和英德关系的论文编辑而成,选的文章质量都很高,纠正了克劳对英国外交政策影响重大的错误印象(但克劳的判断确实被历史所验证),同时对德国在外交政策上的咄咄逼人(手段取代了目标)和海权/海军战略的错误决策(错误挪用马汉理论)也有批判。核心问题在于“英德对抗究竟是德国能力还是行为造成的”,一个国家不能同时成为陆上强国和海上强国,国家缺乏目标-寻求军事扩张-与英国优势无法兼容-挑战欧洲均势挑起世界大战;今日的中美对抗也有类似问题与思考
  • 骇客辉
    12-12
    从英德对抗看今日的中美关系。
  • 一卷残书惹夜归
    06-09
    面对中美关系从合作为主到竞争为主的转换,《克劳备忘录》关于20世纪初英德对抗的预言对于认识当前中美关系所面临的挑战极具参考价值。其中核心问题转换为当下背景尤其如此:中美对抗是由中国崛起造成的(因而也就是不可避免的),还是由某些具体的中国政策造成的(因而是可以避免的)?
  • 伊西力安
    03-16
    把几篇相关论文凑一起就是一本书,这样出书也忒容易了吧。好在选择的文章质量不错,很有代表性,对于一战前国关史的新手们来说,资料是足够了。另,看了该书之后,如果得出了德国的“任性”霸权扩张就是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这样看似“合理”而简单的结论的话,那就太可惜了。一句话,《备忘录》只是一个窗口,而不是风景的全部。
  • 云裳
    05-07
    超级耐读的一本。即便作为闲书翻翻也很好。马上读完。
  • 社会正义武士
    01-13
    愣是在过道里看完的。不过只看了备忘录本体和后面感兴趣的一篇论文,其他没兴趣。两点体会,一是教科书宣传国际关系只有利益,而德国是这种宣传的结果;二是迈内克对于国家理性的分析可能很大程度是对德国“政治中没有好坏”的观念进行纠正的尝试。主要还是增加了一点感性认识,比较有趣。
  • I******l
    05-09
    《克劳备忘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外交部高级职员艾尔•克劳向国会提供的一份战略报告,该报告极具说服力地分析了德国的崛起与野心勃勃的战略目标,英德冲突必不可免以及英国的应对策略。
  • 战斗时代
    04-15
    原来英国人对俾斯麦式的德国外交早就不满了。另附的几篇文章也不错。
  • 密涅瓦的猫头鹰
    04-02
    克劳真是苦命人,战前因为鼓吹对德强硬被上司非议,战中和战后又因为德裔身份被“爱国媒体”轮番轰炸、质疑其忠诚度,搞得他差点没法在外交部升迁。
  • 牛霸田
    08-25
    战争的输赢不是靠新武器、新技术或新装置,而是靠掌权人的素质。
  • Biomass
    07-24
    2014/7/23 地命海心。
  • 艾弗砷
    10-16
    克劳满纸写的都是 “德意志你这小毛孩我就是看你哪都不顺眼怎么了”
  • 伊卡洛斯
    03-13
    力量集中在一个国家手中,会迫使全世界联合起来反对它。对英国来说,欧洲均势本身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英国在海洋中绝对优势(军事、自贸)与海洋外世界利益(金融、商业)的前提。
  • Praetoria
    07-25
    II.3文里的中层官僚升迁问题,实际上点出了克劳作为英德蓝图勾辑者的关键形象。《备忘录》是克劳在哈丁及其公学圈的打压下、利用养病时光写成的。这份汇总了无数公文批注的文件在常务次长眼里,或许仍不过是专家的刀笔文书,虽可供饭后谈资,却终究上不了台面,结果当然是所有人各自悄悄咀嚼文件的结论,然后照旧什么都不做。不过,和“对抗”的另一方德国相比,在意识到事情即将到来的时刻“什么都不做”,可能恰恰是一种文书政治聪明自治的征兆。它省去了无谓行动带来的麻烦,又不至于让向来素餐的头脑日日高枕无忧。是中层官僚克劳,而不是大战略家克劳,成功在生死议题处提供了这样的沉默。罔顾姿态、关系,仅就战略言之,《备忘录》相较凯南,不过二流。这一点,大概也是英德对抗和美中关系在无数可比性中的不可比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