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如何思考的
读书评论:
-
彼岸常清12-031.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作者说话习惯如此,有些句子像废话,节奏感打乱了....2.文章里一些观点值得放上一个问号,作者描述而不论证,不知道佐证是从哪儿来的,结论就这样得出来了,如果没看过相关书籍容易云里雾里的。
-
贡丸10-23读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让我想到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一样是通过比较轻松的故事去引入一个深刻的主题,不过这本书相对更深奥一点。我喜欢作者用比较哲学的方式来去描绘各个文明的哲学思想之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同时也结合了当下的社会情境,能让我清晰地通过不同主题去体会这些哲学是如何反映在各个国家的文化中的。最后的总结我也很喜欢,“不注意哲学本身和其他地方哲学的特殊性,就会混淆对更大客观性的令人钦佩的追求和一种盲目的普遍性的错误理想。思想既不拘泥于特定的文化,也不自由漂浮,既不具有普遍性,也并非没有场所性。”重新定义客观性和普遍性,这在全球化背景下却走向两极分化的现在,特别值得我们思考。
-
伊卡洛斯10-15“思想并不拘泥于特定的文化,也不自由漂浮,既不具有普遍性,也并非没有场所性。像人一样,他们是由一种文化形成的,但可以四处旅行。”
-
Missionary11-06果然稍微专业点的哲学的语言就开始晦涩了,即使还是科普级别的。不过把这种古老的思想放在一起比较,真能感觉到所谓的文化的不同
-
青山见我应如是10-27语言本身是一种经验的框架,就像感官一样,他把经验包装成我们可以掌握的单位,但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语言改变和扭曲了它。
-
薛定谔的鸽04-30“哲学记者”写作的好范本。如何流畅地串联起采访和材料来讲一个哲学的道理。
-
鹅笼先生09-28世界不是平的,这个世界的哲学应当是,也必然是一副多元化、立体的图景;尤其是哲学传统视角注重普遍、超越与永恒的情势下,有必要将时间与地域观念与哲学融汇,重新审视。很显然,作者对印度哲学很熟稔,也花了些篇幅涉及中国哲学——“和谐”(若偏重人际关系的思想,也能够算哲学的话)——从中国人看来,作者在此领域的阐述似乎流于表面,不如他对日本哲学(审美体验)或伊斯兰哲学(充满解释空间的神哲学)的认识深入。当然,尽管作者主张哲学是多元、立体,这本书设定的目标读者仍然是受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传统影响的西方人,而世界其他部分、即非西方思想与哲学的主要价值,仍然是终极真理与自主理性的借鉴。此书行文轻快流畅,但是鉴于内容的复杂性与抽象性,更适合对哲学多多少少有一点点认识的读者。
-
JingJaneJ11-18全是材料,看不到梳理和总结,我去看综述文献都不至于此吧,确定这么多好评不是买的(≖_≖ )
-
叫我妖而不孽11-08说是世界史如何思考的,其实还是向西方人介绍印度、中国、日本、伊斯兰世界认知宇宙、世界、人生的方式——严格按照哲学的定义的话,这些都不算哲学,但是是与之同等重要的思想。书很浅,涉猎较广,但即使我学生里有专攻古印度逻辑学的牛津博士,是在这本书里才得以见识五元三段论。本书涉及中国思想的部分,似乎硬伤不多,但究竟是作者真的了解还是通过那些中国朋友(对,许知远在本书中被提到无数次)还算靠谱的介绍就不得而知了。其实这书蛮好的,只可惜欧美有识之士不需要,而民众又挟近代三百年傲慢不愿接触。在破除西方中心论——人类各民族的经验智慧理应成为这个物种面对未来探索的共有思想资源——这一点上,本书做得不错,可也仅仅如此了。最需要读本书,恐怕不是我们,而是西方人。但他们会吗?会,前提是经历未来的大本钟坠落之战。
-
לאה06-02“哲学记者”很精当,但是依然有一些盲区(从个人想看到的内容而言)
-
陆钓雪de飘飘05-17东亚、印度和伊斯兰国家的人口比欧洲和北美多得多。然而,几个世纪以来,我们所称的西方世界,出于高尚或卑劣的原因,一直是全球的主导力量。许多人认为这个时代即将结束。西欧和北美的人口加起来不到世界人口的12%。就算加上欧洲裔移民主导文化的中美洲和南美洲,这一比例也只有不到20%。西方已经习惯于将其文化作为默认的全球文化,它不仅需要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其他地区,还需认识到是什么使它如此独特且不同寻常。西方哲学本质上是求真的和宇宙论的。与所有传统一样,西方哲学也有其内在的变体。其中最不被称道的是美国哲学的独特性。它远非西方哲学的主要典范,如果有的话,它也只是一个外围存在。美国实用主义者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的任何一位权威哲学家都更不操心对真理的建构。俄罗斯哲学自觉地扮演欧亚之间的桥梁角色,却不属任何一方
-
#暗蓝#05-23优秀的导览性作品。它的目标显然是西方读者,但对于我们,尤其是我们的“哲学读者”,这本书对于所谓东方哲学、思维方式的普及性介绍同样受用。一些颇具启发性的观点,比如线性时间观对我们思维方式的局限、真理/道路探索者的区别、普世主义导致的巨大参差,不仅是“西方”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现代”世界需要考虑的。长期被忽视的“东方”也许是解药——从斯宾格勒的时代开始人们就把它当作新的希望,但一个面目不清的、仅仅是“被需要”才浮出水面的他者显然解决不了问题。从根本上讲我们需要杜绝本质主义,创造一个“混音空间”,但不认识到差异的深刻性又是不行的——深刻的认识需要追本溯源,这本书是个不错的开始。最后对俄罗斯哲学的寥寥数语可谓点睛——双头鹰是中立的象征,又总在酝酿意义不明的开端。
-
鱼的九思05-23读不下去,还是太枯燥了
-
鴉片馬克思05-19作者最后提及俄罗斯哲学是一个真空地带,结合当今时事,或许更能了解熊的一些自相矛盾的做法。
-
建设路三段零#05-19摆脱本质主义的思考方式。需要寻找的不是定义性的本质特征,而是倾向、趋势和重点。然后,走向对话。
-
Adastra05-18作者对哲学作出的分类很有意思,一本哲学概念的汇总。美国的实用主义可以追溯到英国的经验论。
-
恶鸟05-10考察了多地域和文化的思考世界的模式
-
懋05-113.5 一些观点有新意。世俗理性并不是科学,侧重西方哲学与非西方哲学的比较。非西方传统对西方哲学的开放程度高于西方哲学对非西方传统的开放程度,这跟西方中心主义的扩张和在经济发展上的认可密不可分。非西方哲学里谈了关于印度、日本、中国和穆斯林世界,对俄罗斯没有多谈和展开,毕竟非西方主义内容很多。结尾聊了一些东西方共性,打破狭隘主义对每个地方来讲都是难的一步。现代性、全球化以及新出现的封闭都加剧了这一点,互相了解是困难但又是必须的。
-
把噗05-14广博的学识,精到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