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
读书评论:
-
whitney04-05书整体还是逻辑性很强的,唯一不足的就是书里的统计数据截止1995年,出版年限是2014年,现在是2022年,对于当下问题的解释力是否适用?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的阅读
-
建国后成精08-05总结起来,国有企业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处理了前两个问题,最后一个就是留下来的硬骨头。这个“责任”有时候不是国家压给国企的,反而是国企为了“自保”紧抓不放手(资源枯竭的地区,和老工业区),这种情况下,新的“抓大放小”就又在招手了,可悲又可怕。
-
鹅鹅鹅04-26还有20%没看完,其实是写得很好的,但是理解起来以及总结起来不容易
-
真的是你么?12-28企业经营绩效的信息。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国有企业的历史背景,发展优势,弊端。层层推进,条分缕析,逻辑严谨。同时佐以大量详实数据,使作者观点更加令人信服。国企改革的背景过程和效果作出评价,也分析得出矛盾所在。
-
壹颗槐C12-23大佬出手仿佛我都能感觉到知识输入大脑的顺滑。 信息不对称困境与政策性负担确实是国有企业存在的困境,但问题是,解决方案是减轻政策性负担吗?国有企业在市场失灵下的社会责任不是其本身的初衷之一吗?
-
Swallow09-18全书厉害之处在于论据和论证完全围绕“信息充分的公平市场反映真实的利润率,是不改变国企所有制和最大保护既得利益前提下,降低国企的财政依赖,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必须”这个论点展开,并由此建立了一个完美的理论框架(不足在于缺乏实证)。林指出国企改革与市场自由化互为充要。但纯粹的经济学理论并不能说服当轴实施这样的改革:对于现政权,任何改革及其效果都将和政权合法性、正当性挂钩,长期利好的改革往往会被短期动荡所抵消。更何况在政商合一的现状下实现“政企分开”并“最小地损害既得利益”的改革也是不被容忍的。故当轴的现实解决方案除了用行政命令限制部分亏损行业的生产和市场消费外(电力企业),更多的还是依靠一支相对耗费较小的御史队伍,以运动式反腐的形式来打击各级政府和经营者通过实际信息优势来骗取财政的行为。
-
青铜时代11-07林毅夫教授对科尔奈短缺经济学的回应,逻辑之谨严可以用黄宝书来形容,比那一系列改制论不晓得高到哪里去了。和萧冬连教授的《筚路维艰》合看可以迅速抓住共和国史的关键,两书都既短且精,互相补足,留下行业级的长板。本书的缺点是成书太早1996,自身能力和央企问题等等都没有写进去,还要参考林教授其他著作。
-
Justin08-13公司治理的国企问题。当初论文咋就没有往这方面呢。
-
浩然之气02-182月开工后读毕。逻辑比较严密,委托代理关系,事前的内部治理结构,公平市场中事后反映经营者绩效的利润率。推导出国企改革单从产权改革出发在理论上不成立,同时引用国内外例证。
-
Sylvieww10-20还是受益匪浅的,就是不知道论述的背景是否假设了完全竞争市场,还很疑惑微观上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经营方向改变到底有没有实现的可操作性,ま,反正国企改革在理论层面上就是在各方不断的讨论中发展行进着,继续学习...
-
祯11-07与非国有经济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政策性不对等竞争条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资金过度密集;(2)部分经营领域仍然存在价格扭曲;(3)背负着沉重的职工福利负担;(4)严重的政策性冗员。由于国有企业处于各种由政策造成的不公平竞争的状态,利润率仍然无法作为监督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充分信息指标。而且,目前国有企业具有的这一系列非国有经济所不具有的不对等竞争条件,成为其预算约束软化的原因。
-
@05-26作者延续了前作的观点,强调国企改革不能局限于内部交易的效率提升。因为在宏观环境之下,无论是技术提升,还是产权改革,亦或股份转让,都只是在企业内生部分做文章。此外,应该构建一个自由流动的市场,同时产生的平均利润率便可以作为参考指标,借此来判断企业绩效。但是,作者虽基本能够自圆其说,但仍有不能解释的漏洞。其一,国企作为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在许多技术难度大,利润效益低,投资周期长的项目要主动。若是完全流动的市场,不会有人选择啃硬骨头;其二,利润率仅能作为一种鉴别经营较差的警示指标,而对于经营出色的企业,在其或严重或不严重的预算软预算中,所造成的损失。如果从高收益掉到较高收益,却无法判断到底是经营策略的问题,还是内部寻租的问题。因而仍然会使国有资产流失,此现象集中在绩效较好的国企,绝对损失很大。
-
乌咪酱02-20醍醐灌顶,获得了论文新视角。虽然成书于很早之前,之后国企又经历了几轮改革,但这个视角依旧能够解释改革的思路,大佬不愧是大佬
-
Solomon07-01创造有效率的企业制度的前提条件不在于选择哪种具体的所有制形式,也没有一种唯一的公司治理模式,而最重要的是要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而言,传统体制下由于没有市场和竞争,国家作为所有者不能获得企业经营的充分信息。为了防止经营者利用信息不对称而侵权,相应的治理结构就是剥夺企业一切经营自主权,由国家直接掌握企业经营的全部过程。而在改革使国有企业有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和独立的利益以后,由于国有企业仍然承担着许多社会性职能或承受着改革不配套的结果,利润率还不能成为国家考核和监督企业的充分信息指标。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的问题就无法克服,国家利益不断受到侵蚀的情形也就不能避免了。(第112页)把创造公平的竞争条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第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