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女

读书评论:
  • 小喵丽莎
    07-08
    这本书和另外一本书对着看,就会发现一个矛盾的英国,一边是高等学府,彬彬有礼;一边是市井泥泞,生存困难。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评论这五个受害者,就像打了莫须有的罪名,为凶手减轻惩罚一样。西方自诩的文明,就在第一位受害者的经历中土崩瓦解,何为文明,不过如此。过度生育之于女性,真是很严重的迫害。连日常都困难的男性依旧觉得皇位在那,需要男孩继承。古今中外,在这点出奇的一致。他们默认自己的愚蠢但怡然自得。资本家的本质还是一样,累死累活不足温饱,生而为人,何苦走一遭。
  • 沃特
    07-04
    “在她们被抹除的过程中,我们都充当了共犯。”
  • #ArtfulDodger#
    05-27
    回家路上把中文版又看了一遍,Rubenhold的功力从来不在第一手的研究而是在于材料的组织,在于讲述的方法。惯常的开膛手书都热衷一遍遍讲述五具尸体遭受的暴力细节,把媒体虚构出来的怪物放在一切的焦点。这本书完全拒绝延续这个神话,让叙述止步于5位女性人生的终点。大可以把它当作了解19世纪底层女性生活的群体传记来读。
  • 法妹儿
    04-17
    叙事平静如流水,就如作者笔下主人公们的人生。她们家庭破碎、情感不幸、贫病交加、生活贫寒、酗酒无度……特定时代对女性的看法更加重了她们的不幸,尽管有时她们的不幸其实源自与之相关的男性的不幸。幸福的确只有一种方式,不幸则是千变万化的。
  • 德鲁伊猫姆
    04-16
    明明是百年前的事情,读来却如此熟悉。这段时间里蜡烛变成了煤油灯又变成了电灯,但有些东西却一直没变。对于家暴,对于妻职和母职,对于就业和媒体,对于熟悉的抹黑和套路…看到自己生活的社会在某些方面与百余年前别无二致,不由得背后发凉。阅读过程不算特别顺畅,因为有太多的人名和地名。作者在查资料上下的功夫十分令人佩服,结语很不错。
  • 往来山人
    04-16
    面对这样一个主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搜集资料上的困难。历史是history,只有少数突破重重阻力享有权力的女性才能获得记录。这些本就普通的受害女性更加大了寻找史料的难度。对于作者挑战这一史诗般写作任务的努力,我充满敬佩。我们时代的厌女可以随着对每一个社会事件的了解而不断推前。受害者被忽略,加害者扬名万里。现在不也是这样吗,那些卑劣的枪杀女性的懦夫,把主持正义作为粉饰借口。揭示真相,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展现女性生活,是发掘人类历史另一半的价值。低分短评让人作呕:“此书是完全学术走捷径的作品”。特别像普信男喋喋不休,无知愚蠢且傲慢:没有任何考据能力,只会寻章摘句;拿着随便找来的资料,便自诩掌握了真理;没有任何对女性处境的理解,只因自己永远不会陷于这种危险境地;这种人在生活中一定享尽特权而洋洋得意
  • JUNWK1334
    04-19
    作者认为长久以来公众对开膛手杰克系列谋杀案的关注是遭到了歪曲的,目前公认的五位受害者也不全都是妓女,而是些落入了悲惨境地的女性(但就算是妓女也不该被杀吧),世人对开膛手的关注远超过这些受害者,本身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所以要给她们著书立传。怎么说,这个思路挺正确的,在个人传记的字里行间也呈现出了一些十九世纪的伦敦社会史,但整体结构只是单纯地分五大章列出每个人的生平经历,最后给一小章来升华一下主题的结构,让我读到后几个人时不免有重复感,有些厌倦。而且怎么说,这种微观史的写作常常让我不由质疑,那些看起来很本世纪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到底是怎么来的,真的合理吗?还有为啥这书的CIP分类是纪实文学……不是很理解。
  • 乔峰
    07-02
    无论是开膛手杰克,还是其他臭名昭著的针对女性的连环谋害案,在媒体与文艺作品中,在场的几乎都是男性。那些女性尽管失去生命,但在讲述中,只能成为他们的背景。其实读的时候一度想起《绝叫》。阳子小时候养过的那条金鱼,成为她一生的隐喻。那被杀害的五位女性,是否在有生的某一刻,曾预见自己的命运?
  • 小波福娃
    06-26
    视角一换重心一移,本格推理突然变成社会推理!一句话替你们概括了吧:史上最著名的incel罪犯,和他的厌女狂欢。
  • 布卤
    06-21
    这本书仅仅停留在受害者并不完整的并且有可能是并不真实的人生故事里。不知道为啥评分那么高,读完后只能感慨,哦,不是卖淫,是酗酒。但是,这样做就能抵御对妇女的污名化了?并且作者几乎在每个受害者人生出现重大转折时只能用也许,我觉得这种揣测,意义何在呢?
  • 粟冰箱
    07-16
    “只有让这些女性重新变得有血有肉,我们才能让开膛手和他所代表的东西闭嘴。通过允许她们说话,通过试图理解她们的经历,并看到她们作为人的一面,我们可以把她们应得的尊重和同情交还给她们。被开膛手杰克杀害的人绝非‘不过是妓女’;她们是女儿、妻子、母亲、姐妹和爱人。她们是女人。她们是人,而无疑,单单这点就已足够。”
  • 扭腰客
    04-12
    将研究对象从“开膛手杰克”,转移到被开膛的女性受害者,是这本书最大的贡献。
  • 仙境兔子不忘记
    04-12
    感谢历史学家。这样的故事永远值得讲出来。
  • 亲爱的桂花树
    04-07
    之前关于jtr的受害人作为妓女的身份认定,是看过一些反对意见的,看过也没觉得怎么滴。但这本书展开了社会背景描述人物的生存轨迹,取材扎实,文末中有二十多页的文献罗列,是真的努力还原了一个受害人的一生。读以前我在想,她想为受害人证明什么?读完第一章我明白答案就在封面写着。她想证明她们是人,苦难的挣扎的人,她们被杀害的原因,不是因为她们的职业,而是很单纯的,像这本书的名字一样。
  • 时间之葬
    05-15
    有点像“19世纪的《伦敦人》”,只不过描写的是那些工人阶级和混迹街头的底层人。五位被害女性的人生只是其中作为代表的一部分,大时代背景下的观念和境况才是真正的重心。五位被害人大多都曾有过十分正常甚至很不错的生活,但却总是从那种境况里迅速滑落,而造成这种滑落的主要原因何其相似,一个是过多的孩子,一个是酗酒,后者的影响甚至还要大过于前者。在任何时代,酒精大概是所有穷苦人民最理所当然也最致命的毒药。
  • 绿豆
    04-07
    (加了一星,因为有些资料也有可取之处,前提是希望这些资料可靠): 这本书嘛,不幸我去年正好看过,更不幸我喜欢true crime,所以对开膛手的案子做过一番研究。我不喜欢这个书,因为充斥大量PC语言,跟某个时代有得一比,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那时几乎每部书的每个段落都要加一两句定性的话,比如“xx代表了地主阶级的世界观”,或“xx反应了农民起义的革命性”,想不到能在国外看到同样时代的到来,真是恍然如梦。其实这个书就是炒冷饭,过去的研究对这五个女性的介绍篇幅并不短,谈不上被忽略,这本书只不过以PC语言把它们改写了一遍。这五人的资料不足以撑起一部书籍,但如果藉这个契机对当时底层人的状况做一番客观梳理,也可以写成一部好书,可惜作者太woke,一切皆向PC看齐,丧失了历史著作应有的客观性。
  • malingcat
    04-06
    “开膛手杰克”不仅促成了世纪性的媒体狂欢,而且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当大电影美化罪犯杰克的时候,那些被加了“妓女”标签的受害者却一直默默无闻。本书通过大量警察局档案,辅以19世纪伦敦和英国的社会生活史材料,逐一讲述了这五名被害女性的悲惨故事。她们是女儿、妻子、母亲、姐妹和爱人,有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社会阶层下行的焦虑。她们酗酒、疾病、流浪、精神不稳、穷愁潦倒,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在底层的女性。她们的被害并非因为行为不检、道德有污,只是因为露宿街头而已。以本书为蓝本,有改编影片。除了终结“厌女症”,本书最大功绩可能是将19世纪下半叶英国贫民生活的细节揭示出来,也就是“最坏的时代”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