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的忧郁

读书评论:
  • Fleurs.哼哼
    08-13
    诳语:这是比肩甚至超越《鼠疫》《失明症漫记》乃至《古拉格群岛》的存在。序毕,“过去,但并未消逝”七个字就振聋发聩地让我自缚手脚,等身为柏拉图洞穴中寻找太阳的囚犯。三幕剧,为此,断断续续重温了三遍《鲸鱼马戏团》,恨不得在39个镜头中从每一帧中找出原文来建构文学与电影的异体同源。短评这里就一句话:如果贝拉塔尔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电影大师,那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毫无疑问是文学殿堂在世作家中的无冕之王。剩下的慢慢品味,长评待续
  • R.
    07-25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是书写政治性抑郁的大师。他滞重的长句模仿了人对政治生活的绝望,每一句都设置了抵达意义的重重障碍,每一种思考都导向无未来的不安,每一次反抗都被消解为个体的疯狂。而人类纯真的心灵和杰出的头脑,注定毁于往复循环的历史闹剧。
  • 寶寶批判
    07-30
    全都完蛋了你知不知道!全完蛋啦!全完啦!!
  • 你好阿唐
    01-27
    着迷,巨细无遗描绘了暴力之下的毁灭过程,从暗流涌动到歇息底里,从暴乱反抗到重归平静,一切都被撞击得粉碎,甚至粉碎到了化学成分的程度。很多时候我都会在一晃神间脱线,全然忘了作者在讲什么,忘了哪个人物视角讲述的。但作者营造的神秘氛围,那种每个人都仿佛神经官能症似的强迫、焦虑、恐惧、躁郁、虚弱的精神状态,配上作者火山爆发一样的长句子,都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让人不忍放手。
  • sailingday
    02-05
    早两年可能会喜欢的类型,现在既不喜欢这本也不喜欢《鲸鱼马戏团》。中东欧的时日苦长在影像和文学经常迷人,论理拉斯洛的行文也充满引力(比起塔尔贝拉平缓均质的影像),但好像差了口气(可能是我自己气短),不是热带长句那种树木组织分裂增殖的力量,或者塞巴尔德式一刀纵穿时间的锐利。和这本缘分未到或者已经过了
  • 阿布
    12-31
    图书馆借阅,明天买一本。绝大部分不分段让人差不多喘不过气来,第288页之后形势急转直下。虽然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匈牙利,但作者其实是献给出版那年的中国人的。
  • 昵称
    01-25
    看完后找电影来巩固一下,中尉一夜八次郎
  • vice_muse
    01-15
    情节四星,叙述扣星,厌女程度中上,感觉电影在叙事处理上要胜于原著
  • 于热
    03-24
    不太确定读懂了没,后半段有点硬着头皮坚持看,可能需要放一段时间重读
  • 北邙大鱼
    03-15
    拉斯洛的《反抗的忧郁》是一部深刻揭示人性和社会矛盾的作品。小说以一座匈牙利小镇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看似杂乱无章的事件和人物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混乱和不确定性的世界。故事围绕几位主要人物展开,包括隐退的音乐家艾斯泰尔、他的妻子艾斯泰尔夫人,以及年轻的送报员瓦卢什卡。这些角色在面对一头被马戏团带到镇上的巨型鲸鱼时,各自展现出不同的动机和反应。拉斯洛的写作风格独特,他运用了复杂的长句和后现代的结构形式,使得阅读体验充满挑战。尽管小说的情节看似荒诞不经,但背后却蕴含着对权力、欲望和人类存在状态的深刻反思。《反抗的忧郁》不仅是对匈牙利内部革命的讽刺,也是对人类在历史洪流中挣扎求存的真实写照。这部作品虽然阅读门槛较高,但其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和哲学深度,使其成为了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学作品。
  • 云在青天
    03-12
    醒目的拉斯洛风格——与《撒旦探戈》一样黏稠缠绕的长句,一样的简单到让人惶恐的情节,一样的哲学寓言的隐喻形式,一样的貌似杂乱跳跃实则极其精准的叙事。还有,一样的宏大,一样的悲观,一样的用荒诞去映射现实之虚妄。阅读体验在一种“很不舒服”和“叹为观止”之间旋走切换。我看到末日的启示,听到理想主义幻灭的挽歌,也感受到羸弱却不懈的抗争。苏珊·桑塔格称他是“当代最富哲学性的小说家”,“撰写匈牙利启示录的大师”。“坚实的叙事让我们感到,这并非虚构,而是命运”;“表现人类困境的文学变奏”;“面对毁灭,我们要在无意义的反抗背后找到活下去的意义”。
  • 冷烟。
    03-05
    太对我的味口了。绝好。天赋之作!
  • 退相干
    03-25
    如果说《撒旦探戈》里黏稠繁复的词句是冷雨污泥让人深陷其中爬不起来,那么《反抗的忧郁》里的语言则更加密不透风,如狂风巨浪訇然卷腾,让人喘不上气;如果说《撒》是一则政治寓言,那么《反》就是一次直接明确的政治书写,直指东欧剧变后如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匈牙利,这里的伪先知不需要华丽动人的演讲就能煽动无数群众,末日启示录的氛围更加浓厚。艾斯泰尔创立一套“音乐抵抗”理论,认为十二平均律使音乐偏离纯净,对于音乐和未来的信念坍塌;瓦卢什卡“怀着他个人宇宙无可救药的美丽”被抛回人间地狱,永远关进了疯人院;弗洛姆夫人死得毫无价值,艾斯泰尔夫人的登台像一出闹剧,隐喻着《旧约》和霍布斯“利维坦”的巨鲸在城中悄然行进。无论《撒》还是《反》,结构都呈现环形闭合,最终指向人类历史自身——周而复始中永难逃脱的魔鬼的怪圈。
  • Foucault
    03-30
    毁灭是一种必然,而生活只是一种无可避免的忧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