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还有未来吗?
读书评论:
-
春秋10-19比起国内匠气十足的书评,老太太这三十来封书评更像是一篇篇导读,述论结合,先带着读者进入具体的历史语境,时而以评论对象的观点为佐证or讨论对象,如此书评基于图书,又不止讨论图书。同时不止关心希腊罗马,也关心当下对古典文明的现实利用,从而传达一些关怀和思考。当真享受。
-
桑德韦格10-15很有趣的书评集,能把书评写的和随笔一样也是比尔德的厉害之处。比尔德对我而言就像她在文中提到过的一位我很喜欢的学者莫米利亚诺一样,兼具有一种博雅带来的文字和现代学术体系中写作的严谨。脱离了学术体系的这些书评就很自由的在这两者之间穿行,也带有别尔德“Monty Python”风格的幽默。
-
湖绿玻璃球11-14不太熟悉罗马史导致我看不太懂,但是亚历山大可能是罗马人的文学创作这个观点对我来说很新奇
-
Penthesileia06-03中肯、一针见血、搞笑、毒舌。这是纪录片里的那位比尔德。每一篇书评都会先概括事件,然后点出原书作者观点,最后是比尔德教授本人针对该观点的赞同与否定。所以的确是无需地图册、无需年表、无需原书就能畅快阅读的好书评!古希罗、后世研究、文学创作、近当代新闻事件、电影、漫画穿插整本书——再次感叹,多想活成比尔德这样!译文用词精准,看得出背后用了很多心思去了解、去寻找文字背后的真正含义。
-
仰望与思考07-05严格意义上来讲,本书是一本书评和历史随笔的合辑,并不是一本关于探究古典学的大型论文集。但正如编者在序言所说“书评长久以来就是古典学辩论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我也确实跟随这每一篇书评的作者,进行了一次在古典世界中的旅行。就我自己来说,我很震惊于原来书评可以这样写,震惊于原来还可以在书评里学到新知识,本书的很多的书评让我读完之后收货颇丰,这本书评集是非常值得反复阅读的,相信在每次阅读时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
克林贡猴子07-06我爱比尔德的每本书,入坑古罗马就是她的元老院与人民。这本横跨30年的书评集依旧精彩,广泛的议题,从严肃的古典学专著到戏剧旅行漫画,古典学的影响无处不在。很多观点会让你产生思考,对于已经了解的史料知识是一次“巩固”和反思,对尚未了解的激发了兴趣。更为精彩的是:她总是能传达给人古典学的迷人之处,让你想去知道更多。
-
璩白秋弋瞳06-28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在让书籍值得写作和出版的持续进行的辩论中,书评是关键的一部分,也是让它所激发的对话向更广大受众开放的方式。”面对古典学似将步入“死学科”的论断——尽管这一论断近两百年来绵延不绝——作者回应以这本书评集:当今的古典学,与其说局限于象牙塔式的“探寻古代世界的真实”,毋宁说是一场与古代世界展开的对话。“探寻古代世界的真实”当然是古典学的历史职责,但古典学超越于历史学之上的,乃是迈过拉丁语这道高高的门槛后,开启的那片自由而宽容的原野:从克里特岛遗迹的“重建”到阿斯特里克斯的历险,真正让古典学焕发活力的,不仅是古代世界是什么样,更有一代代人如何参与到古代世界中。只要这个时代的人依然能从古典学中汲取养分(无论结出的果实是甘是苦),古典学便不会消亡。8.2。
-
通灵顽石07-08倒数第二篇写曾有X骚扰案底的古典学教授“热烈地、极为得体地欣赏女性美”,真是嘲讽拉满…古罗马笑话的的确确都好好笑,其中一个竟然和德云社的包袱重叠了,看来幽默真的有渗透东西古今的力量…
-
絕對自由少女12-18庆幸的是,本书并不是完全关于「古典学还有未来吗?」,而是作者诸多书评的合集。对于古代历史的现代阐释永远是有意思的,尤其是几乎每篇文章都涉及的“古代”文献/文物的现代再生产,碍于篇幅和文体,读完觉得有太多意犹未尽了,譬如从柯林武德讲到哲学和古典学的相遇,阅读《金枝》背后的“奥德赛”体验,都非常精彩。当然本书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罗列了许多经典的古典学研究书单,再次感悟想浅浅入门古典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树01-23因为一直对历史和古典学没什么兴趣,所以也没什么机会审视自己观看历史的方式和态度,这本书补足了我的漏洞。比尔德偶尔强烈的女权视角也好惊艳,印象最深的是用强奸案里的模糊性去类比文化掠夺。
-
hart zheng12-23絮絮叨叨的,罗马部分很多都在别的地方讲过了
-
Lucy01-18精致辨析,古典学专家写的书评,对照一下杂志上的书评,不能比
-
bookbug07-24最高级的书评或书话大概就是玛丽·比尔德这样,读时你根本不会觉得是书评,而是讲史讲人物讲传承讲文献,你甚至都感觉不到通篇在谈论某一本书,直到读完一篇看到文末所列评论书名,你都会认为只是个参考书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