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单

读书评论:
  • 小爰子
    03-03
    大为震撼…科技与资本主义结合带来的副作用,值得深思
  • vandu
    03-04
    可供写的topic 很多,作者写了很多方向,从更长时间维度上来看
  • houshui
    03-10
    线上零售这个系统有马赛效应。地方经济系统面对亚马逊的冲击,根本没有抵抗力,这本书展现了地方经济付出的代价,和人们的生活际遇。 好奇淘宝和拼多多的影响
  • 陈PS3
    02-19
    看本书的组织结构,感觉作者野心很大,大概想围绕亚马逊写一个自己的the wire 。不过感觉作者笔力hold 不住这么大的主题,大部分内容就是无聊的堆料。推荐看第三章。
  • mhsj
    02-22
    真 高级 AI 写诗画画,中级机器指挥运作,低级工人劳动搬砖。选择的人物,数据和故事,可能只是一个侧面,不够客观地写出了作者想写的。
  • 群青
    03-07
    商业巨兽吞吐后留下的渣滓要如何过活
  • 默认是不加糖
    03-14
    没有想过科技巨头对于现今城市的影响这么大,从政治经济到阶层种族……看国内的这些大厂,虽然不能说种族分化,其他方面多少是类似的吧。
  • 布卤
    07-01
    具有代表性的个体真实经历与亚马逊这个产业巨头的兴起、发展历程穿插,互证,辅以扎实的政策解读和靠谱的数据支持。作者用记者专业功底和记者的良知让我们隐约看到了一条打着马赛克的巨鳄,正在吞噬着我们生存地周遭的一切。这巨大的力量已经扭动了城市根基,我们不得不转而为了喂饱它而奔忙、付出、失去。资本运转到现在,有多少人、多少家庭被扼住了咽喉,而那只手并不是自己的。最可悲的是,当我们谴责、悲愤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继续依赖。我真的,看不到任何希望。有时候看得稍微清楚点,就会痛苦。可是,我仍旧推荐这本书,起码得知道,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 新经典
    06-01
    十余年追踪!「全美最优秀记者」挑战「全球互联网巨头」,一场始于2008经济大衰退、终于2020瘟疫大流行的调查,双线剖析亚马逊崛起和美国分裂,展现科技加速的社会如多米诺骨牌倒下。认识亚马逊,就等于认识美国,认识资本垄断、官商勾结、房价暴涨、城乡差异、就业困境、新闻之死。
  • Ziyang
    07-13
    和宣传中的“互联网巨头”离题万里……绝大部分内容和“互联网巨头如何吸干一个国家的血液”没有半毛钱关系。我理解作者是想要做一些历史背景的铺垫,但是编辑能不能别过度包装……讲美国工业史的内容占50%,科技巨头的部分占10%,另外40%在讲有色人种(在历史上)遭受的歧视。
  • 姜小白
    01-11
    殷实朴素的视角,让人肃然起敬。从种族迁徙改变城市气质的时间维度,到全球化岗位离岸的损失全由工薪阶级承担,70%的议员退休都会被高薪返聘到巨头企业的lobby影响政策方向,即便这一切发生在魔幻的美国,依然让人诧异。这本书站在普通人的位置回答了美国为什么会选出Trump以及未来他还可能再次被选上。民主党最幸运的地方是遇到了同性婚姻赢下科技公司的支持,如今又企图以气候问题力挽狂澜,略显可笑,底层的生活都这样了,让人唏嘘。难怪所有的科技公司包括星巴克都抵制员工建立工会,世界草台班子合集。
  • 扭腰客
    09-08
    作者真应该来中国看看,在网上买买东西,在家里点点外卖,在写字楼里收收闪送,才知道中国的所谓“互联网巨头”,借“履单”之名,行“剥削”之实,是多么的血腥、无情与冷漠
  • Lottie
    07-08
    从亚马逊这个庞大商业帝国的全产业上下游里抽丝剥茧,以微见著,逐渐看见日益扩大的阶层和地域分化。这样看来,在资本阴影下挣扎生活的人们,工蚁相比没有差别。
  • 田子Amon
    08-31
    美国的法律和工会那么健全,剥削还如此严重,那法律和工会失效的地方岂不是,哎!
  • 长安
    07-06
    和《我在北京送快递》放在一起对比观看会很有趣,同样从快递员的故事说起,完全不同的中美叙事。作者的野心很大,通过小人物和大城市交织的发展史,巨细无遗地讲述与”亚马逊”这家巨头整条供应链所牵涉到的人、工种、地域的所有故事。太详细了,把亚马逊折射的美国社会现状的发展剖出毛细血管给我们看。因此不像纪实文学有主角清晰的故事线,很容易迷失在海量的人物、细节、地名之中。如果中国也有人敢这样写淘宝就好了。
  • oneway1621
    03-13
    记得有一本书里面说过这样的观点,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让人更安全更富足了,但不一定更快乐。
  • bookbug
    06-27
    读《履单》的感受很像又重看了三年前的电影《无依之地》,而且每一章都像一次重温和回溯。其实贝佐斯完全没必要担忧或敌视本书大卫挑战歌利亚一般的勇气和力量,因为本质上它不是揭黑或扒粪,不是像前辈作家厄普顿·辛克莱一样用《屠场》改变美国食品安全史,顶多是像后者晚年用《福特美国》揭示流水线的危险、冷酷与无情。而且《履单》的笔调极其隐忍,书中无数个微尘众的小人物背后,折射的恰恰是亚马逊这样的电商巨人二十年来的孤独和“伟大”:横扫宇内,气吞八荒,上绑架政客,中制定规则,下垄断渠道,无所不能的资本洪流过境,留给产业工人和普通民众的是一无所有的无依之地。最让人唏嘘的,还不是仓储中心落户提供上万就业机会所隐藏的地方财政税收的大量流失,而是亚马逊将时薪降至之前一半,回到上世纪的水平,依然有太多产业工人趋之若鹜。
  • mumudancing
    07-09
    把“西雅图”换成“杭州”“深圳”、把“亚马逊”换成“阿里巴巴”“腾讯”,把“优步”换成“滴滴”………配合纪录片《美国工厂》服用,全球同此凉热。富人愈富,穷人愈穷,买不起房子又失业的人们都去开网约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