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
读书评论:
-
25111-2440年代最前卫的小说。译者文笔较差
-
cosmostt01-02成也敘事敗也敘事,太多地下室的影子但是堆砌ego的筆法有些過於明顯…用看似最合乎邏輯的範式剖析譫妄與囈語的源頭以及行動者隨之作出的行動,彷彿看了一篇經過縝密自我分析後撰寫的「檄文」,怪不得是拉美心理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一些片段也把我狠狠罵了一頓(
-
言四十12-27当一个艺术家的注意力(激情)放在一位女性的身上,试图以“爱情”解救自己的孤独
-
昭晰03-07太生硬的翻译,太古老的故事。当年开创性的叙述,现在已经了无生趣。but still, I get it. Love someone enough to kill her.
-
末路处无尽的雨03-05我们都是被包裹在充满丑恶和贫困的残酷世界之中的一个又一个弱小生灵,我们把多年以来畸形的感知和孤独中孕育的渴望都投射到其他同样弱小的灵魂,你感知的渴望不是一朝一夕,他们又怎么有力气接的住呢
-
Mxxu.02-23一个极端偏执,自负的人的复杂想象的交织对抗,一个对自己逻辑分析极端自信的人,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一个绝对孤独的人。
-
路易大叔02-29只因在自己作品前多看了一眼,主人公胡安·巴勃罗就认定自己找到了知音,于是开始幻想、搜寻、跟踪,并得到了这位女士玛利亚的关注。两人经过语言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终于擦出了夹杂着爱情和激情的火花,得到了玛利亚身体的巴勃罗进一步想要在思想上掌控她,然而玛利亚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丝毫不被其所拘束。于是巴勃罗就开始各种的猜忌、幻想、试探和无理取闹,最后偏执狂症状发作,得不到的就要毁掉她,制造了一开始就交代的悲剧。实际上女主角玛利亚的名字具有宗教性,体现的是主人公和作者对于理性和非理性(感性)之间冲突的思考。作者借用胡安·巴勃罗的口说道,“在任何情况下,只有一条隧道,一条阴暗孤独的隧道:我的隧道。在这条隧道中有我的童年、青年和我的一生。”玛利亚不过是这个“隧道”的牺牲品、被献祭者。
-
HELLORANBING02-28七分吧。一個偏執到極點的人,一只孤獨且絕望的替罪羊。書中的聯想和內心自白比電影更多,薩瓦托的心理描寫真令人抓耳撓腮。胡安和瑪麗亞的共同點是都行走在各自的隧道裡,但胡安的Ego猛烈到嚇人,理性和懷疑的交戰過於焦灼,而瑪麗亞仍能保持警惕地搭建兩條隧道的橋樑。但偶爾還是會覺得過分的心理描寫有些浮誇和中二,哈哈哈哈哈。
-
青橙蝶灭02-27变态疯子爱上傻子。38岁的男主干的是18岁的事。女主也是够二的才能接受他。如果不提前告诉读者男主最后会杀女主,那么好像还有点意思。翻译生硬。附录多了。为何不做成平装?下书籍和外封+腰封很脆弱,不贴合。
-
#2112-21畸恋、猜疑、博弈(直至谋杀)这条路线很像阿尔特《魔幻之爱》和《喷火器》的结合,但感觉萨瓦托这本还是稍显简单了点,不太过瘾啊。
-
无聊的咔叽03-05心理描写确实入木三分,可惜主角是个阴暗疯批男,越看越厌恶
-
李光粥02-262.5。都是些老生常谈。
-
莫莉小花脸02-18小说很薄,一开始的确很为那种世上唯一懂我的人心动。虽然后来两人的相恋与相处,让人隐约能猜出玛丽亚不止一两个男人,但最后主人公(一般解读为偏执狂一类的边缘人)决定杀了她,这种逻辑我居然没办法理解。其内心独白、幻想与梦境都可以有共鸣,但杀人动机,我觉得无法接受,为了这样的人放弃自己的未来(自首了)。
-
青猫12-13别瞎想,愿意的话,任何事物都能从逻辑上联系起来
-
Bonbon和猫06-04非常似曾相识的爱情(偷情)与谋杀故事,写作手法很现代。如果现实生活中遇到男主这种人的话,是真的会宁愿房子也不要了,不顾一切赶紧逃命。
-
胡桑06-17萨瓦托善于探寻人的幽暗。每个人都是隐秘而不可定义的隧道,倘若不守护它的幽暗和无限,就会毁灭它。每一个他人更是如此,守护他者,承认他者,尊重他者,才是我们走向他人的通道。
-
♬ CaR07-27刚开始读的时候,我以为是一本侦探小说,或者犯罪小说,但情节很简单,比起凶杀案或者破解谜团,更多是一个自负孤独的人,实际上极度渴望被理解,甚至到了偏执的程度,哪怕暂时获得美好的爱情,也会被内心中翻腾的猜疑嫉妒摧毁,甚至走上绝路。
-
竹光漾月07-10卡斯特尔卑劣的意识像海浪一样,最初是猜疑和混乱的片段,通过知性逻辑连结成内在的心理现实,最终是现实与心理现实之间脆弱的联系——玛利亚,隧道尽头的玻璃墙,变成了黑色的石头墙。玛利亚正是窗口外望向大海的没有孩子的女人,卡斯特尔则是她的并不存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