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妆·张爱玲

读书评论:
  • 依恋
    07-04
    敏感和孤独造就了她,也毁了她。高处不胜寒就是这样子吧
  • 常逗逗
    12-22
    写了张爱玲青涩的少女时代 这段日子里有苦有甜 最幸福的是其母亲回国的那些日子 后来其父母再次分裂后 感觉其生活堕进了深渊 喜欢这本书 写的很到位
  • 青豆
    06-03
    本以为是张爱玲自传,没想到出自他人之手。文法细腻自然,难得的吸引人一直读下去。毕竟传记大都无趣。
  • 想去旅行的猫
    06-10
    了解了她的童年,原来你过得这么不幸福
  • 豆友-JWceRYBN4
    07-04
    这是一本不完整、不完美的主角视角的书,我会推荐不认识张爱玲的人去读,但我又怕读了这本书之后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在,初妆盛妆卸妆,我最喜欢就是初妆,这里写了很多张爱玲身边的人物线,甚至有提过陆小曼。
  • 拾贰
    02-29
    可能经历过那么多跌拓起伏,才会写出那样的小说吧。尤其是《半生缘》,现在看来好多都是张爱玲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从小父母的不和,家庭氛围的破败,也塑造了张爱玲不与人亲近,最爱一个人看书,看电影,画画。从小女孩到少女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贵族小姐生活到后来省吃俭用,只能穿母亲的衣服,甚至辍学自己挣稿费。所谓生活真是出其不意。而且张爱玲是受了母亲很大的影响。对独立对自由都是如此。
  • ⛄️
    04-22
    张爱玲少女时期有一点曲折,但是感觉还挺独立的。由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富家小姐到家道中落品味了生活的苦的独立女孩,挺不容易的。弟弟也是很惨了,让人心疼...
  • 坚强小章鱼
    05-18
    很好看想继续看下面几部总感觉人还是要有点梦想!!
  • Krise
    12-14
    卸妆、盛装、初妆,徇着这样的顺序看了回来。她是成功的,她早早发现了自己的天分所在,并终其一生投身于此,获得不菲回报。但同时她是不成功的,除了文学以外,生活给予她的波折始终不停,早年父母离异、与后母父亲相处不佳、母亲归来后由于财力有限生活拮据,最终与姑姑相依为命。生活给了她优待,同时又让这优待总带点涩味。也许这也是激发她走上创作的铺垫……
  • 希曦
    09-25
    张爱玲童年的少年的时光,一个家庭在社会、战争中的没落。也是张爱玲变的独立的过程。爱玲是韧性的,在学业,艰难的战争生活中张弛有度。是生活教会我们如何生活
  • 王卷卷在成长
    03-15
    这部初妆是我前些天刚看完的,她把张爱玲生平和她的作品用一条线串联起来,让我们读起来也有了点眉目 ,知道她是在哪个年代写下了那部伟大作品,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真的很难得。对于我来说,以前从来没有这么系统的去看过张爱玲的作品,这次疫情期间在家里也算是有了丰富的时间多读书了。这部作品还有两个系列,分别是盛妆,卸妆,是由陶舒天和陶方宣合作完成的,我也很喜欢他们这种能够把一个伟大作家作品解读之后完成的这些美好文字,希望今年能够多多读书,完成目标吧。好想写书评影评啊,但我写着写着就会出神,随性惯了,不知道该怎么写好书评了。有人知道怎么写书评吗。
  • 叉盒子
    03-19
    了解了张爱玲的生平,后来去看了她的倾城之恋。作者文字挺细腻的,就是感觉不太像是张爱玲自己会写的文笔。
  • 胡支棱
    03-07
    张爱玲童年以及少年的生活
  • 怀瑾瑜兮⠀
    12-09
    这本书完全是作者自己的意淫之作,不配作为传记让世人了解张爱玲。书中的张爱玲,母亲,姑姑的人物形象都与他们本人并不相符,我不能理解作者为一个人物写传记,怎么能添加了那么多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认识,像他妈写小说一样。
  • 青兮
    07-15
    总体还是不错的,虽然行文表达和语气,有些感觉不是张爱玲会写的。张爱玲的爸爸真是实力坑,坑老婆坑两个孩子。张爱玲的妈妈裹过小脚,在五四洗礼下追求自由,她的一生也堪称传奇。虽然张爱玲对妈妈有不少怨恨,但是她也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了。
  • 杂粮馒头
    06-07
    以为会是没什么营养的流水账他转,没想到一读就停不下来,这简单的语言非常亲切。没想到张爱玲从小性格孤僻,只知道读书。父母离婚、家道中落后的她从一个被人伺候惯了的大小姐,到省吃俭用自己买菜做饭洗碗,靠稿费维生的坚强女人。我原本以为张爱玲必定早早地就跟西式学校的公子哥谈恋爱,没想到她直到大学辍学出来跟着姑姑相依为命赚稿费时还没有谈过一场恋爱。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我学习真的很努力,尤其是英文,我希望能早日用英文给母亲写信,我一定要到法国、英国去,我期望自己跟所有的女生不一样,我不会嫁外交官,更不会做交际花,我会做一名作家或画家,我要写出或画出让人震惊的作品来,我会成为无人能及的人。到那一天,所有的同学都死了,而我的名字却在成千上万人嘴里流传着,我完全相信这一天,也完全相信我会成为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