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You Eaten Yet?
读书评论:
-
Shu06-09马达加斯加,古巴,智利,秘鲁,以色列,印度,阿根廷....每家扎根当地的华人餐厅背后都是满满的历史和移民的艰辛
-
风舞狂澜01-21这本书让我对华人在全球的移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原来华人遍布世界每个角落,华人在国外最常见的谋生手段就是餐馆,杂货铺。所以中华美食才这么有名啊。
-
椒盐豆豉04-27以中餐为线索的海外开饭店的华人寻根溯源之旅,听完书感觉倒是对导演拍的同主题纪录片更感兴趣。天涯海角选址倒是比较惊喜,但书比想象中更 overrepresent 圈地自萌的老移民一些(大概也是作者本身背景的缘故),虽然是不同年代漂泊出去的,其实大同小异(或者说被作者写的大同小异)。对食物本身、如何融入当地发展变化和维持中餐精髓之间的平衡描述反而较少,略为失望。最喜欢的部分应该是不融入和融入当地的例子都有,写出了“由于不同年代种种原因飘散世界的华裔何尝不是一种没有祖国的吉普赛人”感,与此同时让我对书只字未提新移民以及营造出一种所有人都对传统文化爱得不行的氛围更加疑惑了。朗读者我明白是想把 quote 跟旁白读出差异,但每个男性都是典型华裔老头卡痰大爷音听多了真的难受……书本身是轻松好读的,三星半
-
rebel04-26第七本有声书,实体书很精美,每章开头都有小插画,与其说内容主要讲广义的chinese不如说是讲hakka
-
小裁缝04-04大部分华人回答 of course I am Chinese 确实是的 在国外越久 越proud to be Chinese||特别想去trinidad那家Greatwall+嘉年华 再去吃印度正宗的chili chicken |中国菜的soft power 是美国完全无法比拟的
-
tumbler爱自由12-07虽然是二十年前的游记读起来有点距离感,但是还是了解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历史的//阅读的体验算是从开始的嫉妒(作者)使我面目全非(因为我也想说好多语言周游世界)到最后对移民的后代的identity crisis/question第一次有了compassion(即使都是身在北美,咱这种“老北京正黄旗”面对歧视和压迫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抽离的)//其他的一点小感悟:1.中国人真是太难了;2.移民史就是世界史;3.因为作者选材的原因(餐饮业)看这本书绝对可以对middleman minorities有更直观的了解
-
失控艺术家07-03五星的题材,三星的写作,但我依然给很多身边的人推荐了这本书。太喜欢这些世界各个角落的中餐馆的故事了:土耳其的第一家中餐馆老板是民国时期管理西域的高级官员,解放前夕徒步到巴基斯坦然后一路来到土耳其;南非中餐馆的老板讲述种族隔离时期南非华人的奇特付处境;挪威北极圈里世界上最北的中餐馆;中餐如何正儿八经成为了秘鲁菜的一部分…这些故事都可以称得上传奇,可惜作者写浅了,把所有一二三代华人移民都写得脸谱化,都proud to be Chinese,都抱持着落叶归根的信念。但到底什么是根呢?所谓的地理上的根可以是剥离了种种社会政治因素的存在吗?Proud of Chinese food难道不是一件远比proud of being a Chinese要简单的事吗?读罢我脑中回响,谁此时流浪,谁就永远流浪。
-
untamedheart02-13原来以为会是北美和欧洲这样发达国家的中餐馆历史挖掘,结果是五大洲十五个国家的中餐馆走访,比如马达加斯加,南非,喜马拉雅山脚,阿根廷,西班牙海岛,是另一番趣味。作者是祖籍九江,生在香港,童年在新加坡,少年在日本,求学在伯克利,之后居住在多伦多的纪录片导演关卓中。这本是他做同主题纪录片的后续产物,即是镜子也是窗户。从这些因为不同的政治经济家庭原因漂泊他乡的华人中照见自己,也从他们所在的不同地区文化看见新鲜有趣的世界,其中不乏在不同国家政治摩擦,动荡中求生存的艰辛。赞叹华人生命的韧性和适应能力。贯穿整本书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定义自己的国家身份,是法律是种族还是文化认同?每个人有自己的答案,但我现在的答案和70岁的阿根廷华人老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