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树

读书评论:
  • Algiersea
    08-14
    前阵子被灼见兄安利了克洛德·西蒙的《刺槐树》,最近眉山姐姐正好说要送我书便让她送我这本了。这真的是一本很难进入的小说,哪怕书中的很多章节都是关于我相对熟悉并感兴趣的一战二战,但真正进入后却令我着迷。作者的文字(例如极其琐碎的物质性描写和如一个个电影分镜头般的画面)以一种我前所未见、同时难以描述的方式组合起来,呈现在读者眼前。从中可以知道主要人物和每个时间节点下的故事,但像它们无法在我的心中留下太强的连贯性,或是一种是时间性的划分(正如第七章的名称是“1982-1914年”一样)。这种感觉恰恰印证了书前所引用的艾略特的诗句——它呈现了一种过去和现在与未来相融的无序和混乱。还有那些括号以及其中的文字:括号中的它们却使整部作品变得如此完整。再次感谢二位让我拥有全新的阅读体验!
  • momo
    12-10
    断断续续读了半个月,每章都要来回看两遍以上才能偶有进入的瞬间(也在想,是什么阻止了自己呢?)写得好的地方不说了,想记一下西蒙对()的用法,这本书中经常()叠加(),一句话中出现多个(),无尽延展,但()中的内容和外面的句子的重点是无联系的,只是和某个词或片段有相关性,开始看的时候我一直觉得()中的内容感觉像是注释(于是我说这是注释写法),后来发现不是,()不是对某个词的解释,s用“无尽视域”(当我们看一件事物时,我们获得的信息其实是无尽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无穷的推进下去(但平时我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书写时也不会这样去写))这个词好像更准确。西蒙就这样写了(我现在觉得可以称之为走神式写法(树杈式写法)),这种形式在这本书中如果划去阅读快感也就没了
  • 哥尼流
    09-09
    只有当刺槐树是“刺槐树”(语言名称),而不是什么“不成形状、没骨没肉”的东西时,才可能以正常的思维来编造事件之间的关联,写作才成为了可能。因此,《刺槐树》写作的起点正是《刺槐树》行文的终点。“刺槐树”象征着透明玻璃罩的溶解,正是这玻璃罩使得身处其中的人只看得到跟在“或者说”“实际上”“也就是”之后的东西,只听得见“无意无谓”的声响,人和物都脱离了意义,被扁平化了、被统一溶解为生命元初的泥土了。
  • IonMaiSheng
    02-27
    蔚然壮阔的百年家族史图卷。“现在和过去也许都存在于未来,而未来又包容于过去”(《四个四重奏》)。多个时间线交错跳跃,宛如多声部合唱(复调音乐性,尤见XI章);充斥眼球的细密描写,浓度极高、嬗变极速的驳杂意象(立体绘画性);铺陈、排比、插叙(“括号”“破折号”的散文诗性)。从遥远模糊的祖先上演的传奇剧到近亲形象到父母人生故事最后到自己亲历的梦境与记忆,时空勾连,情感融通,世代相传,家园里的女人和战场上的男人,历史的无常和自然的蓬勃……区别于激进的结构实验文体,作者意图在碎片化叙事中把握一种穿插始终的混沌氛围,平静客观又饱含深情,使人在声、光、热的感官包围中,忽远忽近地在历史的“现场”感知“真实”——作者用高超的描绘编织的“真实”。独特的身体观、历史观、战争体验、现象学、符号学和绘画、电影研究。
  • etvoid
    06-10
    渐入佳境。非线性叙事中,藏匿种种意象(如夜空中明亮的星,被不可见的虚线连缀起形成星座)拓展了记忆的维度。
  • 一帆
    01-30
    阅读新小说最令我舒服的地方是,作者与读者是平等的,读到了什么那就是什么。它不会设定一种理论与框定好的道德、故事、思维,而是扑面而来的伴随着读者“自我”的共振,只不过在西蒙这里是画面的不停切换,人在画面中,情感、场景、灵魂也都在画面中。是没有故事情节的,有时甚至括弧内的文字反而可能是更重要的。伴随着西蒙的文字进程我们看到的是人的飘渺和不确定。
  • 屿阔
    12-04
    9。所谓新小说是以语言句法的颠覆来试图反对伤痛的旧世界,当视点在无数个“他/她”之间转移滑动,时间不断作着非线性穿梭然而又令人无法逃脱,铺天盖地的视觉印象和长句及括号使你陷入包围错乱膨胀以至窒息,那么一切的爱与死与父辈与战争与无名无意义就会永远这般纠缠下去,没有什么是确定的,没有什么是会停下来的,除了痛苦、混沌与回忆,那么所有真诚的反对最后直指向自身,是为最深刻的疼痛。
  • ly的读享生活
    09-18
    有力度的文字,绵密的书写。战争就像泥沼,让陷落其中的人裹足难行,在恒远的回旋里,生活变成了无边际的不醒的梦。
  • 余火
    02-15
    法国人其实不热衷于讲故事,这貌似和中国人背道而驰,但究根结底,我们的书写其实都是一种无力的死亡。当法国人在讲故事,这意味着他们在讲述自身逝往的死亡,这种死亡是自传性多于虚构性的。可哪一种书写不带有普遍意义上的自传性?或者,哪一种书写不讲述个体的死亡?
  • Alain
    08-26
    在对物质如自然主义般恪守视觉印象的展示中蕴有巨大的情感激流涤荡其间,女人们借着来自远方男人们的明信片以想象一种视觉将遥远的外地与此地勾连,记忆前后穿梭于不同时空交织而成的多重奏的回响(火车、马蹄、浪潮、树液、落雨、炮弹)中不断互相引爆,不妨感受一下诸如“……他唯一需要做的事,不是厮杀,也不是牺牲,而是以某种方式一命呜呼,也就是说……在二十年后定定地站住,目标暴露无遗,军装上的军衔标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手里握着毫无用处的望远镜,耐心等待一颗枪子儿打得他脑浆迸裂”这样比比皆是的句子,中心句被反复累加的插入语、定语、状语等从句撑开,不仅情感因岁月的钩沉而发生了厚度与深度的膨胀,意义在追逐词语的过程中也发生了诗性的延宕:“语言及其负载的意思,发出了终极性和几乎是命中注定般的必然性气息”(伊格尔顿)。
  • 热带素描
    05-07
    起初因为漫天飞舞的括弧双刀而阅读困难,但即便困难之中,仍然清晰地感受到了大段大段冷淡无情的万物之间,蕴含着某种微弱但确实存在的情感,热情、勇气、卑微、厌弃......凡此种种。在恢弘而卑微的命运中,散落的是每一个个体的爱与恐惧,延续着,粘连着,每一页都勾连着每一页,每个人都延续着每个人,历史与神话,雨水与子弹,马匹与妓女......合上书的时候,有一丝错觉:这不是关于一百年时光里的欧洲,而是关于千万年岁月里的这个星球。
  • willothewisp
    11-12
    布鲁诺·舒尔茨+普鲁斯特+莫迪亚诺 +尤瑟纳尔
  • Rottwitz
    09-12
    读西蒙就像一帧一帧地观看时间的运动,随时会迷失在狂暴的分镜和绵延的长镜头中。几乎零「叙述」,仅用「描述」构建跨越两次大战的家族史,人物没有名字,记忆没有次序,冷漠如历史本身。书的12章让人想到钟面,想到树的12个月、世界的120年。戈达尔:「战争只有幼年和老年,它拒绝进入成年」。
  • 叟咬叟
    08-04
    塞利纳的省略号机关枪,萨拉马戈的逗号飞镖,西蒙的括弧双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