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政治

读书评论:
  • 阿吱
    08-11
    用越剧来重构上海都市文化,本身即代表会通往一个精英之外的大众世界;而越剧的路头戏传统,保证了演员对作品的最终诠释权,让女子越剧这种全女班阵容能发展较为纯粹的女性表达,在都市空间中,通过舞台表演和个人生活,与她们的中产阶级女性观众一道塑造现代身份和社会性别文化,亦逆启蒙地追求才子佳人的美丽缎梦,发出与Wendy Larson所说的二十世纪初微弱与不确定的中国女性声音截然不同的响亮的、通俗的、民间的女性之声,视野是开阔的,论证也是精彩的。如果能结合越剧艺术发展史或“名角”艺术传记阅读,获得一种内部视角,可能收获更佳。
  • 溪山
    01-21
    結論沒有超出《表演中國》,但論述越劇的過程非常有趣
  • 芒夏
    01-30
    史料翔实,叙述流畅,论述充分,是有典范意义的越剧史研究著作。一点点不足是与前面扎实的史料部分相比,末章显得有点力度不足。二是大标题“诗与政治”乍一看真的让人想不到是研究越剧的。
  • G_Horsius
    02-10
    方法论无甚新意,袁雪芬真了不起。
  • 媞娜欧尼
    04-21
    一个月就看了这一本…
  • 薄荷茶
    10-28
    改哪天谁能写本宝冢和越剧的比较研究呀
  • 曼仔
    08-17
    扎实好看。包含了性别研究和社会学视角的戏曲史,讲女子越剧的演员、创作者、观众,是如何自发构建出了一个完整深刻的女性公共空间的。其实关于越剧的跨性别演绎和同性爱慕交织,可以探讨的更深入一些。
  • Vermouth
    02-11
    相当有意思,可以说讨论了大部分我对于越剧的困惑
  • 江海一蓑翁
    06-19
    把上海越剧的百年变迁,放在政治和城市文化演化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考量和分析,综合运用文化史、城市社会学、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视角展开阐述,既有学术深度,又很接地气,文字流畅生动。一部优秀的新文化史论著。
  • Cosmos
    02-09
    一部写越剧的书用了那么宏大的题目。全书充满了观念先行和令人难以卒读的翻译腔。历史研究做成这个样子,真是糟糕透了!
  • 我还没秃
    08-22
    我蛮感激的!作者做了很多访谈和史料的查阅,这很珍贵!不过前半部分是作者的博士论文,所以论文味有点点多,后面就流畅很多,但是总体可读性是很强的。我一开始阅读的时候的期待是越剧的发展史,所以读到中间的时候一度被其直白的表达所震惊,再看一眼书名,写的是诗与政治,我蛮惊讶这些直接讨论政治的内容居然没有被删(我跪久了我错了),但是有个细节不是很明白,都直白的讨论文g了,怎么大跃进和饥荒连提都没有提?撇开政治不谈,作者女权意识很明确,反对厌女态度鲜明,读起来十分友好,也一度让我情绪丰沛到落泪,很高兴读到这本书!引用书里越剧的唱词“台上悲欢人常见,谁知台外尚有台?”,因为谈的是生活,因而也就格外动人。
  • 文件选集
    11-20
    有个笑话,某日姜进师的母亲接到电话:“您好,我找一下姜教授!”姜母:“你找哪个姜教授?”解题:姜父乃工运史研究著名学者姜沛南先生(原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工运史研究室主力选手)。
  • 小当家
    07-03
    沉迷看戏所以想找本越剧的书看,所得远超预期。1,越剧全女班的兴起与日据上海遏制革命话语、默许女性话语相关,同时浙江农村遭遇灾害饥荒,上海丝织业受创,女性进入唱戏班谋取生路;2,越剧全女班的表演,为当时刚兴起的中产阶级女性提供了更为宽容友好的公共娱乐空间;3,越剧吸纳了无法离开战时上海的左翼青年,他们又反作用提高了越剧的艺术价值,完成了从低俗小戏到“艺术”的转变;4,女性演员女性观众,塑造出完全不同于京剧的女性话语,女性眼中理想的男性即越剧中的女小生,越剧永恒的主题则是情爱;5,官方话语中越剧演员的翻身离不开左翼扶助,但她们在40年代已有相当高的自主性。越剧实际上创造了一个非常稀有的女性话语场。
  • 蓼汀
    12-03
    虽然有的地方有一点小小的过度诠释,但是读来真的很感动。扎实的彻彻底底的herstory。
  • jingle bell
    04-10
    沿袭高彦颐、贺萧等西方女性主义史学家的路径,探求妇女的主体能动性。/ 史料很扎实,尤其是访谈资料,很珍贵。
  • 一切归零
    07-31
    封面字体再扣0.5星。
  • 卧龙吟
    06-02
    好看!推荐!是严肃的学术著作,但语言流畅可读性强,科普扫盲了我很多的模糊认知。与舞台上呈现的柔美不同,越剧的本身是早期觉醒的女性演员在困境中的挣扎、抗争、自发性地为追求人格独立而努力的群像。她们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单性别的世界,一方面保护女性对美的幻想和希望,另一方面则以近乎对立的姿态争取女性的地位和权利。越剧史最令人着迷之处在于,这一群绝不超越任何普通女孩儿的姑娘,用自身所书写的一个个波澜壮阔的励志故事,告诉你女性也能够发声、她们如何发声、以及如何让这样的发声被听到。并且,它真实、鲜活,它就发生在不久前的过去。所以如果没有文化断层,越剧也许能比今天的宝塚更好(宝塚仍是男性话语权的一种变向体现)。然而时迁事移,现在的越剧虽仍有广大观众,却早已不是当年女性精神世界的那个越剧,往事如烟不可追了。
  • 09-27
    除了李声凤能兼顾到观众视角,目前所见的越剧研究都仍在这本书的彀中。一个是市场数据缺乏,局限在SY,不兼其他生态环境。一个是仍是理论框架套实例。95年的博论+后半部拓展,珍惜这样有广阔视野的研究,要话语权,还是要在学术上重视起来…妇女史性别史这么热,越剧明明是很好的题材和研究范围。另外社科文献的编辑…十姐妹才十个人,插图名字都能配错(。这杀马特QQ空间风的装帧,没有美编叭…(2021·03.13 有点想写个小短文讨论一下这本书为什么是迄今为止越剧研究的天花板,她自己修订部分运用理论与自己前半部分研究理论的分歧,以及后面其他社会视角的论文(廖亮为代表)为什么仍未走出她的覆盖面。但是,打住,你决定不再关心越剧生态只单机嗑了不是吗?(当然如何传递会直接影响逝者的面目…总之,别的剧种能骂戏改,你越不行
  • 私心不能尽
    06-02
    姜师这本书的主题简而言之可以归纳成从“城市的越剧”到“越剧的城市”,是非常清晰的新文化史的做法。对于新文化史国内学界多听闻其名却做得不像,本书毋宁提供了新文化史与中国史研究结合的一个很好例子,既有理论洞见又接地气。更为重要的是,在近代史叙事模式始终脱离不了政治史窠臼的情况下,姜师大作却启发我史学著作原来可以照穿政治,而照进个体生命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