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

读书评论:
  • tohu-bohu
    11-07
    都是演讲稿和论文,有些失望
  • Lucas
    09-07
    《真理与美》好好地原作者标题硬要为了吸引读者被改成现在的标题,对模式发的现探索,但又不深陷于自己所发现的模式,乃科学探索必备的素养
  • Peter/Pierre
    11-20
    Excellent!
  • ryan
    05-13
    多谢yuhuo推荐。
  • sicapark
    09-13
    无论如何都会被感动。
  • 一个劳动人民
    02-11
    后三章没兴趣读。也许这本书会让那些,希望得到科学与美学之间的联系的准确答案的人失望,但是作者向我们说明了,科学探究本身就是审美过程这一问题,就足够了。
  • 开什么玩笑
    04-03
    我终于了解第一推动系列的特点就是翻译得烂,以及,科学是美的,但是作者未免说得太神乎其神,不伦不类了
  • 蓝色半岛
    09-02
    后面三讲的内容太过专业,影响阅读。没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很难理解此书的精神
  • 徐子陵
    12-04
    科学研究归根结底是在追求美,但它追求美的模式与文艺创作颇不相同。总感觉作者有点偷换概念。谈莎士比亚和贝多芬的创作在3,40岁,是生命的中后期,可牛顿也是在3,40岁做出成绩啊,他们之间的区别不过是自然科学家更能活一点而已。
  • Wattskemov
    06-13
    直接看第三、四章就好了,其实作者的思想用两段话就可以表述清楚。后面几章,物理学的内容太多了,不怎么看得懂,随便翻了翻,主题不是特别明确,估计学物理的同学更有收获一些。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演讲稿集,而演讲而整理出来的文集,和家书一样有个通病,因为要考虑到听从的接受速度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传递,整书的逻辑性和整体性较差,并且内容密度比较低。
  • 蓬山远
    04-10
    乍看这名字,还以为能媲美《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钱德拉塞卡竭力告诉人们广义相对论毫无疑问是对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美的。全书最有意思的一篇文章乃是附录。
  • 海若
    11-04
    钱德拉塞卡的系列演讲篇篇精彩!
  • Stigrex
    05-24
    科学家的工作动机之一是“系统化”。真即美,美即真,藏在灵魂的原型深处。第谷的精确观测数据、开普勒的耐心分析、贝多芬对艺术的使命、牛顿对困难的得胜
  • 阅微草堂
    04-04
    研究学术的思维模式的书籍,对于想学到知识的人不一定适用,但是对于曾经做过研究的人来说,思维模式还是一致的。这类书不少见,找到各个看起来不相干的东西之间的相似性,与普利戈金的找到物理各个学科之间的矛盾可以相互比较。显然普利戈金更能让人思考
  • 九命猫@victor-eyes
    12-02
    有那么会儿我也读这种书,当年很治愈啊,明确告诉我,艺术之路是可以走一辈子的,越老,境界越高,做出的东西会越好。作者是位得过诺奖的科学家。
  • 知闲
    01-20
    前一段时间下载,第一次没读进去。今天整理资料准备删除,删前随便一翻。看了第一段忍不住去看第二段,直到看完整章,直到一口气看完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