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推动丛书·综合系列:疯狂年代的精确思考

读书评论:
  • 红与黑
    08-13
    增加了不少科学八卦(没有八卦的科学史不够生动);哥德尔竟然是个莱布尼兹主义者;精英的思考在时代的洪流之前不值一提。
  • 纯粹的主观评价
    11-04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有关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的八卦故事
  • MindExodus
    09-18
    介绍了一群对我来说或少有所了解或至少有所耳闻的科学家,但我从未意识到他们曾经是维也纳一个同属的学术团体(Vienna Circle)。在那个充满社会和政治动荡、阴云密布的时代,他们仍然坚定地试图为科学知识建立逻辑和经验的基础,在科学哲学和数理逻辑等领域进行了持续而严谨的探索。书中科普部分不多,大部分还是以历史故事为主。大爱书中关于哥德尔的章节,数学史上永恒璀璨的明珠啊!
  • 本辣鸡没干活
    12-13
    学术史总归是乐的。可惜回顾下来的感觉变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或许一个人会因为思考而名垂青史,但在时代面前最好的选择,甚至只能是润而已。就算是纽拉特这样,在行动力和对社会的关切都在圈子内难出其右的人物,到了也只能客死他乡罢了。
  • free_POC
    07-26
    如果想通过本书深入了解逻辑实证主义,那会失望的。但如果对逻辑实证主义有初步了解,那么本书将与维也纳小组及相关人员的群像栩栩如生的展示出来了。
  • 寿喜锅
    07-21
    波澜壮阔的史诗的边角料中的一群天才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到20世纪哲学史中那些最著名的人物之间的联系。建议作为科学哲学专业的入门必读书。
  • Akira
    07-02
    总体来说,不太好看。疯狂是指一二战的背景,精确是学者们的雅典学院习气。从马赫和波尔兹曼之后,由石里克通过诠释爱因斯坦而发迹主持讨论,维特根斯坦出场后的部分漫长看得又烦躁。直到看到门格尔和哥德尔作为数学家出来建立另一个研讨班才清爽一点。追求影响力就少不了党同伐异,年轻气盛抱团或为交流或为名望、成气候后各自为政才是结局。以石里克小组这些基本靠实证科学和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家,越成熟就越变通,主张就越拥有最初所反对的形而上学的致命缺陷。似乎对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其实少了他们也没太大影响。他们的存在和哲学一样,带有启发性、某种程度上不可缺少,但过多的自我满足令人过敏,深究又充满了诘屈聱牙的主观论证,最终难以得到真正确切结论的老掉牙的东西。
  • 小点
    06-21
    比较公平而简明地介绍了几乎每个相关人员的工作成就,给我留下一种只有在专业领域没有天分的人才会去搞哲学的印象,有着丰富而到位的细节或者说八卦,能体会到某种可能让人会心一笑的阴阳怪气。奇怪的排版使得这本书更像段子集,也许接近最初作为展览说明的原貌。
  • 维参
    02-28
    选题超棒——通过维也纳小组把握20世纪上半叶德语科学哲学的动态。在1930年代,这些思想家们大都由于纳粹的迫害而移民到美国,使英语和德语科学哲学在20世纪下半叶融汇贯通,构成了今日科学哲学的出发点。全书节奏控制良好,个人小传、私人轶事、观点交锋与思想解释穿插交织在一起,共同为思索“科学何以可能,科学应当如何”这一条主线服务。主要缺陷是某些重大问题没有提供足够的说明,也没有专门提炼梳理整体思想脉络。不过考虑到这些思想的深度和难度,也很难再去苛求这部生动可爱的群传作品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用作走进那些有趣世界的路标——科学哲学的世界,语言与逻辑的世界,当然,更是人类琢磨自己“为何可以思考、怎样思考、可以思考什么”的悠久传统中一座新的高峰、一处前所未有的美妙花园。
  • 卧听南窗雨
    02-19
    本书可视为那些与20世纪初维也纳学派之科学世界观兴衰过程中各个相关人物的传记缩影,没想到还有不少关于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的篇幅,哈哈!维也纳小组虽然仅存在十多年,但其成员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满怀对哲学探索的赤子之心,匡正唯心论、形而上学等哲思给科研之路造成的谬论,促使公理化、符号逻辑、数理概念、逻辑实证主义等分析哲学思想成为科学求知的有力工具。
  • 麒麟
    03-01
    今年关于维也纳学派的书挺多,这预示着什么?思想上的一种潮流?第一推动的这系列书籍的水准都非常高,值得一读
  • 辛彬
    10-31
    20世纪初,说德语的维也纳精英圈所包含的数学队、哲学队、科学队的一些故事。
  • 白开心
    08-13
    非常好看啊,大历史+小八卦背景下的科普。当初去维也纳玩,如果能先看到这本书就好了,说什么也得多去几个咖啡馆坐坐啊!
  • 只抓住6个
    08-07
    维也纳小组的辉煌历史。由于这个小组过于星光璀璨,几乎把当年最杰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全都连结在一起,所以一多半人名早已耳熟能详。本书一边讲述小组及每位成员的经历,一边顺带介绍他们的理论、思想,这两方面基本各半,还简单勾勒了几位成员的性格品质,语言轻松流畅,很适合作为入门级科普读物。侯世达所作序言与正文风格保持了高度一致,感觉就跟作者自己写的似的
  • 小p
    02-24
    以哲学普及和科学普及的标准,这本书完全不合格。对于历史的爱好者,这本书倒是提供了一个20世纪上半维也纳知识分子群体的不错速写。不过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在思想史层面最重大教训是,无论这些维也纳知识精英头衔多么体面、思想多么精妙,学术评价多高,对于1930年代的奥地利屁用没有。
  • 小鱼爱哲学
    02-24
    维也纳学圈厉害了,真是群星璀璨!!!
  • 经济人读书会
    03-03
    《疯狂年代的精确思考》之前,上一本如此令我激动的思想传记,应该还是《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作者卡尔·西格蒙德本就是一流的数学家,我最早听说,还是汪丁丁老师“行为经济学”课堂上推荐他的《进化对策与种群动力学》,他也是马丁·诺瓦克的老师。《疯狂年代的精确思考》和《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其实关联紧密,可以相互补充,前者主要描绘的是维也纳小组。我现在越加相信,维也纳小组,不仅仅只是一群人,更是一种精神和思想的氛围,这种氛围有它的主线,比如“反形而上学”,在这种精神氛围里激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数不清的一流头脑,或者说,数不清的一流头脑在这里孕育。同时,它也蕴含着自己最深刻的反对者,这一幕在最后一章《淡出》时以哥德尔结束。>>推荐人:黄小骑经济人读书会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