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化石猎人

读书评论:
  • 臆想图志
    08-06
    【这本书的切入点新颖、独特,作者通过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文献和艺术品极具发散性的研究与解读,在史前化石与神话生物之间建立了大胆的联想,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推理得出了发人深省的结论——古代西方人对化石的认知就藏在神话中。这个观点极具魄力、创意和启发性,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这是我对《最初的化石猎人》这本书的推荐语。
  • 薄暮秋风起
    01-30
    古生物演化和地质运动为古人呈现了难以解释的化石残骸,由此衍生的对巨人和奇幻生物的推想塑造了人类文明的神话和自然哲学想象。有没有人来研究研究《山海经》和古生物学的关系呢
  • KID.
    02-06
    古人对化石的好奇,以及神话故事和神话形象与化石的联系
  • zaza
    12-30
    很适合做 llm reasoning 的训练数据
  • 乔向海
    12-16
    很有意思的书,把神话传说落脚在当地古生物化石上,算是一个我之前从未想到过的角度。古象和古长颈鹿贡献了很多神话角色啊。
  • 豆不啦
    12-16
    很有趣的一本书,踩中了我的知识盲区
  • ghost
    12-11
    作者以传说故事和历史记录为基础,对照环地中海地带的化石分布,大胆假设了古人基于化石构造出史前巨兽神话的过程。尽管存在证据链松散和推论过程跳跃的瑕疵,但书中的结论仍令人信服。作者摒弃对古人迷信和愚昧的偏见,转而以理性的态度模拟古人为解释自然现象而拟构神话,这种脱离既有思路而代入研究对象逻辑的思考范式为本书添色不少。近年来,历史学者的关注点逐渐从贵族转向平民,从丧葬礼仪转向日常生活,从宗教文化转向民俗传说。这一方面因为考古证据日益丰富,多学科的交织提供了更多观察角度;另一方面也因为学界意识到相较于王公贵族,百姓的日常才能体现时代的风尚。本书正是一例,作者带领读者回到遥远的希腊罗马,和古人一同畅想神秘化石的来源和背后隐藏的动人故事,让读者更能感受古人的所思所想,了解神话传说可能的渊源。
  • émouvant
    12-29
    好拗口,晓得是因为人名地名太奇葩 还是翻译的太差 读起来真的很累
  • 超人不会飞
    12-23
    说到遗迹,神话与历史、信仰与奇观之间的界限变得脆弱,艺术来源于生活。就像书中所说的:“古代人对他们生活的土地的理解远比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受过教育且聪明的后辈所愿意承认的要广博。”正如历史小说为人类过去的那些光秃秃的事实赋予了生机一样,神话想象力与科学理性的结合也使那些光秃秃的史前骨骼承载了意义。本书以人文的情怀,揭示出人类对远古异兽的好奇心背后暗含的怀旧之情,令人心生共鸣。
  • 燕辞归
    03-18
    在科学的推动力量中,想象扮演着重要角色。自然向人类提出诸多谜题,呈现无尽奥秘,科学的任务是用有限的理论去解释无限的奥秘。有限和无限毕竟是有矛盾的,总有某些现象挑战了现有理论。此时,是无视这些现象?还是把它们强行塞进现有理论框架里?还是动用想象力,设想出可能的新框架,再认真研究以检验新框架是否可行?作者有句话说得好,“对想象力提出挑战可能是与不可知之物达成和解的关键。”
  • BrianGao
    02-22
    以化石考古还原神化传说,狮鹫、独眼巨人的来历,观点令人拍案。邢先生序言中提到的落凤坡、八仙、张三丰的也极有意思。
  • 扭腰客
    09-04
    切入角度奇诡,行文不落俗套,一些史料引用虽偶有牵凿附会之嫌,但逻辑上可以自洽。现在敢于另走一条新路的学者,真的太少了。
  • 宝木笑
    08-09
    化石被赋予科学定义是在17世纪中期,直到那时化石才告别了民间传说时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古生物学”。在此之前,那些奇形怪状的化石就成了无数神话和民间传说的起源,它们被误认为“守护黄金的怪兽”“天使的财富”或是“远古巨蛇”。古希腊人关于独眼巨人Cyclops的神话就是基于猛玛骨骼化石的发现,头盖骨中的洞被解释为眼眶,而其他骨骼则被拼接成一个男人的形状,而非其本来的大象形状。在世界各地关于化石的民间传说还有很多,在日本,鲨鱼牙齿的化石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神秘的山妖的指甲,在印度,鹦鹉螺化石被认为是印度主要神灵之一毗湿奴的象征,被僧侣用来净化水。但不管从哪个角度说,阿德里安娜•梅厄都写了一本值得一读的佳作。
  • 后浪
    09-05
    以环地中海地区的古典世界为例,梳理了古人与化石接触并受之影响的历史。
  • malingcat
    12-07
    有意思,神话和古生物学的互相影响。
  • Mikkel
    05-23
    很有意思的角度,不过这本书关于狮鹫与原角龙假说已被证实是错误的(谷歌mark witton的博客),早在中亚前就已出现了狮鹫符号,而且内部还分不同种类的狮鹫造型,不能去笼统概括,原角龙的解剖学结构、化石发现地也并不符合所谓的狮鹫造型。但是里面关于古希腊罗马地中海、埃及那一部分很有趣以后想去拜访一下,我还很欣喜地读到了在学校学过的人类学科学课上thomas kuhn对于科学革命的知识嘿嘿
  • 殷顽民
    08-16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落足于古生物学、古典学、神话学以及古地质学的交汇处,作者绝非草率地在古生物化石与神话奇兽之间建立联系,而是进行了细致的资料研究和实地考察(有注释中不厌繁琐的讨论为证),一些观点已经得到著名古典学家的背书。要之,本书可以看作环地中海地区古生物学知识科普+古代世界自然观念史的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当然,我们也不必胶柱鼓瑟,像格里芬=原角龙、独眼巨人=巨恐象、龙=萨摩麟这样一一凿实,古人的想象力令他们将片鳞半爪的古化石「脑补」为神奇生物,但若笃定他们的想象素材全是化石,这又未免看轻古人,也过度简化神话的发生过程了。
  • 韧勉
    09-06
    本书最有特点的在于作者通过梳理欧洲地域上发现的巨大古生物化石,与欧洲曾经出现的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相结合,由此论证大型动物如剑齿虎、猛犸象以及狮子们的灭亡时间,比如用神话故事中的格里芬、壁画饰品上的格里芬标记刻符,以及古生物化石三重印证,可谓是欧洲行走的三重证据法解读以地中海地区为主的欧洲古生物与人类互动的漫长历史,有趣而又富含哲理,十分劲爆的科普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