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你是你所是

读书评论:
  • 风筝人
    02-16
    很早就知道汉娜阿伦特其人,她与高斯的访谈我也听了不下两遍,对于自小志向于哲学事业的阿伦特,她一直朝着自己的志向,在政治思想和哲学的领域发光发热,她经历了太多,是何种聪慧让她从小明确自己的心性,又是何种毅力让她坚持下来的?!她提出的"责任、思考与爱"来看待众人在世间的自处,她的交友也是真诚、和善,志同道合者畅所其言,发出心灵碰撞的声响。原来思考是如此有意义的事情,在一众亲朋中表述、交谈和论争,思想的交锋也是如此有趣的事情。那些闪亮的充满思索的日子,越过了黑暗的时刻。就这样感受到汉娜阿伦特的魅力,她的果敢、主见、学识和思想,一直会熠熠发亮。
  • 工地吃鱼仔
    01-26
    “她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像正义的信仰者一样坚定,像同情的信仰者一样恒久。她憎恶暴力,但又支持正义公民事业中的不服从。她一直在进行严肃的探索,如果她树了敌,那从来不是因为恐惧。”
  • shuusenyo
    12-25
    無時無刻不在情緒的思考,熱情,友情,愛,善
  • Flâneur
    11-07
    非常出色的传记,篇幅不长(相较于动辄50万字以上的大部头,这种言简意赅的阅读体验更好),在保留人物生平事迹的同时主要以其作品为轴复现了阿伦特独特的思考过程,她始终提醒我们不要丢失自省性的独立思考的权利和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抵抗意识形态浪潮的裹挟,警惕所有意识形态式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关注当下的经验,思考、对话,然后行动
  • 呆呆的小松鼠
    01-15
    “我们不知道,当一个人去世时,会发生什么。我们只知道:他已经离开了我们。我们还可以阅读他的作品,但我知道那些作品不需要我们。它们是离世之人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痕迹——这个世界在他来之前就存在,在他走之后也还将存在。…对于一个人来说,最短暂同时可能也是最伟大的,是他的言谈和举止,而这将随着他的去世而消失,所以就需要我们,需要我们这些想念他的人。这个想法让我们与逝者建立了一种关系,基于这种关系,关于他的谈话将再次在这个世界上出现、发声。建立与逝者的关系——这一点我们必须学习,为了开始做这件事,我们此刻聚在这里,沉浸在同样的悲伤中。”
  • 筋斗云
    01-13
    和标题我愿你是你所是关系不大,用各个时期的作品串起来人生经历。做学术真好啊,太纯粹了。
  • 明亮的星
    02-25
    轻薄好读。前半部分的成长经历更多一些,因为阿伦特的著作主要是1941之后开始写作的,其时她已经三十多岁了。“从经验出发”,我现在才稍微明白,一个人困扰自身的问题,才会让人有持续探寻的热情,也往往获得的答案是非常深刻的。后半部分是对阿伦特著作主要思想的提炼,以及它们的影响。贴了很多索引贴,也可以把后半部分当作阿伦特著作的导读了。
  • No Surprises
    03-10
    看过阿伦特的传记电影,读过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这次终于决定开始读阿伦特更完整的传记和著作。这次的阅读体验就像一趟验证和突破的过程,验证的是之前对她若有若无的了解,突破的是她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和思考挑战了我的思维方式,却又显得格外真诚和珍贵。在她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态度中,她面对艾希曼审判结果的不满中,她对美国黑人种族运动的分析中,甚至是她对于爱情的看法,都不是走的一条最显而易见的“大众之路”,不由得想她的观点如果放在今天可能会被网暴,继而庆幸她生活在那个年代,她可以安静地思考热烈地讨论,而这一切都基于她有能力做“延展性思考”。她的一生都未放弃独立思考,她的思考练习正是抵抗被意义的荒漠瓦解的方式,这也是我能为她的思想着迷的地方。本书大半部都是按照她的作品顺序来写作的,但都只讲了一点,让人想继续深耕。
  • Elsa
    03-22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年10月14日—1975年12月4日)
  • mike
    02-20
    春节假期后半程发力,一举在回京的动卧列车上看完,路途漫长但时间飞逝,她这一生的经验和行动,令后人受益多多。
  • 修枝之
    02-17
    书名暗示了这是一部对阿伦特比较客观且全面的人生及作品的传记。
  • 祝羽捷
    08-05
    阿伦特的一生密度真大,目睹和见证了人类的各种愚蠢行为和灾难,她职业生涯最有争议的就是撰写艾希曼的审判,但是这种追问真理的态度令人深思。
  • 可尔必思
    01-16
    不为自己贴标签,不爱某个民族或集体,这是阿伦特最大的遗产:“不带扶手来思考”,也是她爱世界的方式,我愿你是你所是。
  • censored dump
    11-03
    阿伦特的思考,根深蒂固地想要区分概念(劳动/工作、权力/暴力、宽恕/和解),还是来自那个对语言敏感的德味传统(卡夫卡没有“进步”),她拒绝以身份作为政治的不假思索的基础,要在公共生活(worldly)的经验中把握普世价值(她的误判也像是经验上的错位,比如选举和种族问题),现代性带来断裂,但思考、经验和爱该怎么联系起来?阿伦特富于感情地写友人,说诗人有豁免权,为海德格辩护,这只能放在古希腊德性论的背景下才能理解,阿伦特想象、共情的他人,始终在城邦的地平线上,言说和行动让人彼此显现,是生活,也是严肃的,这中文版略显矫情的书名就来自奥古斯丁。想象阿伦特在今天社媒会是一种乐趣:公共性和党同伐异之间有一条不断混淆的界限,阿伦特就站在那里,说着you shall no(know),这既是批判,也是祝福。
  • 思郁
    08-14
    别被这个书名骗了,这本传记可以看作对《爱这个世界》的补充,很多细节,很多图片,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我们的世纪不是汉娜·阿伦特的世纪,这是阿伦特留给我们的一部分挑战。她作品的核心是,我们必须不断地对世界进行新的思考,定义新的界限,绘制新的格局,寻找新的语言,讲述新的故事。这是她留给我们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