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读书评论:
-
傻谈03-12刚买书,准备重读。十几年前读完觉得很痛苦,听说作者写完这本书苍老很多,其实写这种书可能对作者来说就是渡劫吧,然而世间曾经存在过,历史学者就有责任记录下来,为后人开眼。只是这种经历,真的过于痛苦了。
-
万朵03-10谢友赠书。几乎只看了小标题和每段首句。。直到末章遗民学术的分流承启部分才开始觉得有点收获。虽然多是史料少有洞见,但也并不妨碍认同它是功底扎实的学术好书。文科学术于我只是业余随兴,而学术的严谨精专,于文于理并无不同。学术可以不是唯一的谋生方式,但学术确乎可以是一种人生态度。
-
邈邈10-29“然而‘遗民诗’的流传,终究要赖其作为‘诗’的品性”最终是一句高悬的话吗?#和导师的意见分歧#
-
叫我妖而不孽12-28这本比《家人父子》好,学问做得扎实,虽然有匠气,但工整得很,明清知识分子跳开明清之辩而选择在野在朝之别的种种心态尽显。读晚明,李洁非的书是极好入门书,但要扎实还绕不开赵园,当然,李洁非的文采好,体例也轻灵。
-
欧阳熊猫03-20最精彩的部分是论“戾气”、“南北”和“建文事件”,其余大部分都是材料淹没了论述,若这样还不如自己去读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文集呢。并不是说引用多了,而是“文抄公”也真得看水平,这么一想周作人是真的强。作者现代文学出身,此著的关切背后隐然站着鲁迅,甚至或可看出作者自身经历的时代的影响。
-
秋之月涙傲娇着08-17所论的几个题目都很大,导致很多章都像是在堆积材料,但其实很多材料都足够说明问题,并不需要过多的分析,然而没有展开确实可惜。而且确实能脱出明末语境,然而似乎又跌入到另一种语境中,可能作者对黄顾王诸家太过偏爱【不过我也很爱】ps,一些史料用的有商榷,比如用初学集来说明亡以后的事
-
印奥采10-15平日袖手谈心性,临难转身抱新王。但有暖风熏人醉,拗个造型慢慢讲。
-
天池一苇06-30“你不难知道,读思想史是有点辛苦的”
-
standk04-28作者出身文学,文辞确实较学史之人顺畅。更重要的或许是书中所注大量的文人书集。值得学习的是怎样真正深入古人文本理解其时其思。
-
K07-01大明王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酷的教育,使人们见酷而不再觉其酷,所以又会踏着残酷前进。
-
blyth01-10初读觉得碎落,但渐读渐觉得有收获。不难想见,写这样一本书,要读多少史料,下多少功夫,费多少思量。
-
扭腰客06-01资料翔实,缺乏论点。
-
江海一蓑翁06-02虽然有部分读者批评这本书的才气不足,但对于传统史学研究来说,严谨细致的所谓“匠心”却是必不可少的。就这本书而言,作者借助大量生动丰富的历史材料,详尽还原了明清易代之际,中国士大夫阶层的言论、心态、选择及行为方式,这种借助材料本身来陈述作者历史观的研究方式,个人认为远比天马行空的所谓跨学科叙事来得高明和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