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锦的香港往事

读书评论:
  • 以烟景
    11-24
    两姐妹的信件带出两地两段人生,苦是苦的,却也好过太多太多那个时代下更苦的芸芸众生。受限于作者笔力,文艺有余,气势不足。看样子还会有另一本讲妹妹素美的书,期待,同时期待看见更多信件原文,少一点作者点评。
  • on the road
    03-04
    可以拍一部影視作品了。這創作空間很大,感覺會非常抓人。这种小人物的一生,含金量很高。可以窥见当年的社会背景跟当下流行的人生理念,值得普通人借鉴。而且有一种联动感。记得小时候,爷爷也在阁楼上写信给台湾的兄弟战友。以前的人很多都是靠着省 省 省,攒下的钱。素锦是,素锦妹妹妹夫也是,可是啊,被物质优待了的孩子们,却未必会懂得『得来不易』。人啊,听过多少大道理也没什么用,不如亲身经历来得印象深刻。
  • 管中窥豹纹儿
    10-24
    苍蝇腿里也有二两油,此言不虚。看的王云五那本书里,两个人跑美国,这本里还以为也回去,看来章以前还是个大商人呢!
  • 三天没吃人肉了
    10-31
    章文勋不是渣男:帮素锦料理了母亲的后事;负担了素锦一大家子(母亲元陵素美幼陵)的生活;付轩尼诗大厦16楼D座的房贷手心向上的日子就是钝刀子剌人;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不要生娃;做女人要做田竹清:会教育孩子,等自己的孩子能自立立即跟另一个有钱人一走了之——行动果断;胡子华的《三百余封书信,一位女性二十年的光阴》找不到这本书;
  • 千里驴
    03-10
    感觉没有读库上的好看,可能是旁白与转述太多了
  • Alphabearzzz
    11-18
    3.5/5 过誉,本身故事书信有来有往还挺有意思但是听完故事fm的寻找素锦和整体整理书信的方法要扣个0.5.
  • 采蘑菇的小姑娘
    11-07
    四星半。出人意料的好读,是张爱玲笔下同一个繁华苍凉的香港,比起流光紫的凉锦缎,是吃穿用度都要盘算的升斗小民视角。且比起小说会有的柳暗花明,大可放心姐妹俩将来会有转机,真实的生活却只有数十年如一日的苦捱:一块钱掰成十份花,调整心态劝慰自己和对方善良会有好报,面对不成器的子女也只能谆谆劝导其节俭听话,兄弟姐妹间中国式家庭关系的拉扯,不问付出得到的对等有时像寄出立体卡片一样只希望他们开心一些。这些如履薄冰的日常还间杂大时代变迁的印记,作者加的关于台风、水荒、房价飙升、股灾、内地的扶持等细节倒是不错的补充,但其他主观情感的抒发和夹杂网络用词的文笔则有些画蛇添足了,是唯一扣分项。看完也感慨当时女性的选择的确很少,只能被际遇和时代洪流裹挟,发挥经营小家的智慧,虽然结局已遗失,但她们这一生也是丰满吧。
  • 我是唐僧
    03-02
    素锦可以说是一个普通上海女人的港漂故事,但结合当时国内的经济情况,她的三个子女过的可真不是普通人的生活,可以说相当优渥了;作者在叙述时可说避开了能避开的所有敏感问题;对素锦生活的描述以及信件引用讲述的故事很动人,作者夹杂的议论有时候很雷人。
  • 绿雾
    11-14
    三个孩子实不怎么样……
  • 俪俪
    11-15
    不想感慨女人的坚韧或是赞叹母爱的伟大或是称颂血缘亲情,只想说,素锦的人生太可怜太可悲了。
  • 十三小姐
    03-02
    一本小书,读完却感慨万千,既增长了不少时代知识,例如华润原是受周总理指示的中共组建的企业、香港竟是如此依赖内地救济;又深深感动于素锦、素美的姐妹情深,同时不忿于晚年的素锦拖着病躯伺候已毫无用处的章、对毫无感恩之心的儿子竟寄予厚望甚至盲目受其挑唆与妹妹争吵;也感怀同一时代的内地,那大手一挥的“不惜一切代价帮助香港同胞”,呵呵,这一切代价当然不是首都,而是那些年吃树皮草根、饿死的中原农民们!!香港不过是伊索寓言里的野羊,中原农民也不过是家羊,谁都不是上位者眼中的人,为政治计,数字而已。
  • phychology1014
    03-01
    这女主也太令人一言难尽了,认字,有手有脚,怎么非要指望着章文勋?而且就这么把孩子丢给妹妹,问题是她的孩子也是绝了,个个没出息。
  • Freephildcat
    04-17
    故事好 写的不咋支棱 (但是非虚构也没啥太大的办法)想看以此为灵感写出来的小说 还想去找播客来听听看
  • 何度
    10-03
    我认为在50年代在上海定居,能跑到hk,会读书认字,往国内寄外汇,儿子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崇明岛,已经不算是作者口中的“普通人”了
  • 我是人间逍遥客
    10-15
    当了母亲,就是伟大。素锦用钱一分一毫都往死里抠,即便孩子早已成年,即使弟弟妹妹劝她“松手”,她仍坚持寄钱,为什么呢?正因为丈夫是别人呢,事业更是谈不上,唯一的人生价值体现,素锦只有在一封封家信和通过寄钱,才能找到人生的价值与尊严。
  • 好圆圆
    11-22
    看完后本想骂这三个孩子没良心,可转念一想,从他们的视角看,这对父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又承担了多少为人父母的责任呢,他们所谓的自私,有多少是因为动荡年代里人出于生存本能的自保行为呢,唉,一声叹息。//看了故事FM报道的后续,这几个孩子后来陆续赴港,又在美国定居,现在已经是含饴弄孙的年纪了吧。这些信被卖掉也可以理解了,日子要往前看,过去的酸楚艰辛已经是上一辈的事了,不是所有的苦难都要反复咀嚼的。
  • 伊夏
    10-14
    读库看过,故事FM听过,变成书读来还是很不一样。我没料到成书后是这样的写法,初初以为还是会以信件展示为主,没想到是夹信加叙加译,倒也流利。这简直是一个现实主义的“陆依萍”故事,又是一段沪港传奇。因为某些时间段这边的不可说,那边的可说成为一种镜子。是素锦,也是千万升斗小民的,流离往事。
  • 海岛嬉皮士
    10-23
    一个人的香港史,全篇写最多的就是“忍耐”。除去个人因素,和往日认知中的香港很不一样。王家卫1963年随父母移居香港,和1956年去的素锦同时代。
  • Avery
    02-29
    素锦的三个小孩都不怎么懂得感恩,对阿姨、姨夫是这样,对妈妈也是这样。其实作者可以把话语权交回给素锦,少一些假设、少一些各种引用、少一些尬言尬语,这样的话,这本书的可读性会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