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的鬼
读书评论:
-
夏季群岛03-08相比汉代以来逐渐与人间建立起更密切关联、更富有人情味的鬼神世界,似乎还是对先秦时期晦涩模糊、尚未正式成型的原始鬼神想象更感兴趣。(4-)
-
TinOO03-07现在不流行鬼片,流行生化怪物和外星生物电影,相信因果轮回的人也比相信神鬼的多,早期的鬼真要退出历史了。
-
Har03-07看似很多复杂的论述,实则浮于表面,把重点放在了比较宗教、比较文化与语言文字上,但对于鬼作为中国特殊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功能的论述非常碎片化且浅尝辄止,可惜了这么好一个题材。
-
Bandeàpart03-07挺有趣的,想了解更多
-
未注销01-17还不错,广但是有点浅
-
佩奇乔治桑01-14From 西西弗书店、枫林晚书店。有点意思,内容紧扣题目。
-
猴流感03-25道教修长生,驱鬼只是一项业务,面对大时代里的战争瘟疫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佛教修来世,但是为了在中国能扎根发展,不得已也干起了驱鬼的业务。
-
新星出版社05-16透过“鬼”,洞察历史与人心,完整认识中国社会。
-
星星被风撩过✨11-28英译中,穿插了大量的文言文,读在后面已经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文学中的鬼是作者的主角和喉舌,宗教中的鬼大多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治理的威胁物,大抵有意思的就这么一句。
-
马刘原野01-21我们塑造了鬼的形象,鬼的形象/世界投射了我们对真实世界的想象和反应(比如鬼世界也有官僚系统;志怪小说的出现不仅反映我们和鬼的关系还反映了社会娱乐的变迁)。作者林林总总写了那么多,我反而对他提到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鬼系统更感兴趣——前者为etemmu,起源于众神的身体,居住于人体内,死后被释放,在冥界过着阴暗的生活,且这种痛苦永无止境。古希腊则是把死后的状态分为卡、巴、阿赫,没有一个是对生前人的复制,一种对存在的解构。
-
Patrick01-26观点和分析有趣。汉时鬼的民间信仰是简单的干扰-驱离模式,六朝的文学大大丰富鬼怪形象和冥界建构。佛道都向原有鬼观念妥协,并借驱鬼彰显伸张正义一面,以吸引信徒、相互竞争,不同之处在于道教鬼的行为反应在阳间承受的不公,利用鬼的“报复”观引导人们在驱鬼时听从道士;佛教鬼的处境反映在阳间所行的不义,利用鬼的“受苦”观鼓励人们在生活中遵从佛事。古埃及和古希腊的鬼文化与早期中国不同,古埃及宗教对身后事有清晰的规定,人死后会经过评判,或进神界或消散;古希腊的神话强势,对鬼的描述较少,虽有哈迪斯冥界的说法,但没有明确构建。
-
刘季绪12-23内容比较简单,觉得“鬼”的概念涵盖面较广,结合东汉官吏驱鬼的记载,认为睡虎地日书是墓主指导百姓驱鬼择日的参考书。对历史演变的考察主要是认为六朝时期出现个性化的鬼故事,然后比较了宗教中的鬼观念。部分材料的理解不够准确,但是总的来说态度比较谨慎,非常注意不同材料的论证效力,加一星。
-
新京报书评周刊06-28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研究就是说“鬼话”。蒲慕州的《早期中国的鬼》就是历史学家对鬼的一次探究。鬼是否真实存在,如果不从玄学和科学的角度进行讨论的话,那么历史学给出的答案是,自从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各种形态的鬼便已经出现,并且起到方方面面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非想象,而且真实不虚。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中出土的简牍中,也记载了一位名为丹的人死后复活描述的自己作为鬼的“生活”状态。如果鬼仅仅归于死后世界,活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么祂对生者来说,便无更多现实意义。但鬼之所以能对活人世界有如此大的真实的影响力,正是因为祂们时时能与活人世界产生链接,有时作为故事寓言出现,有时作为道德训诫出现,有时则纯粹是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强化人们对死后世界的信念。
-
和菜头05-19一本有趣的学术书,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研究方法。但是,哈哈哈哈哈,没有一个是确凿无疑的结论,只有许许多多的推论。
-
纳西小伙05-132024.5.12 EVGR D Huddle上午自习中读过。蒲慕州对于从先秦到两汉中国对于鬼的概念理解、文学描写和宗教实践做了全景式描绘。鬼作为社会建构之实体,可以成为早期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宇宙论和生存论问题反思的形象化媒介,也可以成为文学作品中对人类意愿、幻想和社会心理的投射反映,甚至可以视为社会史和创伤记忆的形象化再现(鬼军作为瘟疫和战乱之再现),亦能作为体系化宗教开展社会(治理)实践时的重要依托(驱鬼作为社会性实践将抽象宗教信仰和信众日常生活,将超凡脱俗的神圣技术持有者和供养僧侣等职业人员的普罗大众,乃至不同信仰思想脉络间都有效地建立起连接)。从对鬼的供养和互动走向佛道教兴起后对鬼怪的消灭与邪恶化,似乎可以挖掘出贯穿中国思想和文学史的“鬼怪史”。
-
伟大的乌鸦大人04-03前八九十页看得人昏昏欲睡,几度吐槽只有生材料堆叠,sorry我不吃生。但开始论证佛教和道教如何借用在地的鬼的观念来进行融入与推销后就变得很好看了。甚至之前让人昏昏欲睡的部分也连起来了———《日书》没被烧证明属于民生工具书,证明鬼与驱鬼观念的日常化及日常化之早,于是才有后面的鬼怪观念作为更早的以存在的民间信仰…而且本文有不少比较精致的小论证。但是好多故事只引鲁迅的古小说钩沉,不去找更原始文献是不是稍微有点…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