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忘记的名字

读书评论:
  • 植物生命
    11-21
    世界上不存在容易忘记的名字,真挚地感谢那些与我分享人生片段的名字,呼唤你们的名字时,嘴角流出的风,让心里长出新绿。
  • 雪的练习生
    11-16
    贴合之前阅读小说时对于她的想象,不过因为不了解她提及的其他韩国作家,读来始终有缝隙。
  • 小眼公园
    11-17
    “蹲在门前的孩子,把黑暗变成剧场。”
  • 天心月圆
    11-13
    正直、善良的作家,逼仄的童年和躁动的青春期,怀抱着对他人真挚的爱和感谢,用自己的呼吸亲近文学。爱烂,淡泊、美丽、温情的名字,我也真诚地从您这里得到了安慰。
  • 青色以太
    11-10
    喜欢一个作者,尽量不要去看她的写实的散文和约稿,会突然间没那么爱她以前的作品。以前觉得她好特别啊,现在觉得她也不过是一个商业作者了。
  • 吃槟榔吐血死
    04-11
    世界上不存在容易忘记的名字
  • 方枪枪
    10-13
    应该算是作者的一些散文合集,关于自己父母的爱情故事、个人生活成长经历以及文学道路等各个方面。
  • 霜序闲时
    06-06
    随笔很像是用文字缓慢包裹生活,眼角看到的风景,耳畔掠过的话语,人潮中擦肩的风,延伸的边界和坍缩的无限,像是缓慢爬上泥泞滩涂的潮水,来时裹挟奔逸的思考,去后剩下大片的空白。在文学中,时间不属于定义分类好的任何一种变量。
  • 在逃眠羊
    10-17
    文学为我们打造出多个春天,让我们可以更加丰富地感知这个世界。纸卷成圆,就有了褶皱和容积,像肺泡,我和这个世界的接触面增多了。
  • 观我
    11-17
    啊没有我想象中好看,尤其是和她的小说相比,散文简直像是随手写的博客。写了一些写作背后的故事,有点小意思。
  • 荷尔德森
    02-05
    第二部分写韩国文学前辈,国内几乎都没有引进,所以读起来很陌生。最爱的是写赫塔米勒和君特格拉斯的两篇,我喜欢这种连接的时刻。小说家首先是读者,并接收世界文学的滋养。在随笔中写起自己喜欢的书,会让读者感到神奇和惊喜:原来我们读一样的书!(让我想起第一次读大江随笔的时光。
  • 假装翻书的鱼
    11-25
    很喜欢很喜欢,反复读反复划线,特别是在这个“乌鲁木齐火灾”的第二天读到作者为14年世越号沉船事故悼念的文章更是心里默默流泪。“对于这个国家的人们来说,仿佛‘安好’的马其诺防线不再是福利、教育、医疗,而是变成了生存。请放过我们。”
  • 深雪里
    11-17
    她读卢卡奇,去二手书店想买一本索绪尔。她说自己想要弗洛伊德,尼采。说:「一看就知道不是想看,而是觉得必须要看的书。」真的吗?我以己度人发出疑问。但是或许,于我这也才是真相。在计量课上读完的,读到落泪。读时想:如果早一点遇到她。可是转念又想,十三四岁的我,未必能体会这种心境。读时不断划线。划到:「在某个句子下面画线,感觉就是和那句话肌肤相亲。」读时觉得共情。读到:「渐渐地,我们不再制造虚假的共同点,而是说起自己的事情。不是为了亲近而故意倾诉,就像随口说话那样轻松。」不胜感慨。我一直写自己和爱烂像,读时也这样觉得。爱烂写的却是:「所谓“理解”,并不是进入他人内心,与其内心相遇,看清他的灵魂,而是站在他人身体之外,谦虚地承认自己的无知,猛烈地感知其中的差异。」我理解爱烂了吗?不知道。
  • 小王同学
    01-04
    真的难以理解 每个字都认识 连在一起就是不理解 像地震过后的废墟一样混乱
  • 曼仔
    10-31
    非常喜欢。笔力过人,写私人的童年记忆和对公共事件的哀恸与反思都别具沉静的力量。以及,认同那句,她是韩国最有可能拿诺奖的作家。
  • 欢乐分裂
    10-19
    3.5;篇幅不一、主题较杂,因而显得良莠不齐,但整体非常温柔而深情,很会写,很会驱遣文字,也很会共情心底的情愫。在父母口述的回忆和自己的想象中去还原父母爱情故事中“三道门”的部分;赞美“文学为我们打造出多个春天”——尤其喜爱对副词的描写,生动鲜活饱满;“在某个句子下面画线,感觉就是和那句话肌肤相亲。画线这种行为本身就像独木舟的桨,制造出力量和节奏,把阅读推向前。”这些细密的文字需要一颗感性的心灵。写朋友和前辈,部分有命题作文的味道,但写女作家那篇极为曼妙,是彼此能读懂内心的;第三部分陷入沉郁——“作为一个人,我爱处于生与死之间的光的轮廓。”
  • 毒妇脸少女心。
    11-20
    金爱烂本人曾在《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中提到,“其实小说家在写作的时候,有些东西是用语言来表达的,但同样还有一些东西,是通过不表达来表达的。”而她的随笔,我觉得恰恰相反。不过,书里第三部分很棒,只看这一部分就行kk(还是更爱她的小说没错
  • 沈书枝
    10-13
    金爱烂的小说我没太看过,之前只看了《滔滔生活》里的一篇,因为受不了那种塑造的黏糊的、灰暗的东亚式痛苦而放弃了(打算以后重看),这本散文集却让我觉得很喜欢。第一部分写的是自己成长的生活,妈妈的面店,在首尔的租房和学习生活(正是我看过的那篇小说里的设定),但有更接近真实生活的用劲,反而让人觉得更有吸引力。觉得很有意思:取材于过往生活的小说,如何处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如何确定“获得”与“损失”在哪里及其大小呢?第二部分写对一些韩国作家的印象,我不了解韩国文学,对此很隔膜,但喜欢她写女作家的那两篇。第三部分也看得草草,但喜欢关于写作的一些讨论。感觉是,金爱烂的心灵中有一种极其敏锐的触手,却又表现得非常温柔,好像只是随便伸展在风里,却同时捕捉到了它们的表像与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