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不说谎
读书评论:
-
费朗吉10-15读到140页实在看不下去了,在前10页已经阐明的观点,后面不断的重复,列举事例,将其已经嚼烂的观点再次咀嚼。让我想到了自己写的垃圾论文。总之1、承认小时候被压抑的情绪。2、宽容、原谅父母并不是一条特别好的路,有条件的开诚布公,没条件的有多远走多远,再也不见也很好。3、莫名其妙的身体故障,是对自身情绪出问题的提醒。4、很多心理咨询师自身也处于“第四诫”的囹圄之中,可能不会很好的帮助到来访者。5、放弃对父母的期待。
-
梦竹01-26看见真相是所有疗愈的开始。而童年创伤往往被习以为常而不被重视,其实却对人的一生有着举重若轻的影响。祝福每个人都能遇见能够不评判的聆听者见证者。更重要的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那个不评判的聆听者见证者。
-
strider05-16传统的道德要求我们孝顺、感激,当这些要求内化到我们内心而与内心真是感觉冲突的时候,就会引发一系列心理、身体的状况。我们为什么会强迫自己感激呢?可能来源于道德的要求、宗教的戒律、对父母爱的期待、扭曲后理想化父母的形象……情感不是加减法,巧克力棍棒的教养模式,掩盖了棍棒造成的伤害、甚至创伤。爱不是建立在对方满足一定条件才给与的,不是一种权力。
-
老棉10-29精神压抑与身体疾病之间的关联在《斑马为什么不得胃溃疡》。
-
清和卯月夏未觉11-07内容比较笼统,干货不多,主要以名人案例分析为主,中心思想大致是“爱童年的自己”,关于这种爱的能力,作者说的并不多。比较特别的一个观点是“成功的治疗目标是释放痛苦的依赖而不是和解,和解通常是基于道德的需求,而非身体的需求”,具体怎么做作者说的也很宽泛,基本就是承认真相,释放体内被压抑的苦痛,抛弃对于父母的感激之心与罪恶感。
-
小茶03-08你更相信头脑还是感觉?头脑会说谎,美化过往的回忆。而感觉不会,尤其是那些糟糕的感觉,一直存留在身体里。这本书用了那么长的篇幅就说了一句话:相信你的感觉。不得不说,心理学家出书真是挺容易的。
-
头被门夹着01-13十分大胆的一本书,对精神分析和道德宗教的一次颠覆,作者的论证或许在证据支持上不那么充分,但观点绝对石破天惊,一个人的成长是对童年永远的报复。
-
熙阳05-22你的身体诚实地记住了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那些在幼年时来自父母的言语暴力,肢体暴力让我们产生的痛苦和恐惧的感受,不可能被“你要感恩,爱并孝顺你的父母(无论他们对你做过什么)”的道德信条轻易说服。当大家选择在社会和道德的压力下掩盖并遗忘这些感受,身体和精神将以各种方式,向你表达它所知道的、曾经发生在你身上的、你真诚感受到的所有一切。
-
张尼德普06-08很多心理学的书籍都会建议人们和原生家庭和解,才能获得灵魂的自由。这本书却有了一个有趣的观点:面对家人和父母带来的伤害,你有理由选择不去原谅。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才更重要。
-
流水斜阳09-04爱丽丝·米勒,语不惊人死不休。身体不说谎,是因为身体是潜意识的栖身之所,subconsciousness never lies。钦佩作者对人类社会和心灵的敏锐捕捉,但她在书中有太多的卷入。尽管她说向父母表达愤怒,承认父母带来的伤害并非指责父母,但其言语间透露的强硬态度让人极不舒服
-
呐呐呐11-14值得一读,虽然过程中会不断想挑战作者的观点。对名人生平的过于简单化分析,直觉化的判断,没有论证而是直接给出理论框架……但这些并不意味着欺骗,作者只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本书还略微涉及了精神分析内部的强烈派系之争(当然这一点在看拉康生平时就已经很明显了),很有意思。会继续关注作者的其他书。
-
只抓住6个09-21总觉得没把问题讲透。童年阴影与个人脾性的关系,作者举了一些典型例子,但又没有提供足够充分的逻辑支持,只让人觉得大致如此
-
小梵11-14#读书# 387读完武志红老师的《身体知道答案》又遇到了这本书,总结一下核心理念:尽管宗教说人必须孝敬父母,但父母大多都以爱之名对孩子行伤害之事,尽管我们出于对抚养者本能的爱去压制自己的愤怒,但耿直的身体却会以各种疾病形式来呈现内在的扭曲与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