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荫麟全集(全三册)

读书评论:
  • 沐晴生
    10-25
    向天才又勤勉的人致敬~(我为什么半夜po的都是这类呢?因为我既不天才还不勤奋,惭愧下的检讨吧)
  • Kreisler
    08-20
    该出套全集,张先生英年早逝,史学界少了一位大师!
  • 羖参
    08-23
    (1)张荫麟的通史著作,文字之优美高洁,放在整个现代中文里面都是异数。其实20世纪的学术名著,不少也是第一流的散文范本。(但长期以来的狭隘观念,只承认那种抒情的、贫乏做作的东西是“散文”。)(2)浦江清日记:“张素痴来,谓《八仙考》文字尚好,文白混合,彼亦有此种倾向。”可见这是有心的文体试验。张荫麟的文言根基很深,但糅进了流畅的白话句法中,因之大放异彩。反倒是像钱穆这种坚持写文言的,其实文言写得也不怎么样,疲软拖沓、不干不净。(3)张氏治学面广而杂,精芜不一。我个人印象较深的文章,倒是其早年的一些学术评论,看得出无一不是精心用意。“莫抛心力贸才名”,但少年天才真是不惜力的。(4)专著以外的杂著,差不多全编入了“论文”,太冗杂,可以按文章性质再分类。书前小传写得很中肯,不虚美不隐讳。
  • Juvenalis
    07-19
    读文章为治学,读全集为知人。浏览一过,留学归来后治学更加纯熟精深。文笔更流畅秀美,善剪裁,能传精神;“学社会学为明人事理法“,见诸宋史诸论文,且如盐之在水。从前读洪业、陈槃的左传论文,每怪其思路单一,仓促论证左传为抄撮之作,今且思之,固为史学家之常态。张氏论证则每每指出,根据现在掌握的材料,事实有这样几种可能性。其为哲学短文《论可能性》《论同一》之通俗运用也与。又读《顺昌之战》以《三朝北盟会编》收录的材料为基础所做长编,明白了一点张氏所谓“考据是很容易的”是什么意思,以其博闻勤苦,对材料竭泽而渔固非难事,既已搜讨原料,考据不过辨其同异,“只需要一点侦探式的才能了”。难的是叙述。1456
  • 了无痕
    06-12
    为了帮别人找资料看的,话说这书还是我推荐之后图书馆才买的...作为张荫麟传记的序言非常好。张荫麟有考据功夫,毕竟是考据起家。他其实很批评工匠式的治史方式,估计是不屑?很赞同他看重社会学理论。他翻译文章大多是为了生计,诶真是难为他了。但说张氏广博、学问极大,我倒不这么觉得,毕竟时间太短,留下的东西太少了,就跟我不赞同学界现在对陈寅恪先生的学术定位一样。和那个时代的学者一样,张是一位民族主义者,这是需要注意的。时代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