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儿

读书评论:
  • diduanyan
    11-15
    女儿之所以善良、正直、不随波逐流,正是因为母亲的培育和影响。母亲年轻时或许和女儿一样有棱角,在生活的打压之下渐渐妥协,但女儿的所作所为渐渐唤醒了母亲内心的火山。母亲看不惯疗养院从上至下敷衍塞责的行为,从言听计从、默默忍受到据理力争,哪怕被辞退也在所不惜。其实母亲只是希望女儿过得更安全更有保障,假如社会文化尊重和支持更多元的生活方式,母亲就不会因担忧而阻挠女儿与女人一起生活。我的妈妈很多时候也有过类似的困惑与失望吧,我不是她期盼的那个亲热贴心的女儿,没过着世俗意义上的完满生活,很多时候她不得不承受我带给她的冲击或者说打击。但我身上也有她的很多特点:宁折不弯、爱憎分明、固执己见,因此我也才能毫无畏惧地选择我想过的人生。想起邓依涵在金钟奖上的致辞:“希望我最亲爱的爸妈对我的骄傲是没有遗憾的。”
  • Remember
    09-30
    我喜欢!母亲视角下的女儿,全书围绕“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这句话来阐述。母亲一直试图把女儿拉入“正轨”,但女儿刚烈的个性和LGBT的身份,注定了“结婚生子”这种平凡愿望不能达成。我真的好喜欢结尾,没有强行he,选择接纳女儿和她的女友,而是只能“试着去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美好”,令人心酸却真实。
  • Fleurs.哼哼
    10-09
    作为男性和儿子的角色,我当然不敢笃定和妄言女性成长的那些必经拐点,结合本书,回忆了一下我历任女友与其母亲关系的心路历程,恍惚有一个似是而非的判断:类似于男性的成长和裂变必须经历最少一次精神“弑父”,女性也需要在几次特殊的时间点上仪式般地扬弃传统、家庭和母亲的多重影响。东亚,亚洲甚至类似的父权社会对孕育世界的女性有着罄竹难书的洗脑,不仅仅是书中几代女性不同氛围的迷茫、惶恐、挣扎、反叛……女性觉醒更是一个庞大的母题,我不知道如何从根本改变,但隐隐约约我知道,经济基础的夯实拔高和公共领域话语权的增广增量绝对是目前最有效的办法。
  • 冬至
    11-18
    比预想得要好。人物不多,定位清晰,角色关系有很好的结构性;情节推进的节奏感和人物内心的描绘都蛮好;人物和故事有鲜活的真实感,没有那种主题先行的常见毛病。算不上惊艳,确实是个完成度很高的文本。此外,这小说很适合拍电影呢,读的时候脑子里在放电影。
  • 冬惊
    10-19
    一口气读完,第一次看到从母亲的视角去写女同家庭的冲突,描写生动真实,探讨的社会问题发人深思,韩国的女性文学越来越精彩了!
  • 读书看报多运动
    11-23
    我真的,忍着一口气,一定要在今天只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读完这篇9万字的现实。因为我受不了再花另外一天去忍受这个母亲的怨恨。看完后,我就再也不想打开它了。我不知道这本书往后的销量会怎么样,因为它刺伤了每一个东亚女儿,买它是为了帮助女性题材的销量——是的,因为它是纸质书我才可以读下去,如果是电子版的话,我估计会在打开它强忍着耐心读了两页后,就会被其它推送吸引,我不会再次打开它了,它就这样被我放在电子书的书架里。我不知道是韩式文笔,与我话语习惯不符,还是这本书真的太过沉重,我真的接受无能。我在书中看不到母亲的觉醒和理解,只有她不厌其烦地在责怪女儿,轻视女儿的女友,并且在乎邻居、养老院同事的眼光和流言甚于关心自己女儿真实的想法。她一直 不停地说后悔让女儿读了那么长时间书。
  • 娜斯塔霞
    07-07
    这么可以挖掘的主题。写得既缺乏文学性与思想深度,又没网文好看。感觉没有受众群体,怎么火起来的。
  • 归无
    04-20
    很浅,并没有什么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
  • dgwndbudkebd
    04-15
    一般。来来回回絮絮叨叨。
  • 粟冰箱
    01-04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多么罕有的东西啊,哪怕是母亲和女儿之间。珍这个人物安置得很巧妙,亦母亦女,亦昏亦醒。阅读过程中倒觉得没有韩国文学惯有的那种味道。
  • 半岛璞
    11-04
    围绕女儿的取向问题,母女之间的互相不理解,叙述充满意义,但并非最打动我的地方。相反,母亲作为更接近人生终点现场的人,对于老后返贫,跟临终前护理院中的黑寂人生的洞悉跟恐惧,残酷得叫人动容。“令我担忧的永远不是死亡,而是生活。”
  • 张躲躲
    12-30
    虽然作者刻画的是一位“不能理解女儿”的妈妈,但,小说传达出来的信息就是,真的只有女人才能理解女人。老弱病残孕,吃不完的苦,说不尽的爱。
  • 梁州
    03-14
    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由神谕中窥见第一任夫人墨提斯生下雅典娜后会再孕育一个危及他的权力的儿子,于是宙斯将还怀着雅典娜的墨提斯吞入腹中,但雅典娜在宙斯的体内成长,然后劈开其脑袋以成人之姿降生于世。在神话之中,纵然雅典娜英姿过人、聪慧无比,宙斯却因为她是女性,默认其永远无法危及自己的权力而给予其万千宠爱——由神话中的性别叙事看历史主体中的儿女在世界中心的位置,历史告诉我们的经验是,父子之间始终存在竞争,俄狄浦斯式的故事昭示着以父子关系为中心制的家庭关系。但在父子之外,母子、母女的关系却鲜少被聚焦。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并不在于其故事里的性少数元素,它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彰显了母亲的视角,作者在传统叙事之外给予了一个新的中心,这个故事里只有女性,女儿的性向,女人之间的互助、交谈,女人们在这里汇成独立的海洋。
  • 乔峰
    07-03
    许多东亚女儿甚至一辈子也不会从母亲口中得到封面那句话,“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
  • 黎戈
    12-09
    当传统社会结构解体后,东亚社会对“家”仍有执念,同性恋、少子、单身失能老人……一个个困境中挣扎而孤独的个体。这书是一场睁眼的绝境,清晰的大雾,雾中彼此遥远而微弱地试图理解。
  • Lottie
    03-08
    夫职和父职缺失的家庭里,把女儿当成一切的希望的母亲,发觉女儿走上了另一条自己无法理解的路后,内心的控诉、悲伤和自责。书中描写母亲的内心独白太过真实,实在是不忍责备。
  • 叶酱
    10-18
    时而把自己代入母亲,时而又把自己代入女儿。整本书就是东亚式家庭对亲子关系的一次长长的凝视。剔除男性存在的同时,却又都是父权制下受害的产物。养老院看护的设定很棒,衰老、孤独、死亡,赤裸裸且冷眼旁观的陈述,与无偿照护并替老人送终的走向,形成了巨大的情感张力。“平凡而幸福的日子”,希望我不会变成只希望孩子过这样生活的母亲。
  • 布卤
    10-28
    母亲一直在控诉,我的女儿怎么会这样?可实际上母女俩何其相似,女儿不愿意随波逐流,发起向学校的抗议。母亲也不愿意随波逐流,执意把疗养院的老人带回家。很多母亲都会感叹自己的女儿不像自己或者说,怎么会是这样?但其实这样的女儿不就是你们亲手造就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