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刻本研究
读书评论:
-
阿墟12-27上下编分开读了一遍,之后应该把上下编合起来再读一遍。隔行太远,学到不少东西。
-
无名的大头梨03-18粗略地翻了翻,因为对版本学没太大兴趣,所以对专书版本的分析几乎全部略过。精彩之处很多,比如:1.强调版刻风格地域差异的同时,也考虑到地域间的渗透和刻工流动等,而且分析得非常认真;2.对版刻风格的介绍细致入微,比如苏式本横画收笔处向上突出成直角,建本是用力一顿形成圆角,这些我以前都木有考虑过
-
不知远01-21开头格调起的高——“实物版本学”,然而作者可以直接在单位开古籍普查啊(超小声
-
南山清洁工05-19所谓版本类型学也就是把传统从字体鉴定版刻年代的方法科学化、系统化了,个人认为这是版本鉴定中最要紧最有效的方法。此外,明清两代版刻事业繁华,比起宋元本来,牵涉的问题更多,翻刻覆刻、前印后印,刻工的流动都是很复杂的问题,而嘉靖本在这些方面又都有一些特殊性,故而这些问题仍可继续做文章。再有就是,苏式本字体的产生与模仿宋本有关,当可信,但是这种字体既可追溯到弘治时期,那么所谓嘉靖文坛复古引起版刻复古之说是否全然可信,或者说文坛复古只是在推波助澜,而并不是根本原因,窃以为,苏式本字体比京式本、建式本在刊刻时更为容易、简便,这或许也是苏式本大行的原因之一,有待继续研究。
-
白牛芜狐07-21共时层面的专题研究,邓邦述、黄永年已导前路。嘉靖朝是版本字体演变的关键时期,苏州以其文化和出版中心的双重地位,将苏式本与方体字推向全国,惟京式内府本赵体、建式书坊本颜体仍能坚持底色,其余皆笔道渐硬,书写意味渐少,形成方斩规整的匠气风格,可观察横画收笔是否正三角、横上点是否倒三角、长捺出锋是否切断等细节。建阳坊本受前代底本影响,未必反映时兴书体,鉴定尤其困难,故又增历时特征梳理,嘉靖前笔画曲折、起笔多带尖钩、横画收笔多下顿点,嘉靖后亦有保留。作者以天一阁藏本鉴定为中心,细审字体变化,推敲前后印次,规律总结简明,图录裁选精致,深有亲传心法之感,为实物版本学之不可避者。
-
籀门04-24吹毛求疵一下,解题如果能更细致一些就更好了(尾崎康、郭立暄、陈先行)。
-
廖忘之03-01抽奖抽中的,可能是缘分吧,现在正在备考文献学。看上编,嗯,我明白苏式,京式,建式(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是点心的分类法)有什么差别了。看下编群书经眼志,这是京式?还是建式?这是苏式?还是京式?算了。是受到苏式影响的京式。
-
難山04-20期待作者未来对嘉靖到万历字体演变的研究。另外,封面题签是什么字体呢~
-
再见琳尼尔06-26关于第97页崔铣《士翼》的问题,因为我比较关注这个人。《洹词》附崔铣年谱中“甲午五十七岁”条(嘉靖十三年)说“秋,以平生所得,著曰《士翼》”,可知《士翼》完成于嘉靖十三年,但是崔铣有一个特点,他的书一般刊刻都不会很及时,不论是文集《洹词》还是他编的总集《文苑春秋》或者子部书籍《松窗寤言》,都要很久以后才刻出来。况且考虑到当时的流通情况以及刊刻效率,估计嘉靖十四年也刻不出来。不过倒是为我提供了一个线索
-
弦歌03-25观风望气看八卦十分有趣,比中西书局出的那本神马复刻来说,起码图片都还是反映了原始藏书的效果,订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赶快翻图片,还好还好,松一大口气
-
挟书谤王蘑菇酱06-13虽然只读完了上编,但是就算我读过了吧。风格极细极硬。作者善用文史考证,并对既有成说和著录信息持有理据之多疑态度,但大多数考证仍然服务于版本学研究的母题,因此看似千头万绪其实非常清爽。行文中可看出作者有跳出版本学进入社会文化史讨论的冲动而时时克制,但稍微溢出的几笔,已然点出许多重要的问题,值得学界关注与研究。作为类型学研究,此书已在吸收前人成说基础上开出了新的范式,但是对于赏鉴派版本学的关注点,类型学研究恐怕大抵也只能将其归于个性问题,因此引起质疑或争端也在所难免。另外关于书帕本的研究不仅需要普查统计,更要判定其性质究係书帕本与否,除了搜罗旁证以外,是否有更便利的定性方法,也是一问。前一问题应当归于版本学界共同面临的天问,后一问题也同样需要学界共同努力。
-
NADPH11-02用版本类型学统摄全书,所以整个下编录的刻本是以刻书地排序。看来文科研究的材料数变多之后类型学化是大趋势了,从比较学到类型学一进步。还可以感受到的是实物版本学与校勘学的分立。作者录了很多字体风格比较,我就觉得有开拓空间,既然现在做类型学材料多了。那么可以从计量风格学里借鉴。而像tkasasagi博士近年专注于用深度学习研究日本的くずし字,国内OCR的研究也很多了,但这些毕竟是校勘学导向的,如果用类型学做导向,那都可以顺带研究异体字了。数理化这方面语言学已经发展一些了,演化学、接触学甚至现在的网络分析都有了一定成果。对于版本来说,刻书地、历代收藏、刻工、覆刻、刀功等会把每个文物织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作者好像不太关注明清小说的刊刻。
-
白鹇12-04将嘉靖本分为苏式、京式、建式三个系统进行分析,超越了之前对嘉靖本风格大而化之的概括,很有启发。
-
秦桑02-28本来想作者翻了这么多书,得在图书馆遭多少白眼啊,一瞅大部分是人家自己单位的藏品,放心了。
-
草虫06-07嘉靖本存世三千种左右,版本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三分视野下,勾勒出苏式的崛起到万历宋体字的产生、京式内府本与藩府刻本的字体的影响、建本的没落。但事实上,共时地域典型特点与渗透、官刻坊刻与私人刻本风格的变迁、翻刻宋元本乃至嘉靖本导致的考古层位的打破,各种线索交错下,没有一个线索是唯一的。这也是这本书着力之处。此外,脚注信息量丰富,特别是辨析一些著录版本的错误,很见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