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柯鲁克镜头里的中国 : 1938—1948

读书评论:
  • 我揍菠萝包
    05-09
    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看变革中的中国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角度
  • Fox Mabinder
    09-29
    社会学范畴内的纪实摄影
  • 愤怒的猫猫
    05-10
    最喜欢85页卖荸荠的小男孩,眼神充满了好奇、善意和朝气,尽管小小年纪就出来做苦力,个子刚到茶缸的高度以及240页,满脸或狐疑、或茫然、或好奇的村民众生相不知道那时的孩子们如今是否健在
  • 这么近,那么远
    06-03
    “本书自发掘资料到完稿成书历时四年,期间完成了近百次口述访谈,围绕这批资料已举办了多次展览及研讨会,以上诸种成果在本书中均有体现。书中还展示了以往未公开发表过的当年留下的手稿、日记等,试图丰富而立体地还原当时情境以及当事人几十年来对中国革命的不断思考,是一本厚重的极具学术价值的影像文本。”
  • 阿盏
    05-27
    上海的平民生活,西南成都的防空撤退,华北平原的土改…最好的摄影镜头是平视的客观,柯鲁克做的远比一些来华战地记者好的多。上海街头卖杂货的小孩,端着贩货板,有绳套在脖子上,镜头前笑得好天真。还有土改时内敛质朴的宗族乡村和热切的党的宣传员,平民和地主不失和谐地坐在一起,和苏童笔下的《罂粟之家》截然不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土改时平民得以分到地主家的丝绸,用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丝绸抽丝了…
  • 方小方
    09-06
    图片文字关于过去的记录,老朋友图片有展~
  • 您老朋友王狗熊
    11-20
    拍的比一般强点如果单就摄影来讲,原来是十里店的作者,好像这一家人还上过纪录片,儿子都已经是老头了一看还是白人但是操一嘴的京片子,看十里店看的感觉一般,这个摄影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其实作者生平更有意思
  • 冲鸭
    01-09
    视角不寻常,连拍上海街景都是带着黄包车。
  • 小蓝
    03-22
    站/蹲在图书馆里翻完的,过于的影像其实与今天的我们还存在很深的历史连接,让人感动。我们回望过去,是为了明白当下及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 Aloysius
    02-22
    珍贵的史料。十里店这个地方应该可以写一本历史社会学的专著。
  • 泽泽
    04-01
    口述+大量照片;上海+西南四川+华北。土改。
  • naknang
    11-08
    看书:https://www.douban.com/people/91153245/photos
  • 小布
    06-12
    非常有史料价值,尤其是土改那些部分
  • champigneNoire
    07-04
    孤岛,外滩,马路。城郊,空袭,移民。土改,乡俗,革命。
  • solo
    11-26
    非常扎实的纪录,无论是成都、上海还是十里店里的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面孔并非愁容,那些年轻的面孔里希望犹存。两点印象很深,一是大卫教学时观察到的「让学生说话而不是听讲,简直就像拔牙。」于是其抛出了一个踩线的话题期待大家去辩。与今天极其相似。另一个是伊莎白关于十里店土改的口述史,配合图片,有点像电影的拉片。异常生动。
  • 兀鲁厄
    12-23
    华北土改那部分比较有意思。
  • 劈头士》睁木
    04-30
    季风蹭读。照片【资料性】太棒!特别是关于1938-1940年的上海!在关于华北土改分地主浮财时,有一段:“一个农民的手很粗糙,因此在摸丝绸的时候丝绸抽丝了,挂在他手上。他说,丝绸这玩意儿,粘手!”
  • 涛Carpediem
    01-31
    柯鲁克夫妇的故事很打动人。真正的共产党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国际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