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熟人社会
读书评论:
-
Margot04-14我不知道怎么把这书加入书架,又怎么决定花费宝贵的清晨时光来读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半熟人社会这一说法,我以为全书会有精辟的论证,却没想到如此啰嗦。费老关于“名实不符”的论述就被重复了三次。还有他老师贺雪峰提出农民的生活价值分为本体性和社会性这个观点也被反复提及。他的很多论证都是借用他老师的观点来支撑的,无语。所谓深描,本书里的描写太累赘了,缺乏逻辑和趣味性,让人难以下咽啊。再说理论部分,原因都指向现代性,却没告诉读者什么是现代性。唯一可取之处就是这个框架还行。或许社会学的人会觉得写的有理有据吧,但我觉得好书应当是让外行内行都能接受的,浓缩的都是精华,费老的书真的是精辟又好看。还有本书在说费老的书不足的原因之一在于调研范围有限,我觉得这不能成为理由,而且他的这书有些观点和我家那边不一样。
-
照夜白01-07几乎就是以乡土中国为底本,根据手头现有的证据,一条条重新解释过去。具体的事例不论是收集还是分析都有些简单,理论部分又显得繁冗啰嗦。
-
一清07-30和阎云翔的书比较类似,特别在婚姻家庭这一块
-
萝卜哥哥12304-22全景式的描述,个案的角度——面广,可读性强
-
智术师01-10本书实际上是对旧著(主要是《乡村江湖》)的选编与重新改写,坦白讲,这种著书方法实在过于投机取巧。
-
桃梨.キララ01-28“熟人社会”一词由费孝通先生根据中国的民情提出,目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城市中的生活明显“人情”压力少了很多,除了过年亲戚们聚在一起。而乡村还是“半熟人社会”,没有以前宗族关系,但是人情事故还是很压抑,关系网复杂,因为一句话而引得人命关天。现在有些学者在网上说还有20年,中国就没有农村了,看吧,谁知道呢。
-
頨譞11-28全部精华内容集中在前言部分,即在费孝通“熟人社会”基础上对“半熟人社会”概念的阐释,但正文实在无甚客观之处,甚至可以说离题万里。
-
寻川04-15事实描述很能抓住重点,概括得也很好,足见田野功夫到位。问题是一旦离开了事实层面就开始抓瞎。且不说字里行间(特别是每一个带感叹号的句子)都散发着浓浓的“我是卫道士”那味儿;把浙东农村和江汉平原农村的阶层结构区别归结于受到儒家文化熏染程度的不同,这是认真的吗…
-
cancel07-20第3章面子竞争和第15章婚姻那章写的很好。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不同地区的田野调查的结果。挺大而范的。单独某个村的调查反而显得不是很精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