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乐观的希望
读书评论:
-
如雨乃可乐06-174.5分。有重要内容。翻译拖了点后腿,伊格尔顿卡片积累式的写法,有时也让人提不起劲。
-
跟真的似的06-05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最为重要。在第一章中,伊格尔顿驳斥了一种刻意的乐观主义。他把最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反对我们这个世界对进步和希望的幻想上。虽然在商业,贸易,卫生,食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却不能认为历史形成了一条进步的直线。如果我们现在对理性和希望抱有一种玫瑰色的幻想,那么那些失去希望的人,那些在进步中没有留下足迹就被消灭了的人,那些被牺牲被损害的人就会被抹去。在最后一章中,伊格尔顿提出了一种新的希望,一种不论是在语言上,又或者在毁灭上的希望。只要语言还能够表达,还能够被理解,希望就存在,哪怕是大灾难之上,或之后。而真正的绝望是失去了理解和讲述的可能,就如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这样。
-
胡桑07-10在本雅明式的悲观中批判了布洛赫的宏大希望,这一点显示了伊格尔顿对希望的悲剧性理解。希望是当下的裂缝,让我们瞥见未来,但也挖空了人类主体,贬低任一时刻的价值,将其献祭于未来。我们要希望(信望爱中的望?),也要认识到希望的无能和不可掌控,在裂缝中实践人类具体的生活。
-
周伯庸07-11虽然,本书关于希望的讨论在思想的层面上整体来说并无多少新意,但书中还是有一些锃光发亮的段落;于我而言,第二章价值可能最大;看了几本伊格尔顿的书,感觉伊格尔顿的写作风格更偏向“知识性”。
-
韶汐07-29《乐观主义的陈词滥调》部分很有启发,后面有点过多旁征博引,左右互搏看得好累…
-
momo08-1232/80 第一二章对上了大学盲目乐观的室友,第三章暂时跳过了,第四章点醒刚开始工作的我。书总能救救我
-
Muzuer02-25依旧是以恢弘的气势以及雄辩的文笔,针砭时弊,读完总是让人觉得荡气回肠,但是结尾也总是无处落脚。
-
罗摩好迷惑10-19伊格尔顿式的偏见书写,充满了动荡,满溢与扭曲。与其说是希望的书写,不如说是弥赛亚的书写。而只有在真正绝望的时代才有弥赛亚的降临。站在本雅明的立场上,每一时刻都侧身容纳弥赛亚的降临,这恰恰意味着每一时刻都是无望的时刻。没有详细区分希望与乌托邦,或许是轻视布洛赫关于乌托邦的辨析与想象。但是希望,我的朋友,希望究竟是必死性的吗?你必杀我,而我必然信你,而你终将降临,一如你之所是。总有东西无所偿还,如何展望一个亏欠的未来呢?
-
向花尋10-30這次,伊格爾頓將討論的重點轉向精神與物質、快樂與痛苦、生命與死亡⋯⋯大數據說了不算,理論的成長,必須要投放到實踐中進行拋光打臘。上帝之所以死,那是因為真理稀缺。幻滅如同希望,全是血淋淋的付出。殺戮過後,再珍稀的物種,皆淪為家奴。
-
-01-31于浩歌狂热之中际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
扭腰客04-17盲目乐观和过度悲观一样,都是极端主义的一种病态展现。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还是职场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或是思想交锋中的对垒思辨,都会外强中干,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