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mophone, Film, Typewriter

读书评论:
  • Solomon.
    03-15
    经过几周沉甸甸的铺垫:二月上旬开始先被德里达的弗洛伊德蹂躏,下旬开始进入施蒂格勒的马德格尔,三月上旬再次被德里达的现象学系统施虐,我对基特勒的媒介技术是挺期待的,毕竟是除了波兹曼,麦克汉卢外当代最有颠覆性的媒介哲学家了。法国味很地道,写作思路骨架是福柯的谱系学,同时还操着后结构主义死狗般的语言在英美学界吃香,摆脱了德国哲学传统的文艺倾向,在媒介史里用拉康的拓扑也很有启发性,又很自然地把媒介理论与法兰克福的社会批判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环保编在一起,通过其对于数字时代网络的地图学侦查又可以看出他对鲍德里亚符号学的改造,十分渊博。但就是这样一本对于媒介理论的拓路,以及我早已看出技术哲学就是当今欧陆为数不多的出路之时,让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还会想起第一次读德国哲学迎来的闪光,法国哲学的激情,永远不会
  • 世相
    10-01
    读的艰难。希望读完拉康以后能有更深的理解。
  • nöui
    01-19
    me: a writing machine
  • 鱼伊尹
    10-31
    Kittler is too obsessed with Lacanian analaysis
  • 紫曦
    10-27
    Kittler把拉康的the real/the symbolic/the imaginary对应到留声机、打字机和电影三种媒介,大胆而有想象力。虽然组织材料的方式极其飘忽冗杂,且有明显的antihumanisim&技术决定论,但他的工作所持续照亮的区域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另外一个感慨:跟后人类这个目前风口上的领域相比,基特勒对人机关系探讨的激进色彩并不输给当下。
  • 黑老头
    02-04
    只读了Gramophone部分,所以"后学"痕迹明显的学术著作都是神神叨叨的,故弄玄虚。
  • Emunah__
    07-16
    我对Kittler的敬意消失在知道他不仅管自己的博士叫the Kittler youth,还指导博士生写了slaves as media的论文之后。不过但就techno-determinism的德国媒介理论而言,感觉他们的主要问题和McLuhan是一样的:过于关注一种技术视野下的inspiring主客体想象,过于集中在一种intellectual wordplay上,从而失去了对现实的关怀。感觉不论是Kittler还是McLuhan,书写里都在狂喊“look at me I am so enlightening",媒介领域怎么就没有像Hall或Ferderici那种作者呢?
  • 胖达叔
    01-07
    以我观之,分三个部分,基特勒深受法国后结构主义影响的部分,他太爱拉康了;技术的部分,我看不懂;历史的内容基本上被他置换为了文学和哲学讨论。就我看得懂的而言,这本书尤其导论让人深受启发,但是其行文风格糟糕透了。最糟糕的是,好几页连续饮用别人的著作,真的可以这样赚稿费吗?
  • Derridager
    02-22
    整体像在读八卦(各种技术演进过程的小插曲、文学故事等),学理性不足,读起来也颇具挑战——难以把握内在的逻辑。类伊尼斯和麦克卢汉,是一种基于历史陈述的溯源式写法。反人本主义风格明显——人非技术/媒介的决定者,这种风格在事无巨细关于技术描写(留声机的振动、电影蒙太奇、停格等)得到发扬。试图讨论媒介本体论的意义,但是比较难把握(还是因为自己水平不行)。深受后结构主义者(拉康、德里达、福柯)影响,整本书对于以前印刷媒介的颠覆——技术媒介如何通过声音、影像的储存等将印刷媒介上符号象征外的可能的意识/想象状态揭示出来,可以视为从拉康角度的一次对于象征(符号)界的超越(到想象界)?再有便是关于“时间轴”的论述,多种分流的技术媒介出现,还将印刷媒介无法回溯时间的特性颠覆,使得时间得以被媒介“控制”。
  • nbpr
    05-12
    Kittler主要的论点是,媒介,尤其是从历史角度来考察的时候,不仅影响我们的思维,它们事实上“就是”我们思维(thinking)的形式。在标题中的三种媒介发明之前(19世纪末)人类的认识是被书写独裁的。留声机、电影和打字机的出现分别将认识分割为听、视、语言,并分别把三者和拉康的实在界、想象界和符号界对应起来。这就有点像人类学里的Sapir-Whorf假说,也就是一个人的母语结构将影响甚至决定他认知世界的方式。只不“母语”这个能指在Kittler这里被替换成了书写和另外三种媒介。稍稍结合现实一想就能发现,这种主张确实有直觉上的依据,比如我在想象一些虚构的地点时,需要把它们“上传”到我大脑构想的某个空间以便进一步制图(mapping)——恰如互联网的用语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