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帝国

读书评论:
  • 一一
    11-07
    描写似乎多于分析。全球史的视野到底怎样展开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
  • 乾坤子
    03-31
    作者的学术野心和他目前给我们展现的书籍世界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 启风
    10-27
    这书蛮有意思,评分怎么这么低
  • Binns
    09-28
    第一章、第八章的理論好像沒用上,寫成了人參軼事彙編。
  • 佳虎
    05-31
    论文… 倒也不必出书…
  • momo
    05-17
    啊,名字挺吸引人的,但读来读去也没啥意思。
  • [已注销]
    07-30
    没有想象中的有趣,大部分篇幅在讲采参制度啥的,后面才开始讲社会视角中的人参,却有种史料不太够的感觉,“人参故事编绘”的评价十分中肯,为什么人们这么这么人参似乎也不是特别让人信服……
  • 凉水凉
    04-28
    第一章和终章可做学术史回顾。
  • 优雅骑士
    04-23
    作者的想法是很好的,在梳理清政府的参务政策和人参采掘的同时,能够对于人参的流通及消费有所触及,展现国家权力在人参商品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挖掘人参作为一种商品的特性,尤其是乾隆及嘉庆年间,人参商品化与江南的温补文化之间的关连,意图将医药史同物质文化史、消费史,社会史、制度史以及观念史相结合。可惜作者的构想虽然不错,但实际写作中却成了资料的堆砌,前半部分采参制度部分占据篇幅过多,显得头重脚轻。想表达的东西太多结果反而造成了主题不明确以及结构上的松散。作者对于人参消费文化的解读和消费-生产关系的探讨也给人浅尝辄止之感,其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还是很难比肩邱澎生。实际上,这几年台湾的物质文化史医疗史研究都十分兴盛,无论是著作还是论文都层出不穷,也不乏精品,如果作者能够按之前的构思深入打磨一下也许效果会更好
  • 山有林
    11-04
    貌似要通过人参这一特定物打通经济史、制度史、社会史、文化史、医药史云云,结果是资料的堆砌和观点的综述,通篇看不到分析人参的流行背后的规律,真是典型的"学而不思"!
  • 道理大抵都听过
    07-26
    打算靠人参的采集、消费和服食来展现物质文化史、医疗卫生史在中国边缘-中心跨地域展开的过程。结果最出彩的地方其实是1、8两章的学术史综述和理论探讨,正文反而大失所望:若干想法很出彩,例如对明末清初疫病造成温补文化兴起、进而聚焦在人参上导致参价暴涨的思考,但叙事非常混乱,要么缠夹不清,要么充斥毫无重点的事件梳理。需要做细致修订。此外有些好玩的点没有展开,例如秧参到底管不管用,只引了一条上谕;内务府如何能比吉林参务局更准确鉴别秧参,论证不足。
  • 纪恩同学
    07-11
    所以人参这东西确实没什么疗效?
  • 梁大人
    01-11
    很失望。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最后一章,回顾了近年全球视野下的医疗史研究。作者给自己设定了很多目标(消费文化、内亚或欧亚转向等),结果却不尽人意,而全书的结构安排也存在一定问题。此外,我还好奇作者如何理解帝国的概念,人参帝国的题目过于夸大。参考谢健(Jonathan Schlesinger)的研究。
  • 韧勉
    09-22
    没有趣味,通篇学术综述的感觉.....叫帝国有些太过夸大了,就是清代开始人参由礼物贡品上升到了官营经济模式,同时大量出售导致秧参(人工种植人参)的大量出现,乃至许多名贵的人参种类都灭绝了,所以现在的中西药合剂当中的人参种类已经傻傻分不清楚,这种情况从清中期后就早有苗头。
  • 辄馨
    04-10
    由于作者缺乏药理学和植物学常识,无法从植物学意义上区分党参、人参的属种,也不能对人参的成分和(所谓)实际功效作出判断;更缺乏政治-经济学的训练,无法对围绕人参的生产-消费关系作出有效分析,最后这本书就变成人参故事汇编。如果年底继续选年度失望之书,这就是推荐上榜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