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未来

读书评论:
  • 昧识今
    05-26
    “令人震惊的延迟不断发生,勾勒日常生活的面貌。”
  • 竹官碧
    12-28
    密度恰当,对抽象概念的具象化思辨和探讨、对实在物质与具体情绪的体认和延展,作用出无限可能。将语言作为材料本身而非单纯的工具,从而在语言内部创造了探索空间。诗集中出现了很多我初读现代诗歌时接触到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因此尤为喜欢《获得新生的树》《关于自我真实性的笔记》两组。金雯老师译笔熨帖。关于古希腊神话及现代主义绘画的篇目也非常美妙。
  • ly的读享生活
    05-29
    哲理散文诗的笔触。读着读着,有时候,恍惚以为是毕肖普。
  • 不冬
    06-28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过多阐释与反复,多了之后反而失去了质感和重量。
  • Ashen
    07-29
    平庸之作。运用的意象、处理的题材都比较狭窄,读下来有种翻来覆去的感觉。也不喜欢玩弄标点格式的诗人,诗歌是朗诵的,是音律的美,标点格式这些视觉的东西是花招,不值一提。
  • 那颗晴空
    06-20
    战后美国最值得引进的女性诗人之一,文景此番眼光可谓精准。当然译笔也自然流美。推荐 ...
  • ArcadianQ
    06-14
    好是好的,但过于工整。感觉到一种好诗的程式,而不是原生的天才性。
  • 石湃溪
    01-28
    格雷厄姆看似把意象和玄思融得很熨帖,實則是利用相似感受、比喻、解釋說明、跳切轉場轉場再轉場,然後利用繁複結構假造的“時空”發一通天大的感慨。總之,真正的寫作應該是垂直向下開掘的,有生命力的,好的“技藝”在生命力面前不值一提。
  • twinsanne
    05-09
    在可见世界周围编织起巨大的铁丝网,我们是进去还是出来?......感觉不到正在经过一个世界,不觉得我们可以随时到达 另一个。相反,真实世界 冲你走来,穿过你的身体
  • 海蛇
    05-19
    我觉得她比格丽克写得好。
  • 胡桑
    06-15
    如文德勒所言,乔丽·格雷厄姆的诗开拓了美国诗歌中的现实。
  • 彼得潘耶夫斯基
    05-17
    “写好伟大的诗歌真的很重要,谁写下它们却根本不重要。”乔丽·格雷厄姆时常称引埃兹拉·庞德的话。但她关于匿名和取消主体的观念往往被认为直接来自T.S.艾略特关于“传统”“非个人化”的一系列教诲。其实,她只是忠诚于自己在欧洲长大的童年,在那里,“你生活在如此巨大的历史景观中的想法,让你对自己生活的感知变得非常渺小”。(《论欧洲心态》,On the European Mentality)格雷厄姆在早期作品中就已经尝试跟希腊时代以来的欧洲传统对话,包括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阿波罗与达芙妮、德墨忒尔与珀耳塞福涅的故事,她屡屡重述它们,习惯了在外天空、基因双螺旋结构和关塔那摩监狱的语境中去重新激活它们,就像那些对古代教堂进行重建、修复、增补的匿名石匠,或者埃兹拉·庞德所喜爱的没有名字的普罗旺斯行吟歌手。
  • 永苹
    10-29
    我倒觉得格雷厄姆的诗更有些威廉詹姆斯自动写作的意思。诗行之间靠意识推动、繁殖,她的句子粘连在一起靠的是对一个主题的意识繁殖。而说她是哲学诗可能还有些问题,她的确有些对于生命存在、死亡问题的追问,但并不突出,如果说她属于后语言诗派倒是很像,语言的爆炸、狂欢、杂糅,这些特征让她有种强悍的理性。杂糅特征非常明显,镜头剪辑、拼贴,有阿什贝利的影子。她通常震惊于日常之物,但却从中衍生出哲思,借由哲思繁殖意识。诗行组织散漫,杂糅多种手法,中文排版倒是可以直接排成长句,按照英文版式多少有些阅读障碍,影响句子的推力。如果读英文原文可能会好些。
  • 莫水田
    05-09
    翻译诗歌是很有趣的事,好像忠实地重新写一遍这些诗。Jorie Graham的诗风与史蒂文斯有亲缘性,有时候对生活细节的描写更鲜活一些,但随时都能从贴近地面的丰饶突然跃上高耸孤寒的哲思。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