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亚洲腹地(下卷)

读书评论:
  • 殷顽民
    11-13
    btw,地图得自己去找
  • 雪斋随笔
    05-14
    依旧非常精彩。一想到西藏的高反和极端气候就让人望而却步
  • 伲凹
    01-07
    他的科学文献和游记,配以他自己的照片、水彩画和素描,不难看出斯文·赫定结合了伟大的探险家、伟大的作家和技艺精湛的艺术家的品质;他健壮的体魄、身体的耐力、强大的意志、无尽的耐心和显得鲁莽的勇气多次使他渡过看似绝望的境地。他脚踏实地,在广阔的未知领域开辟了道路,研究该地区的地形和地质,以及史前和现代文化,辛勤地致力于他的研究,在大量出版的书中详尽地记录了他的旅行,可谓是为训练有素的科学家铺平了道路。
  • 一意孤行
    11-19
    不懂就不要装懂,有个短评居然说这本书“实际上就是远行译丛的《我的探险生涯》”,《我的探险生涯》是斯文.赫定先生在一战期间及战后的职业生涯低潮期写的一部全景式通俗著作,这本《穿越亚洲腹地》则是1899年至1902年第四次中亚探险归来的作品,看目录我猜想大概是《中亚与西藏》的全译本,希望是没有删节的全译本。
  • 神威
    12-02
    休憩189th,楼兰,楼兰,它就在那里,然后重归世人视野。有关此书特点与长处我已经在上卷评论中说的很多,下卷除却发现楼兰那种激动震颤外,最触动我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以后,依然要在“被赶走之前,尽量的寻找新的体验与新的冒险”的斯文赫定,这种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彻底的探险家精神真是令人动容,让我想起《食物探险家》里的拓荒者们,更想起哥伦布麦哲伦乃至死在南极的斯科特,并深深为之折服,好书,好书
  • 后浪生活教室
    11-05
    从藏北进入拉萨的尝试宣告失败,斯文·赫定和旅队不得不穿过大片未知的土地,回到罗布荒原,为再次进藏做准备。然而,一座消失已久的古城出现在他们面前,沉睡的楼兰重新界定罗布泊的位置,让这次亚洲之旅成为传奇。
  • Jasmine
    12-28
    太佩服。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和进藏之后的危险环境都没能阻止这支旅队,还能保持每日记录各项科学数据,不忘为帝国带回各种动植物标本。不知道在严冬的山脊体验过的狂风是否有他在藏北遇到的百分之一强度,反正我可能半天都坚持不了。
  • 周止右
    12-09
    回看我的旅行,简直全是吃喝玩乐,骄奢淫逸!相比之下,阅读倒更像穷游,比穷游还要节省的穷游,用一字一句去丈量每一步,有时比走马观花看得更实际。西藏和新疆我都去过,甚至整个大中国都逛遍了,但竟未为它们写下一字一句,大概那些字句全都就着牦牛肉和手抓饭吃了,或者被安检的关卡给卡了去了。想想真是惭愧,我不由得开始感恩疫情带来的禁足,独处、读书、思考再反思,这一定会改变我未来的旅行,旅行中的思考方式。
  • 曾经巫山难为云
    12-30
    本书描绘的是一位瑞典探险家于1899年至1901年间在我国西域的一次探险历程,斯文·赫定用他文学家般的妙笔,记述了优美动人湖光山色、忠厚善良的人民、可爱的动物和艰辛困苦的历程,他的描写极其生动,仿佛呈现的是一幕幕电影画面,有极强的代入感,犹如身临其境。而且这些平易、通俗的文字还充满着感情色彩,读之,会沉浸在那些悲欢离合之中,久久不能释怀。当然,斯文·赫定的探险绝非一般的旅游观光,他还以科学的态度,对旅途中的河流、沙漠、湖泊、群山进行水文地理及天文勘测,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将陌生的土地置于人类知识的范围之内。从此意义上来说,这部书不但充满着人文色彩,还传达着一种科学理念,更可贵的是,它张扬着一种男子汉的气概,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 帖木儿的邛竹杖
    12-10
    我就是水军,就想打5星,不为别的,这厚厚两大本是译者托人赠我的。
  • 白小树
    12-21
    这套书讲的是斯文·赫定1899年-1902年间的旅行,不觉得可以被此前的其他出版物代替。3年的旅行,1000多页的大部头,日记式的探险手记,更能身临其境地体验探险者的心境和见闻。全五星好评,一半给斯文·赫定,一半给译者,谢谢译者把穿插于险境中的风景翻得那么美
  • 陆钓雪de飘飘
    12-14
    楼兰由于地处中国通往欧洲的北方大道和南方大道之间,而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皇帝与匈奴(突厥人或匈奴人)之间的战争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两者之间起到缓冲国的作用。希姆莱认为楼兰就位于古代罗布泊湖畔。这个城市似乎被4世纪初的一场沙暴或一场洪水(或两个同时)摧毁。人们似乎在附近又修建了一个城镇,即所谓龙城,但那个城镇也在1308至1311年间的暴风和洪水中被摧毁。如果我们可以正确地把赫定博士发现中文手稿的那个被称为“楼兰”的地方的经纬度确定为40度40分,东经90度的话,那么伟列亚力的定位就有250英里的偏差(1880年:北纬39度40分,东经94度50分)。更准确地给楼兰定位也许能使定位它周边的其他古国更为容易一下,我们知道这些古国的名字,但它们的位置对现代地理学家来说仍然是一个谜。
  • char
    12-19
    此书下卷,讲述了楼兰古国的发现过程,文物遗迹,是及其珍贵的可靠材料。除此之外,作为欧洲人的斯文赫定,从藏北一路往南,乔装打扮试图前往拉萨,又被半路拦住遣返的过程,在这一旅途中,与藏人的交锋与交流,对西藏宗教文化的好奇与记录,文字记录、照片,作者手绘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对于当时的外界来说一窥西藏的一手资料。
  • ly的读享生活
    12-06
    有科学态度而不枯燥,有文学格调而不煽情,没有大张旗鼓的宣讲成分,赫定着力记下一路所见自然景观、生物地貌,以及团队生死存亡的每时每刻。总共51万字,附大量照片。非常多的生动细节,不只拥有历史价值,也是优秀的旅行文学。写了小红书笔记。
  • 出奇蛋
    01-22
    草草翻完,只能说不适合我
  • 韧勉
    01-29
    本册伊始讲述了斯文·赫定在与罗布人交谈后发掘楼兰古城的故事,但是全书大部分篇幅在讲他们从青海穿越青藏高原、试图去拉萨,但最终西向拉达克,辗转至印度孟买回国的经历,其中大部分段落讲述他们对西藏军队、人文、地理的认识,以及与西藏使臣打交道的故事,算是对十九二十世纪相交时期西藏北部社会、以及充满争议的拉达克地区社会人文的一手田野资料,史料价值丰富。
  • 野人
    02-12
    下册一开始,又回到罗布泊寻找上一年已经发现的楼兰古国并发现更多文物。之后尝试伪装成蒙古人由北向南进藏,失败后一路往西到达英属印度。进藏后与藏人对峙时的那一段是上册没有的富有悬念的经历。
  • Sanliy
    02-17
    这是地理考察与分析报告,不是文学作品,对当地历史上的气候、地理、水文和风情不感兴趣的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但想知道西域风光的话,读它确实不错。
  • 后浪
    11-09
    “西域探险之父”斯文•赫定重磅探险日志填补西域研究的空缺 ,唤醒沉睡的楼兰古城。这是一百多年前我国新疆、西藏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生动写照。斯文•赫定的游记,一如他的素描,真实、朴素而传神。
  • 沐之
    11-16
    实际上看《我的探险生涯》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