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扩散(第五版)

读书评论:
  • Julie
    04-23
    看(翻)了这本厚厚的博士论文,总的来说,我的收获可以归为以下几点:1、创新的扩散过程,大体上呈现“S”型曲线,缓慢-加速度-缓慢;2、创新的采用有几个影响因素:相对优势(经济性等)、兼容性(社会观念、文化)、复杂性、可试性、可观察性;3、创新的采用者分类:创新先驱者、早期采用者(意见领袖)、早期大众、后期大众、落后者,以及他们各自的特征;4、扩散的社会渠道:认知阶段—媒体,推广阶段—社交网络(人际关系)。当然,现在互联网渗透如此之深,这两个阶段的界限可能不那么明显。
  • 抵门杠
    10-14
    翻译的是什么玩意儿啊这,把人前言,附录甚至参考文献都删了,然后玉米和水口都分不清,看得一头雾水的。。。。校对和审稿的也不知道在做什么,同一个主题上下文截然不同,想半天才明白。
  • chloe16
    11-20
    每天25页读下来了,罗杰斯是一个非常considerate的学术写作者,有关创新研究的框架、要素、演变、存在不足都细密又清晰地融汇在一起。书中的“创新”几乎可以包括所有新出现的事物——思想、制度、产品,对创新的推广必须要以对“创新是信息的集合”“创新是一个社会过程”的领会为基础。当下,新媒体技术广泛深入地参与到社会交往当中,成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的扩散又将出现新的现象、机制、问题与对策。但《创新的扩散》所提供的基本认识、框架与视野仍将历久弥新。
  • 大时
    01-08
    这本书帮了我大忙。为了回复审稿人意见,决定引入创新扩散模型来解释,然后看了这本书。终于差不多想好怎么结合这个模型来修改了,感觉改后文章能提升一个大level,希望能给审稿人一个惊喜。看完这本书,觉得《跨越鸿沟》就有点普通了,创新点主要是对书中“临界大多数”概念的拓展,以及把“同质性传播”拓展到早期大众的主要从同质群体处受影响而非早期采纳者。毕竟这本书才是源头。很可惜作者2004年去世了,不会再有新版了。感恩,致敬!
  • 柏舟
    11-26
    下个月师门读书会的书目,还需要再深入了解书目中扩散研究与创新研究
  • 行星运行手册
    11-12
    从例子入手就很容易了
  • silentime
    02-04
    系统化的研究创新的扩散,创新不是指那种高不可攀的变革,而是新想法新信息,本书也适合创业者、从事运营、市场工作的人阅读
  • binhu87
    01-03
    非常严谨的学术著作,可读性稍弱,但是对于相关领域的人来说,非常值得花时间读一读。
  • 这么近,那么远
    12-13
    一般。重在实践,理论也就那样了。“本书阐述了创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创新产品产生的过程、创新决策过程、创新产品传播的进程、创新采用者的种类、创新的影响等。本书是对创新扩散理论最权威的阐述,是创新研究领域的一本圣经,几乎适用于任何创新和革新,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创新及产品和推广都与该理论息息相关。”
  • ,田木。
    12-02
    感觉像教科书,后会有期吧。不算看完。
  • 浅斟低唱
    11-06
    还是中微观理论好用啊……
  • 纯阳书评
    08-07
    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创新,创新是不同的,但是创新的扩散方式又是相同的。尽管貌似这个道理很好理解,似乎看起来一切都顺理成章,显而易见,但是在这本书成书以前,这个道理却绝非常识,充其量只能算滋生于少数人脑海中的一个洞见,抑或叫猜想,但是这种洞见和猜想从来没有被以一种系统化,逻辑化的方式表述出来,并得到正式的和丰满的材料的证实过。那个时候不同学科的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里边努力耕耘,很多人都在研究自己学科领域里的创新扩散问题,并形成这不同的带有浓厚行业气息的有关扩散的规律和模式,即使有个别视野开阔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扩散问题在行业之间拥有共性,但是毕竟受限于见识的广度和深度,将目光仅仅聚焦在了这个未来必将出现的统一范式的某个方面或者局部。如果说在学术研究领域也要讲究时势造英雄的话,(后文见书评正文)
  • 安猪
    09-18
    经典。创新属性及扩散网络两章值得深入学习。
  • 梅子
    06-14
    重点笔记:第五章到第九章,创新-决策过程、创新的属性及采用率、创新采用者分类、扩散网络及创新推广人员,值得一读再读,尤其是关于创新的相对优势、兼容性、可观察性、可试用性、创新扩散的s型曲线、早期采用者的意见领袖、临界大多数等观点,非常有启发性。
  • 林中之象
    01-20
    很多畅销书偷师于这本书;把产品占领市场简单抽象成一个传播的过程,则立马就和物种的种群增长成了一回事了,都是meme,增长率都是先增后减,背后都是正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