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
读书评论:
-
哭之笑之07-25【藏书阁打卡】大佬的观点,直接引用就完事了,不必自己辛苦论证还没人听,“诉诸权威”真是太快乐了!巫史文化,周公由巫到礼,孔子释礼归仁,理性化成于荀子,一个世界,没有超越,而只有超脱,美学作为第一哲学,中国哲学该登场了……观点很多,胜在有想法~大师之为大师,最关键的就是这个,必须有创新,必须创造新概念,不然只是学者,研究别的大师,就只能是复读机,复读得再好也不过为他人作嫁衣裳,很难留在学术史上。另外,对于汉语的思考,有点道理!
-
巍巍北洋05-30李大师立意甚高,就是有点啰嗦了,现在齐论语出了,大师又要开始忙活了吧
-
恶夫02-14之前看田仲一成的中国戏剧起源于巫的观点,首先想到的便是“巫史传统”,不明白田仲很好接受的观点国内戏剧史那帮人却不接受。“文艺化”算是对李泽厚的一个补充。重头旧文之前读过,对谈有重复,且太散,易走神。
-
㺯春公子09-24旧文新缀,要旨尽在题中;访谈之体虽不成系统,但颇自由,其将孔子、康德并举,以道德情感系统指导当下,亦一贯理路,略无所进;附录中华文明源头符号,见微知著,抄录一段于后「汉字语文中没有这个问题,可以是一切空无,也可以是万殊俱有。没有现象之后的本质,没有变动之外的实在。现象就是本质,即用即体;变动就是实在,虽有又无」
-
Jimmy4703-28得到听书:第一,巫术在全人类发展早期都拥有重要的地位。巫术具有技术和情感两个方面。在西方历史上,技术的那一面转化成了科学,情感的那一面转化成了宗教。第二,在中国历史上,巫术转化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其中技术的那一面转化成了礼仪中的各种规矩,情感的那一面转化成了礼仪的情感基础,也就是对他人的爱。第三,礼仪在中国替代了宗教的功能,宗教对中国人而言不是必需品,我们的宗教意识也就因此淡漠了。
-
Blueberryfield05-03有点不明觉厉的意思,但确实很受启发。为乐感文化点赞
-
Mr ζ06-21神不是脱开人的巫术活动的对象性的存在
-
STEP BY FLIGHT10-15很多旧文……书做得不错。
-
非09-14此书最大的意义是题目的提出。李泽厚进行了一个假说的游戏,用"巫史传统"全而大的统摄了中国思想,构建了一套"巫礼仁"三重演进的思想模式,于是上古思想就被纳入到了"巫术理性化"的解释纬度之中了,很显然,这是一套可以自洽的解释途径,却又仅仅是一套解释途径而已。
-
Phenixus08-14论据偏单薄,但部分思路很有启发
-
Viridis08-30该书主要内容讲,中国的巫史传统经周公“制礼作乐”实现由巫到礼的外部合理性以及经孔子在人性层面的阐释实现释礼归仁的内部合理性的过程,并在此叙述过程中比对了中西方的不同点。中国文化讲求天、地、人的三足之势,具有相当开放性和灵活性,人民心目中没有具体的至高无上的神,崇尚实践精神,具有浓厚的功利性色彩;而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方文化中,基督和人世是两个世界,基督教教义是固定的、神圣的,是排他的。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礼”、“德”等传统文化观念的演变发展下,传统文化何去何从?新世纪里中西文化会发生哪些可能的碰撞?未来的文化出口在哪儿?等等一些问题,都给人许多启发与深思。
-
R.03-10理性主宰自己的肉体、生命。意志、观念、情感三者同样重要。人是目的,人也是产物。理性和情感始终是相互渗透,交融与统一。内在的人性道德与外在的人文伦理,应该是共同存在的。人类的存在追求着理性的思辨,更追求着一代又一代的情感沉淀。追求审美的哲学,实现"度"的和谐,"克己复礼为仁"。
-
白衣11-29就书名这八个字来说,第一篇文章《说巫史传统》足矣。巫史传统的理性化。
-
熊赳赳09-25读的第一本李泽厚的书,相当失望。单就这本书的文章而言,好浅薄啊,真的下过文本的功夫吗,真的有细致真切的理解吗。有点后悔当初贪便宜买了10大本的李泽厚集了,希望只是这本书体现水平较次。。。
-
和光11-13梁老师说我是“原教旨主义者”,我暂且认为是夸我吧。起码中国文化真的是信息随时间,能量逐级递减。经过李泽厚先生的解读,孔子的思想越发时空穿透性,根本不必需后来的荀子、孟子、心学、理学。老子是“无情辩证法”,孔子乃“有情宇宙观”。对“有”的关照与升华是孔子仁学的核心——情理结构。以此承载Kant的理性动力、Hume的情感助力、而与Marx的物质基础生产劳动接通。上一次文艺复兴从宗教中解放,第二次文艺复兴则期待从机器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再一次寻找和确认人的感性自身。“天人合一”,自然与人事不分,这便阻碍自然律观念的产生,类比不是逻辑、演绎、归纳和实验。巫——礼——仁:放大自己的主体力量,通过自己的活动使神明出来。但关注的是群体,非个体。这是中国的形而上学。
-
nile10-13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似乎以家庭为原子。人们以“父父子子”的家庭规范为蓝本,实践“君君臣臣”的政治规范。而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则以个人为原子,以“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为基本假设,推导出种种近代政治理论。为何中西会出现这种分野,李泽厚这本偏随笔风格的小书给了不少启发
-
Fitzcarraldo06-05进一步说:绘事后素,见素抱朴
-
Alan06-05李认为上古的“巫”传统在经过理性化、建制化成为“礼”制度,并在孔子那里进一步发展和“情”连接,导致了中国思想传统中“一个世界”的此世性,而同时由于巫文化的遗留,又使日常带有神圣性。有趣的猜想,对文学研究应该格外有启发。
-
放空的JM02-15写得深切我心,但明显这个level并不高,很多处逻辑跟不上思想,糊里糊涂无法自圆其说,不能打五星。。而且为什么同样的巫,一者发展出宗教,一者发展出礼教,需要更细致的研究,那也是更有价值的。